-
1 # L長河
-
2 # 柚子愛游泳
發小,是北京話的一個方言詞,就是指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大了還能在一起玩的朋友.詳細解釋 “發小”[1]的意思,相當於南方的“開襠褲朋友”或東北的“光腚娃娃”。發小之間的友誼,常常不亞於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都會有這樣一些“發小”,他們或者是你幼兒園、小學最貼心的同學或死黨,或是和你同住一個大院,在一個牆角逮蛐蛐,一起鑽到汽車輪子底下的夥伴…… 成年後,這些“發小”可能成為了你無話不談的好友,你們常來常往的頻率甚至超過了同家人的往來,在你鬱悶,你難過,悲傷的時候,他們常常成為你最好的傾訴物件。 [編輯本段]為什麼“發小”如此受到都市人的青睞呢?首先,人們渴望做真實的自己。 隨著工作、生活的需要或變化,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於長大了,見識了,社會化了,防禦心理也強了。總會覺得偽裝的人太多了,周圍的世界太複雜等等。而童年結下的“發小”之誼,往往少些功利,多些關愛,這種純真、可貴的“發小”之誼讓人覺得踏實、安全感更強,在“發小”面前,人們更容易做真實的自己。 其次,現代社會親密感的缺失。 英國《獨立報》援引《美國社會學評論》最近刊發的一項調查報告說,美華人平均每人的密友人數為2人,低於1985年的人均4至5名密友。更有甚者,調查物件中幾乎四分之一稱自己一個親密朋友也沒有。 如今高樓別墅多了,人與人的距離卻似乎遠了,成為“發小”的機率也少了。當年那種一個大院、一個弄堂裡比鄰而居,我家包了餃子送去一盤,你家煮了湯圓送來一碗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隨著親人之間串門走動的次數越來越少,再看看許多高樓裡住了幾年從不相往來的鄰居,不由得懷念“發小”,懷念“開襠褲”時候的朋友。 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疏離感讓人們更需要“發小”, “發小”能彌補人們親密感的缺失。 第三,發小能帶給你歡樂和默契。 對於承受著巨大工作、生活壓力的都市人來說,“發小”的幫助、支援是他們舒緩心理壓力、事業順利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來源之一。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永遠是快樂的,並感染著你從難過中解脫,人們與自己的知心發小,總是有許多的歡樂和默契。 第四,發小是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發小 “發小 ”是最好的傾訴物件。大多數人有體會,傾訴也分物件,很多事只能給最信任的朋友說,給理解你的朋友說。至於對其他人,還是保持沉默比較好。會對知心“發小”傾訴,因為他們更瞭解你,知道怎麼開導你,猶如你消極情緒的“垃圾轉運站”。 總之,不開心的時候,能有個可以傾訴的“發小”,把苦惱說出來,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益的。 當然,宣洩情緒的方式也因人而異。不開心的時候聽聽歌,出去走走,或者睡上一覺,自己大吼幾聲,又或者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幹,並善於從中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都是不錯的方法。 另外,除了要適時地釋放、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學會正確認識,全面觀察問題,善於多發現事情的光明面、積極面也很有必要。 這些僅是一些很普通的技巧,至於涉及到個人該怎麼做,還得依照個人不同的情況來選擇。
-
3 # 魚丸喵啦
每次見發小,提的都是我們曾經共有的回憶,不過,想到那些年的舊時光,總是淚眼婆娑。我們一起嘮嘮家常,偶爾抱怨一下生活,吐槽各自的老公和小孩,閒時逛逛街,也挺美好的,我每次回家都很短暫,就算只是隻言片語,也並不覺得陌生。
-
4 # 記憶中的湯姆
我的發小,去年還有三個,今年只剩兩個了,因為有一個今年得胰腺癌去世了。
我們幾個從小在一個廠區家屬院裡長大,也在一個學校讀書。小時候一起去上學,一起打鬧,一起偷偷的摘別人家的番茄、黃瓜,一起受罰。
也曾為一句話而兩天不說話,也曾為一頂黃軍帽鬧得不可開交。但我們一直是最好的兄弟!
現在我們都見面很少了,但誰家有事,只要一個電話,大家立馬全到。
我覺得現在比小時候更加親密,因為小時候只是一個玩伴,現在應該算是互相的左膀右臂。
-
5 # 青青黛子
看見這個提問,想了一下,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像別人嘴裡說的有點寡情。
發小的意思,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成長的路上,搬了幾次家,也轉過幾個學校。每走一段路,就扔了一些舊人,結識了一些新人。舊人疏於聯絡,慢慢就淡了,偶爾想起,也是心裡乏起淡淡的記憶,有些甜蜜,有些溫暖。但也是想起了就想起了,還是沒有再聯絡的念頭。
慢慢就習慣了,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掙扎,懶得去回憶從前。
早些日子,接到一個陌生來電,說是我小學同桌,聽聲音,對方好像很開心的樣子,說了半天,我才想起我小學同桌是誰。可是,我卻覺得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別。
這點閒暇,不如留給一兩個聊的來的好友,偶爾聊聊,偶爾聚聚,也很好。
有幾個發小,還是偶爾聯絡,卻沒有了從前的無拘無束,有時候還有生疏的感覺。有時候不聯絡還好過聯絡。
隨緣吧,朋友就是這樣的,情誼此一時彼一時,時濃時淡。自己舒服就好,不要太在乎外在的東西。
-
6 # 縌偑
發小,看到這一詞,倒是有頗多的感慨。發小,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好兄弟吧。或許是因為哥哥的原因,我的發小都是男生,認識十幾年了,到現在我上大學了,大家的關係依舊很好,雖然平時見不到面,但是過年放假回家大家還是會聚到一起玩,插科打諢無所不聊。平時在QQ微信上也會聊聊天,他們把我當做親妹妹,他們在我心中也是跟我哥哥一般的存在。在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他們已經上大學了,平時出去玩,都會給我帶禮物,帶零食。高三的時候,為了讓我好好複習,都很少出去玩了。(因為他們平時出去玩都要帶我一起去)
希望在今後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我們的感情依舊如此。
-
7 # 凡人閒聊
我的發小還有4位在本市,感情還象小時一樣親密
3~4歲我家住在蓮江口江邊,我就和我的鄰居姓劉比我大2歲的男孩,在江邊玩沙子,玩水,大人擺船載著我們玩。5~6歲時,以張聞天為省委書記的合江省委組織城鎮居民下鄉,我和劉姓男孩隨著大人到萬慶村落戶。1951年3月,我8歲和劉姓男孩,老伴的三哥,姓梁的男孩一起上學,9歲時又轉來鄰近屯姓鄭的同學。
我1957年3月14歲轉學到鶴崗,1962年19歲參軍,和這幾位發小,一直保持通訊聯絡。我1972年10月轉業到這個市。我和這4位發小生活在一個城市,時常見面,3~40歲時聚聚喝杯酒,兒女結婚參加各自孩子的婚禮。我61歲退休後,邀姓梁的同學,騎車子到萬慶村看望分別40餘年的老同學,我買的酒肉一起進餐。和梁的同學1年也見幾面,他常回萬慶,見面他就嘮起萬慶誰誰設了。68歲那年,劉姓同學在江邊種菜,他給我土豆,茄子,苞米,第二天春,我幫他翻地,撒糞。那年秋天,他腦出血,我到家看望,以後7年不讓去家看。我老伴和他老伴是屯親,常打電話。71歲那年,我和姓鄭的同學騎車子到40裡遠的望江"一日遊"。我和他有微信,天天在微信上聊天。老伴的三哥,我的大舅哥,從上小學開始,早上我背書包到他家,一起走上學,放學我倆一起先到他家玩,或幫乾點活。我的物件是他介紹的,你說我倆的關係怎樣吧
回覆列表
當我再次見到他,我們之間似乎堅起了一堵牆。曾經活潑調皮的他言語很少,人也蒼老了許多,怯生生地坐在那兒,一句話也不說。小時候,他家就在我家隔壁,一個大院子,院中一個大花臺,花臺上種著白色的梔子花,夏天來了,我常常去他家摘梔子花。他家還有一個收音機,我幾乎每天中年都去聽評書《楊家將》。而他也很歡迎我的到來。小時候,我們是形影不離的夥伴。我們一起滾鐵環、劈幹蔗、玩泥巴、野炊、游泳……那時我們每天都是那樣的快樂、親密。可這一切,他都不曾提起。聽說,他天天都在混,有時偶爾地打一下工,跟妻子也經常吵。也許是生活的不如意讓他變得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