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散士

    有公式相聲,也有公式七律嗎?為何高適七律被人批評?

    公式相聲,大家都有所耳聞,理科博士將數學公式帶入到相聲中,意圖透過計算得出笑果,其結果大家也看在眼裡,博士紅了,公式相聲的業務水平實在稀鬆,這和高適的“公式七律”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

    什麼是“公式七律”呢?清人葉燮(音謝)《原詩·外篇》論唐高適岑參詩有一段話,應可作為解釋。高岑五七律相似,遂為後人應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疊用巫峽啼猿、衡陽歸雁、青楓江、白帝城;岑一首中疊用雲隨馬、雨洗兵、花迎蓋、柳拂旌,四語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後人行笈中攜廣輿 記一部,遂可吟詠遍九州,實高岑啟之也。總之以月白、風清、烏啼、花落等字,裝上地頭一名目,則一首詩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活套作俑”這就和今天說的“公式相聲”很相似了。這段批評的意思就是說,高適岑參兩個人寫律詩,套路非常明顯,都有固定的模式,後人參詳出這種模式,帶本地圖,就可以吟遍全中國了。葉燮認為高適岑參開啟了這種格律詩的“不正之風”。

    我們來驗證一下葉燮的批評是否正確,《原詩》批評的是高適的七言律《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可以看到中四句的套路(公式)十分明顯,地點+世俗景物+其他,世俗景物也就是《原詩》中說的“月白、風清、烏啼、花落”。

    這個套路在高適七言律詩當中著實不少,如《夜別韋司士》“黃河曲裡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向城”,“高館張燈酒復清,夜鍾殘月雁歸聲”。如《金城北樓》“北樓西望滿晴空”,“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如《同陳留崔司戶早春宴蓬池》“隔岸春雲邀翰墨,傍簷垂柳報芳菲。 池邊轉覺虛無盡,臺上偏宜酩酊歸”。如《東平別前衛縣》“雲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樑山匹馬遲”。

    前人論詩往往一斑全豹,直指本源,這是前人格調,今天我們進行創作,毫無疑問要儘可能多的學習這些理論,但也要有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全盤接受。高適的七言律有公式嗎?恐怕是有的,前人可以盡情批評,但這公式對今人創作並不需要引以為戒甚至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讀了葉燮的《原詩》再用這公式進行創作,天然便有尚友高常侍的意趣,何樂而不為呢?

    試用高適的七律公式學作一首七言律,請您批評。

    《秋日雜詠》相逢

    遠羨終南天地闊,吟空囊酒氣殺翁。

    長安市外秋華好,灃峪橋頭野趣濃。

    傷草有悲託隴右,驅雲無意夢關中。

    相逢未飲隨來往,一笑風流與我同。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有公式相聲也有公式七律嗎?為何高適七律被人批評?

    老街就簡單說說所謂的“公式”。

    一、格律詩體的公式

    格律詩的“格律”中,格、律原來是兩個不同概念,後來合併而成的“格律”就是指近體詩的規律規則。這個規則其實不難,可以看作幾個簡單的“公式”。

    這個公式無非就是:固定的幾種律句,按照對仗(絕句不用對仗)、粘連的規則組合起來就可以了。例如下圖中杜甫的這首仄起仄收的七律:

    中間二聯對仗,雙數句的第2字與下面單數句的第2字平仄相同就是粘連:聞、看;卷、日;春、從。注:看,在這裡是平聲。

    律句有四種: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加上變格、救拗,其實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套用對仗、粘連的規則,組合成詩,所以說格律是簡單的公式。

    不過老街在《觀唐習律22 有公式相聲也有公式七律嗎?為何高適七律被人批評?》這篇文章中,說的不是格律詩詩體的公式。而是在內容表達上的公式。

    二、高適岑參內容手法的公式

    格律詩的公式初看複雜,其實搞明白後一點也不復雜,很容易就記住了。但是詩人在創作時的內容表達上變化就多了,這裡有句法的變化,有意象的選擇,實詞虛詞的配比等等。

    我在寫《觀唐習律22》時,正好寫到了高適,高適除了著名的古風體的邊塞詩以外,他的格律詩造詣也相當高,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籤》認為他的七律在盛唐可算是名家:

    盛唐名家稱王、孟、高、岑,獨七言律祧孟,進李頎,應稱王、李、岑、高雲。

    不過也有人批評高適與岑參的句法缺少變化,習慣於套用一種公式,葉燮在《 原詩》中評價道:

    高岑五七律相似,遂為後人【應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疊用巫峽啼猿、衡陽歸雁、青楓江、白帝城;岑一首中疊用雲隨馬、雨洗兵、花迎蓋、柳拂旌,四語一意。

    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後人行笈中攜廣輿 記一部,遂可吟詠遍九州,實高岑啟之也。總之以月白、風清、烏啼、花落等字,裝上地頭一名目,則一首詩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1、高適的公式

    巫峽啼猿、衡陽歸雁、青楓江、白帝城來自於高適的這首《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元方回《瀛奎律髓》也批評說:”中四句指士俗所尚“。

    葉燮和方回的意思是,高適與岑參兩個人作詩是有套路的,用今天的話解釋很像於”公式相聲“。以至於後來的人帶一本地理書,套用一下這個公式,就可以吟遍天下了。所以說如此做詩是“活板印就也。”

    葉燮說,高適這個作詩的公式就是:地名+月白、風清、烏啼、花落等等。咱們也試一試,例如:秦淮河畔--烏啼處,朱雀橋邊--花落時。又如:夫子廟前--明月白,秦淮河上--晚風清。

    是不是和頸聯一樣: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也可以套用,例如:

    瀚海-霜風-千里雪,江南明月萬重山。

    2、岑參的公式

    岑參的這首詩也可以比較一下,注意今天《奉和相公發益昌》的版本頸聯與葉燮略有不同:

    相國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萬朵迎徵蓋,川柳千條拂去旌。暫到蜀城應計日,須知明主待持衡。

    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參的公式是:時間+動詞+地名+主謂賓短語。我們也來試試,例如:

    朝+辭=白帝+猿啼木,暮+至+江陵+客憶家。

    山花萬朵迎徵蓋,川柳千條拂去旌。這是主謂賓結構,偏正片語的名詞(山花萬朵)+動詞+偏正片語的名詞(徵蓋)。套用也不難:

    秋雲一片+飛+南浦,白鷺數行+歸+晚舟。

    結束語

    對於學詩者來說,高適岑參這種公式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人句法的變化與套路。古人可以批評,但是對於缺乏詩詞創作訓練的現代人還是多一點敬畏之心,先學會了再考慮其他的問題。

    另,山花萬朵即萬朵山花之意。杜甫有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是是正常的語序,不過詩人其實更喜歡倒裝,例如這種句式可以寫作”白鷺一行雲靄裡,黃鸝兩個綠楊中“。杜甫就非常擅長倒轉,例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學習古人句法的方式,就是找到其中的規律,或者說”公式“吧。

  • 3 # 淡奇

    首先,公示上升只不過是個譁眾取寵的玩意兒,我有公事上手,那豈不是說有公事語文,公式京劇了?

    律詩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載體,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型別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盛唐時期李白、王維、高適等詩人的七律,多有失對、失粘、重字之誤。到了杜甫,七言律詩才展示其詩體潛力而開啟藝術天地。杜甫全面開闢了律詩的境界,時事政論、身世懷抱、風土人情、文物古蹟,一概熔鑄於精嚴的格律之中,把這一詩體的價值提到了足與古詩、絕句並立相峙的高度。

    可見,跟杜甫相比,其他之人無論他的律師,使得多好,也難免被人說閒話。

  • 4 # 過去和現在6

    七律詩是中國千年前被中國文豪定型也被現代文化認可的不可逾越的文化傳承。當然,你不寫七律詩,也就不受八句四行五十六字首頜頸尾的限制了。從杜甫以來,這就是一個鐵定的表達意志,表現風物的文化形式了。偉大的毛主席都沒有對律詩,詞牌等古詩詞有過微詞並且還寫了那麼多律詩,填了那麼多詞。

    再說相聲就是相聲,是一個接地氣融民風被人民喜聞樂見的國粹文化藝術。什麼狗屁公式相聲只是一個讀理科又沒有成績的學生無奈之下用數理化的計算公式來套相聲希望來個異軍突起不務正業的無知之謂!與相聲這個高貴的稱謂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怎麼可能相提並論?

  • 5 # 不再吭

    高適,唐朝人。與芩參、王昌齡、王之渙和稱“邊塞四詩人”。高適的詩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強。多為反應民生疾苦,諷刺時事弊政,不為當權者所喜,因而被當時一些別有用心者挑刺批評。

    公式七律其實就是後進文人認為高適與芩參二人的五七律詩作太過套路化,誰用這格式都能寫,清朝時期批評最多,認為其作就像活版印刷一樣,套用就能成詩人,個人感覺,這也是無聊之語。因中唐後期文風鼎盛,詩作玩到極致了,就不免有許多附庸風雅之人跟風,或模仿,然都未成大器。因而,我們客觀的去看,高適的成就還是非凡的。

    而對於什麼公式……之類,我不想多說,完全不值一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狂舞之蝴蝶

    本人理科,沒啥水平及評價能力,什麼從高歷史,沒有我什麼事,只是作為草根,說幾句自己理解,從根本講,什麼五言七言,什麼律,都是前人有,後人歸納而已,魯迅說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不走,好像就不正規,常人心態的約束而已,第二,五律七律根本沒有好壞之分,你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就是詩最好的體現,我小時候還覺得李白一句長一路短的,什麼詩仙,流氓罷了,喝多了寫三首讚美楊玉環的詩,哈哈,神馬玩意,但人家畢竟詩仙,將進酒那種,何談韻律,所以我還是覺得內涵才是關鍵,正如吃螃蟹,你看殼標準漂亮,可你吃的是裡面的肉而已,哈哈,大放厥詞而已,各位朋友見諒,我本草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玄宗的武惠妃與武則天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