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好灬檬心

    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冷兵器和熱兵器的時代,古代和近代的原因吧,蒙元逃回漠北,一是沒有外部入侵,勢力少,基本只有朱明政權和蒙元殘餘勢力,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外加世界列強勢力的滲透,清政府已不再是一個政府,只是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 2 # 醉裡看風雪

    漠北需要看指哪裡,如果寬泛的如今分屬俄羅斯,哈薩克,蒙古,中國境內,如果是狹義的,漠北僅僅指中國長城以北遊牧民族生活地區,由於歷史上與中原王朝的親密程度按地域分佈分為漠南漠北兩部分:

    1、若是廣義的漠北,無論蒙元和滿清都未曾真正全部統治,蒙元時期,元朝雖然名義上是宗主國,但各汗國實際上互相獨立,新疆北部,哈薩克地區不歸元朝管轄,以致到明朝版圖也不含,滿清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徹底擊敗準葛爾,才恢復中原政權自唐末以來在西部的管轄權,滿清在與沙俄的爭奪中也失去一部分漠北地區

    2、若是狹義的漠北,僅近是中國北方沙漠、草原、隔壁遊牧部落活動區域,自漢代崛起的匈奴分為南北兩支,北匈奴在漢王朝和南匈奴的共同打擊下西遷,到後來崛起的蒙古帝國,一直到滿清,統稱呼與中原王朝交往密切的部落為漠南蒙古,稱呼北部喀爾喀蒙古為漠北蒙古,即如今的外蒙古

    所以漠北只是地域上的一個稱呼,無論是蒙元還是滿清,都有一定的統治,但不能說討回

  • 3 # 歷史課課代表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興起於漠北蒙古高原,滿洲人建立的清朝興起於遼東及松花江流域,這兩個民族都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而他們建立的王朝也都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消滅了漢族政權,繼而實現了大一統,但是元朝在作為中央王朝滅亡後,其殘餘勢力仍能夠退回漠北,建立的北元朝廷又存在了二十多年,而清朝皇帝在和平退位後卻沒能夠退回東北守住祖業,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首先,滿洲人建立的清王朝統治中國的時間遠遠長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滿洲人在入關後,對中國曆經了兩百多年的統治,其政治中心和民族主體早已經轉移到中原以及內地地區了。曾經作為滿洲人龍興之地的東北地區,其主體民族早已經不再是滿洲人了,滿洲人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所佔的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當時的東北,主體民族早已是漢族。根據歷史記載,滿洲人在入關之初曾經有過“一旦天下有變則退回關外白山黑水老家的打算。”也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清朝入關後的歷代統治者都對東北進行了嚴密的封鎖,他們在東北地區邊緣修浚邊壕,沿壕植柳,修建了所謂的柳條邊,用以防止漢族人越境進入他們的龍興之地。但是這種人為的將東北地區與內地隔絕的做法實際上並沒有完全阻擋廣大漢族人越邊。清代中期,特別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出現了漢人大規模移民中國東北的情況。由於內地人口激增,耕地減少,而東北地區卻地廣人稀,適合於農耕,漢族百姓來到東北以後很快就在東北立足。到清朝滅亡的時候,已經有數千萬漢族百姓移民到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的主體民族早就不是滿族而是漢族了。這個時候,滿洲貴族即便向退回東北老家,也會發現,這裡早已經不是他們兩百多年前離開時的模樣了。

    相反,元朝情況與清朝卻很不同,蒙古大軍雖然征戰於亞歐大陸很多地區,並且在中原各地進駐了很多蒙古士兵,但是作為蒙古族老巢的蒙古草原地區仍然被蒙古人牢牢控制,並且,在整個蒙元時期,並沒有大規模漢族遷入草原地區的情況發生,漢族的農耕文明並沒有對這一地區的草原文明進行侵蝕。廣大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以農耕為特長,耕地是他們千百年來唯一的生存和生產方式。相比東北的沃野千里,宜耕宜農,蒙古人的草原顯然對漢族人缺乏吸引力。雖然蒙元政府未有對漢族人移民草原進行限制,但是即便元朝統治者徹底開放草原,允許漢族移民,恐怕他們也無法生存下去。也正是因為如此,到了元朝滅亡時,草原依然是以蒙古族為主體,退守草原的殘元勢力依舊可以在草原上站穩腳跟與明朝對抗了數十年。

    除此之外,滿洲人與漢族的融合程度遠遠大於蒙古人

    蒙古人侵佔其他國家建立政權後,就出現了包括蒙古貴族在內的多個民族貴族(女真貴族、党項貴族、南宋皇族、大理王族、西遼王族)並立的情況,這就產生了帝國該由誰統治的問題。元朝為維護蒙古貴族的專制統治權,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當時元朝境內的人民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這一政策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這一政策的實行,嚴重阻礙了蒙古族的民族融合,同時也嚴重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終為元朝滅亡埋下了伏筆。但是與此同時,蒙古族卻保持了相當大的民族主體性,由於這項民族政策,蒙古族沒有在元朝統治時期喪失本民族的特徵和習俗。更沒有融入到漢族文化之中,其本民族特徵直至元朝滅亡時仍然鮮明的保有。

    反觀滿洲人,他們在入關後很快就實現了與中原內地民眾的融合。等到滿清滅亡前夕,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早就已經放棄了他們入關之前的生活方式。這也決定了滿清滅亡之後,他們不可能再退回到東北地區。至於各地駐防的八旗兵丁,在其駐防地已經生活了兩百多年,其生活更是早就融入到當地百姓之中,與當地漢人無異。後來所謂的“滿洲國”則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政權,根本不是所謂的清朝的延續。

  • 4 # 歷史慢話

    大家看史書的時候會發現元朝能退回漠北甚至還能南下騷擾明朝而清朝為何不能,其實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 制度不同 元朝雖是蒙古族建立,但元朝並不能代表蒙古,或者說,元朝只能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的,由成吉思汗直屬的汗國——即後來的元朝和西征建立的四大汗國所組成的聯合大帝國,蒙哥戰死釣魚城之後,忽必烈割據中元,在舊金國領土上建立元朝並一手促成了蒙古帝國的分裂。所以元朝被朱元璋所滅,並不代表蒙古帝國被滅,他們還有封地,元朝北逃,各大汗國,所以依然有不小的實力。

    清朝則不同,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成為實際上的大汗,之後的皇太極多爾袞以及順治康熙等後代牢牢掌握著部族的最高權力,可以說傾巢出動所以基本沒有退路。

    第二 思想觀念價值觀不同

    無論是蒙古帝國或者元朝統治者基本是拒絕漢化的,雖然也利用漢族治理天下,但不過是個工具而已,漢族當時為三四等公民,地位最低,蒙古的重心依然是北方,所以統治中原99年的元朝被驅逐能很快適應。

    清朝則不同,清朝利用漢族治理天下,強調滿漢一體,根本沒想過回東北(溥儀退位後還想回紫禁城)。八旗子弟到最後基本腐化,失去戰鬥力,最後平定叛亂基本靠漢族地方武裝,想要東山再起,估計也是有心無力。

    第三 後朝對他們的態度不同。

    朱元璋對付蒙古人的招數,用兩個字概括即是“同化”。

    具體而言,分三個政策執行:第一,蒙古人必須改姓漢姓,使用漢族文字,學習說漢語;第二,蒙古人不可再穿蒙古服飾,必須穿漢服;第三,蒙古女人不可與蒙古男人通婚,必須為漢人生孩子,否則貶為奴隸,甚至處死。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這麼配合,有一些不甘被打敗的逃竄到了大漠包括亡國之君元惠宗,他出逃大都,坐鎮蒙古繼續指揮各路元軍鎮壓民亂。此後北元幾度南征都未能重佔大都,到1389年在藍玉率領的明軍進攻下滅亡。

    再看清朝,民國政府對於清朝皇室是十分客氣的,不但答應完好無存的繼續留在故宮,而且每年還會提供400萬大洋的津貼供他們使用。還答應留下一部分人看守皇宮,對滿民也不迫害排斥甚至還有優待,他們沒必要跑。

    第四 時局不同

    元對於蒙古帝國來說不過是一個割據諸侯,朱元璋滅元時,蒙古族仍對北方具有統治力,就連出逃的殘餘元皇族元惠宗都能建立北元,退路很多,沒必要投降。清則不同,

    但清朝末期,東北早已被俄國和日本所滲透,軍閥割據土匪橫行,武昌起義後,東北革命軍推舉藍天蔚為關外都督,宣佈東北脫離清朝而獨立,清朝根據地丟失。

    所以綜上所述,元朝能退回漠北而清朝不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麒麟、聯發科helio和驍龍都外掛基帶,能不能達到蘋果A處理器的效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