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纆緣閣
-
2 # w是露露
七十年代農村,緩慢的生活節奏,真實而樸素的農村生活,大人們曰出而出的辛勞,孩童們對好吃的奢望,原始的山村,大自然的純樸,處處貼切樸實無華,一向往,對好日子新生活的嚮往。
-
3 # 鵝是文瘋
《老魔與消失的田鼠》
這文章講的是“七十年代農村,緩慢的生活節奏,真實而樸素的農村生活,大人們曰出而出的辛勞,孩童們對好吃的奢望,原始的山村,大自然的純樸,處處貼切樸實無華,一向往,對好日子新生活的嚮往。”但也僅僅是嚮往,文中不斷暗示老農們依舊渴望著糧食的追求。
其中有這樣一段引語“
遠古是汪洋,退海成桑田。十年有九澇,先民住高臺。燕王屠村後,從此變荒原。”追求希望的路上是無數前人白骨累積的。
後面小魔向老魔問道:
老爺,你咋知道這麼多?”魔爺更得意了,壓低聲音:“我挖好多年了!想當年捱餓,別人闖關東逃難,你老爺我就靠著挖倉官窩,吃倉官肉活著。
生活多艱難,大魚吃小魚,人又可奈何!人吃了田鼠,田鼠又能怎麼樣,面對天敵的來襲
“ 鼠群像敢死隊衝進蛇陣,噹噹噹,雖然領頭的被蛇叼住,但巨大的衝擊波將蛇陣衝亂。蜂擁而上的鼠群和蛇滾在一起,蛇的殺手鐧沒有了用武之地。在一片混亂和悽慘聲後,所有蛇被按倒、拉直、翻白、不動了。更讓人想不到的,田鼠撕扯開蛇肚子,狂吃起來!”
老魔自言自語著:“餓瘋了,窮兇極惡了......”
【點評】
本文非常精彩寓意深遠,它脫胎七十年代的農村生活,卻更勝於生活,老魔代表的是那時代無數飢餓群眾,魔可以想象那是餓到什麼地步。魔為了活下來竟然搶劫田鼠,田鼠飢餓敢於直面天敵,不正是飢餓人們的結局之一
雖然其中寫了生產隊下人們種種矛盾故事,但大家都沒有放棄希望,他們是對的,唉!他們的希望在今天實現了,我們如今的生活窮人有,但像老魔一般的人物應該寥寥無幾了。
田鼠消失的好啊,願生活永遠光明!
目錄:
第一章 古村秋色急,老魔是個啥
第二章 神秘罩西坂,如何度災荒
第三章 借糧知雅趣,智勇鬥兇蛇
第四章 苦中也行樂,廟小有妖風
第五章 圖財又害命,逼鼠滅天敵
第六章 淚別夕陽下,思鄉歸故里
前一篇:狗命滄桑,人當何想
第一章古村秋色急 ,老魔是個啥
01
七十年代的農村,秋高氣爽。高粱、玉米、豆秧被一片片砍倒,鼻孔裡充滿香香甜甜味道。移向地平線的太陽,像趴窩母雞憋足勁生蛋的臉,越漲越紅。將羞澀和幸福灑滿繽紛的曠野,灑向炊煙裊裊的東崗。
東崗上的村莊,以君臨天下的傲氣,俯視著——兩條如黃絲帶般飄向遠方的鄉間土路;俯視著——纏繞西坂高地的大河,河水泛波像銀河中群星閃爍;俯視著——金色原野中螞蟻般晃動的人影。一群孩子靜坐高坡,手搭涼棚瞭望遠方……
“二丫你家晚上吃啥?”“我家吃窩頭。”小辮子得意地反問:“二禿子你家吃啥?”頭髮像癩皮狗一樣的男孩,壓低聲音神秘的說:“我家吃白麵烙餅”。刷!所有的目光,都照向二禿子泛著黃水的狗頭,“真的嗎?”流著口水的孩子們,看二禿子的黃水就像看見香油。不但不噁心,還覺得很羨慕,“你看人家!”二禿子更是搖頭晃腦。
突然一個尖利的童音響起:“二禿子!剛看見你奶奶蒸高粱餑餑。褲襠里拉胡琴,你扯淡啊!”“哦,騙子!”孩子們躲瘟神一樣散開。滿臉漲紅的二禿子跺腳大罵“王八蛋,小三子。你腚眼拔罐子,嘬死啊!”
02
當!當!當!......鐘聲響起。那口大鐘,黑乎乎一人多高,掛在村中間大槐樹上。連村中年紀最大的,都不知它的來歷。世代相伴的村民習慣了它的聲音,每當響起,震天動地,四野回聲。上工下工敲五下,日復一日,村民聽鐘聲而作而息。如果大鐘響個不停,說明村裡出大事了。按祖上規矩,所有村民都要趕過來。
鐘聲響過,空蕩的黃絲帶上煙塵騰起,裝滿秸稈的馬車和人流滾滾而來!走在前面的女人們步履匆匆,她們惦記著老人孩子。遠遠看清村口標語,腳步才緩慢下來。在“人民公社好”,“毛主席萬壽無疆”的金字閃耀下,那群小腦袋瓜正在揮手!再之後,就是飢腸轆轆的大人孩子圍坐飯桌,享受那簡簡單單但其樂融融的晚飯。
03
在家家享受天倫之樂時,一老一少正順著壟溝向前搜尋著。“噌”地一聲,一隻野兔從身前竄出,鑽進玉米地,不見蹤影。漲紅臉的太陽使勁想抓住西板高地的樹梢,禿鷹在盤旋。寂靜中傳來吱吱叫聲,他們放低身子,悄悄靠近。
幾隻田鼠趴在玉米杆上,追逐打鬧中將幹葉子踩的沙沙亂響,矯健的動作 “吱吱”的叫聲,讓人也感覺輕鬆、快樂、幸福!老頭目光四處巡視,很快發現草叢中一座帶小泥球的土堆,還找到一個寸半左右黑乎乎洞口。他找根柴禾棍,插進洞底又拔出,眼睛眯成線。乾咳兩聲說:“成,做個記號,回去了!”少年默默記住這第四個土堆。
轉身時又傳來吱吱叫聲,被驚走的“小腦袋們”,不知從那冒出,站在顫巍巍玉米葉上。眨巴著小眼睛,像是納悶又像嘲笑:“神經病,來這幹嘛?”更可氣的,有個小傢伙站在秸稈上向著他們撒尿。老頭回身,“呸!小混蛋,你蹦躂不了幾天了!”
04
老頭六十來歲,光棍一條,前半生叫“傻爺”,後半生叫"魔爺"。像孔乙己,但少孔乙己的知識。像阿Q,但缺阿Q的潑皮。像葛朗臺,但沒葛朗臺的富有。他憨直又狡詐,膽小又多事,慷慨又財迷。
生產隊分得馬肉,他精心燉熟請侄子分享。情真意切,把侄子感動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爺倆又吃又喝,山盟海誓暢聊一宿。轉天下午酒醒後,這當叔的跑侄子家要錢來了,幾兩酒,幾斤肉,一共多少錢,賬算得清楚。問:“那不是你請去吃飯嗎?”答:“我請吃飯沒說不要錢!”把侄媳婦氣的,使勁把錢拽給他。“你訛人啊!滾吧!”用菜刀敲著板子警告家人,"吃他一頓飯,夠一家子吃的。以後誰也不許搭理他"!再看傻爺貓腰撿起錢,若無其事的走了。
親戚終歸是親戚,惹出禍來又怎能不管!他木匠活好,但誰能想的到,他竟然用破棺材板做門窗,拉到縣城賣錢。居然還得了逞。可棺材木有那種臭味啊,終究被人識破。這麼特殊的人物,還能找不到?於是被人打上門來,這比“祖墳上燒糞紙”還缺德啊!嚇得傻爺像老鼠一樣鑽進柴禾垛,不敢回家。還是這個吃馬肉的侄子出面,花錢了事。
05
當時村裡光棍多,孩子多。因為窮才娶媳婦不易,娶上媳婦就又使勁生孩子,希望養兒防老,多子多福。於是乎,惡性迴圈代代相傳。傻爺雖缺心眼,但大高個兒,一表人才,年輕時也是俊後生。如果不是爹媽早逝,興許也能哄弄一個媳婦回來。
天不遂人願,但傻爺不甘心,眯著眼睛琢磨著十里八鄉的寡婦們。雖百般殷勤,然自私、摳門、懦弱、及不通人情事理早已名聲在外,再加非正常的表達方式,差一點當做臭流氓給抓進去。翠花寡婦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傻爺見過大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火輝煌的夜景和穿著漂亮的姑娘,被他叫作“大摩登”。他同寡婦翠花的故事和在大摩登的經歷,成為村民的桃色笑料,從那時起被稱為魔爺或老魔。
二禿子他爹老禿子一見面就找樂:“魔爺!咱燒棺材板烤老鼠,請婦女們吃頓閻王爺的大餐”在大家鬨笑聲中,魔爺繃起長臉:滾蛋!老禿子更得意了,“要麼就讓翠花上酸菜?”一聽翠花,魔爺扭頭就跑。
生產隊實行工分制。棒勞力12分,男社員10分,魔爺只能和女社員一樣記8分。他不願扎堆,隊長就把掏茅廁,掃牲口棚,趕牛車,拉糞這類髒話都給他。魔爺也不計較,他覺得遠離那堆“舌頭根子”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