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馬博士健康團

    兒童厭食主要表現在進食量明顯減少且生長髮育遲緩。如果兒童出現了厭食不願意吃飯,首要是要找出厭食的原因,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造成兒童厭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疾病引起厭食:兒童每種疾病的發生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厭食,如胃腸道疾病、肝炎、缺鐵性貧血、缺鋅、口腔問題等。這類原因主要糾正厭食的措施就是要積極治療疾病。

    (2)不合理的膳食安排:不合理的膳食主要包括三餐時間安排的不合理、就餐時間的隨意變動、飲食無規律、膳食中的食物種類單調引起食慾下降等。這類原因主要透過固定就餐時間、就餐環境、豐富食材種類、多種烹飪方式等來糾正兒童厭食。

    (3)不良的飲食習慣:主餐是兒童成長營養的主要供應,但是兒童的零食過多、攝入甜點、油膩食品過多也會限制兒童主餐的攝入。甚至還有些家長採用哄騙、打罵等的情緒餵養,會影響兒童就餐心情,造成不良就餐習慣養成。所以家長要合理控制兒童的零食攝入量及合理搭配食物的種類,爭取多樣化,每天每餐按時按量就餐,也要給予兒童愉快的就餐環境,保證就餐心情。

    張帆 營養學博士

  • 2 # 育兒生活達人

    我家寶寶現在三歲多了,也是存在吃飯難的問題。每次到吃飯時間了,寶寶還是放不下手中的玩具,需要一邊玩玩具一邊吃,或者是不肯關掉電視機,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吃一頓飯,至少要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追到這攆到那,很打仗一樣。

    1,營造快了的環境,不要在吃飯的時候責罵孩子。孩子們都很喜歡熱閒快樂的氣氛,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責罵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進餐,可以給寶寶留下很好的進餐印

    象,從而喜歡吃飯,吃的更多。

    2,選好看的餐具,飯菜色彩要好看。孩子對顏色很敏感,喜歡鮮豔豐富的色彩,所以,做飯時要多花點心思配色。也可以使用

    有色彩好看的餐盤,可以有很好的色彩效果。

    3,進食方式要多樣。例如將食物擺

    成笑臉,或將蔬菜擺成恐龍等孩子喜歡的。動物。或者用遊戲,比賽等方式讓寶寶對吃飯感興趣。

    4,降低外在誘惑。孩子們的專注力不集中,對外界好奇心強,電視,玩具,零食等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用餐的要關掉電視、收拾好玩具,還有,不要讓她還惦記這還有零食可以吃。當然,飯前也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糖果。

    5,適當運動。孩子的運動量和飯量是成正比的。鬱悶講大了,體能消耗大了,孩子的胃口自然就好了。多運動對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但也要切記,至少要在運動半小時以後才可以進食。

  • 3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小孩子如果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遲緩,所表現的症狀主要會出現身體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精神狀態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小孩子不比成人,很多養生防病習慣就要靠父母親去培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儘量不吃零食,不過度飲食,中醫常說“若要小兒安,留得幾分飢和寒”,就是說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給胃腸留點空間,更有利於胃腸的強壯,身體才會安康。

    經常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更容易調動起小孩子脾胃的功能,促進食慾,更有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

    平常注意減少生冷寒涼類食品的,以免傷脾胃陽氣,不過度食用肥膩甜食,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這些都必須時刻注意。

    對於治療小兒食慾不振,中藥調理方面,沒有很特殊的情況,不建議用大寒大熱的中藥,要以健脾和胃助運化為主,這些藥物都相對比較安全,小孩脾胃健壯,很多身體的各種症狀都會隨之改善。

    但是小孩子服藥困難,一般的湯藥味道不好,很難堅持服用,一般十歲以下的小孩,治療脾胃虛弱運化不良的情況,我一般也會建議家長可以使用膏方治療,比如我常用的配方:太子參、黨參、炒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炒麥芽,炒萊菔子、焦山楂、焦神曲、蘇葉、煨肉豆蔻,可以加入麥芽糖等輔料熬膏(具體的用量,得根據小孩子的年齡和病症,可以靈活的加減調整),像以上這些配方,一般用來健脾和胃助消化,都比較安全而且有效,關鍵是味道甘甜,比較有利於小孩子調理服用。

  • 4 # 崔馨心理

    孩子的吃飯問題,讓很多家長困擾。明明吃飯是一件天生的事情,怎麼現在要逼著孩子也不吃呢?其實,有更好的方法,讓孩子乖乖吃飯,你願意試一試嗎?

    我們看看這位家長如何“一招制敵”。

    我們暫且稱孩子的名字叫“甜甜”,女孩,5歲。吃飯墨跡,還挑三揀四,這個不愛吃,那個太鹹了,弄得媽媽每頓飯都如臨大敵。

    在諮詢之後,媽媽跟甜甜認真談了一次,明確了家裡吃飯的規矩:

    1.寶寶可以在媽媽指定的食譜中“點餐”,葷素搭配。

    2.家裡吃飯的時間固定,晚上6:00。

    3.每頓飯不超過45分鐘,全家人吃完就收拾碗筷。

    4.過了飯點,除了全家的水果點心時間,不再提供吃的。

    第一天,甜甜很開心得點餐,吃到自己愛吃的東西,很開心,也很配合,沒拖拉。媽媽及時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按照約定來做了,孩子也很歡喜。

    第二天,甜甜照樣點餐,但是吃飯的時候,惦記沒完夠的樂高,吃了幾口就說不想吃了。媽媽沒說話,按照約定,甜甜做的選擇沒出格。媽媽照常收拾碗筷,相安無事。晚上8點多,甜甜嚷嚷餓,媽媽沒生氣,也沒著急,指指家裡的“吃飯規則”,溫柔而堅定地說:“媽媽知道你餓了,同時媽媽不能給你拿吃的,因為我們有約定哦。”

    甜甜一開始還目瞪口呆,過一會實在餓了,就開始哭。繼而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媽媽沒再說什麼,一直陪著孩子,在她需要的時候,抱住她。

    第三天,早飯,甜甜吃得又快又好,因為實在餓了。晚飯,甜甜乖乖的,早早的坐在了餐桌前,好好地吃飯。媽媽看見了,忍不住讚許甜甜:“今天寶寶吃飯又快又好!”甜甜自己也甜甜地笑了。

    這位家長,其實只做了三件事,會讓孩子學會了好好吃飯。

    1. 立規矩

    家長要在孩子幼年,逐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秩序感。也就是,要讓孩子在有選擇(可以點餐)的前提下,知道日常的行為規範。

    2. 尊重孩子

    吃飯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生理需求。也就是,人餓了,才會想吃。如果對食物不感興趣,強求,沒用。所以,當孩子不吃的時候,請尊重孩子那一時刻的選擇。不必發火,也不必哄著孩子去吃飯。

    3.溫柔而堅定

    尊重孩子的需求,不代表要打破界限和規矩。既然規矩是合理的,而且是父母孩子都接受的,那麼家長要示範給孩子,什麼是規矩。孩子當然會試探家長的界限,那麼你不必吼,也不必心疼而退步,就用規則來約束自己和孩子即可,那就是:過了飯點,沒有加餐。

    做對這三件事,孩子養成定點吃飯的習慣,身體逐步適應,心理能夠接受,一定可以養成好好吃飯的好習慣。

    我是親子講師崔馨,幫助3w+家長提升孩子效率,讓孩子乖乖吃飯,睡覺,寫作業。

    編輯

  • 5 # 沐琳12

    在上個世紀,物質條件不那麼豐富的年代,從沒有聽說哪家孩子有厭食挑食的問題。如今隨著經濟發展,厭食的孩子卻越來越多。根本原因是喂的太多了!吃飯和睡覺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孩子小的時候,本來飯量就不大,另外現在各種零食也特別多。當孩子覺得已經不想再吃的時候,還想讓孩子再多吃幾口。甚至孩子明確不想吃了,還要再要求把碗裡的吃完。

    再好的東西,如果需求已經被滿足了後,再多給就會心生厭惡,吃飯是這樣,學習也是一樣。

    過多的給予不但不會使孩子愛上吃飯,只會讓孩子厭食。所以對待孩子的吃飯問題,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胃口,不宜超過孩子實際的飯量,另外減少吃零食,讓孩子學會好好吃正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朗逸plus1.4舒適版配置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