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殘月惜緣675
-
2 # 深夜薛定諤
1
之前基因嬰兒的新聞一時激起千層浪。
隨著事件的發酵,眾多吃瓜群眾從一開始的不明覺厲,很快陷入了質疑和譴責當中。這種質疑會不會很熟悉?
有人說,一部人類歷史,
也是一部科技質疑史。
這其中,當然不乏諸如此次基因嬰兒的正常質疑,卻也不乏一些事後看來荒唐的恐慌。不說遠古文字發明時,人們擔憂記憶力會因此遲緩,也不說近代火車出現時,擔憂子宮會因高速形成的真空而脫落,只是說當下wifi技術流傳越來越廣時,竟還有人毫無科學根據地認為wifi會致敏。
劍橋曾有研究發現,和以前相比,現在平均每六個月人們就會恐慌一回。科技帶來便利,同時也帶來質疑和恐慌,這是一個舍與得並存的時代。
這讓我想起暢銷書《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一句話:
人工智慧和基因技術等科技進步,將會把人類帶入到一個不平等的、由精英統治的世界。
那麼,在基因嬰兒之後,我們是否還要擔心人工智慧呢?
事實上,人工智慧已經引起了質疑。
去年11月4日,
日本一男生舉辦了一場普通“婚禮”。普通,是因為婚姻的流程,按照普通人的婚禮流程,一項不少。而為婚禮打上引號,則是因為新娘並非真實存在,只是一個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虛擬二次元人物:初音未來。所以,儘管現場來了39位親友,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母親卻拒絕出席——
我們可以想象出她內心之不可言狀。
反對這門婚事的,不止他的母親,眾多網友紛紛在社交網路上實名反對這門親事。不過反對的理由卻讓人啼笑皆非:有什麼用?單方面結婚?抱歉,初音未來是我老婆。或許你以為這只是年輕人的玩笑,但據
已經有近6成日本男性對於把人工智慧(AI)當戀人或朋友持積極態度。
當然,以上只是調侃,人們對人工智慧不乏嚴肅的思考,比如:30年後,你的孩子靠什麼拼過AI?這並非無的放矢。日本長崎有一家名叫Henn na的酒店,當你走進去,一定會感到很新奇——通常意義上的服務員,全部為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所代替。這種鋪面而來的新鮮感,也許會讓你感嘆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但當你看見酒店水池裡的魚也是機器時,恐慌大概會不期而至:機器人什麼都能代替,
未來,還有什麼職業能留給人類?
據尤瓦爾·赫拉利在《捨得智慧講堂》裡所說的邏輯:主播可能被AI主播代替;
司機可能被自動駕駛汽車代替;編輯也許會被自動生成代替。難道真的會在未來,人類要在人工智慧時代,異口同聲慨嘆:生而為人,我很慚愧?說到這我想起一個笑話:
一程式設計師相親,剛介紹完自己的職業:我是程式設計師……
還沒說完,女方就來了一句:以後都是人工智慧了,
你們程式設計師沒什麼用了。其實她應該等一等,程式設計師還有下半句:在開發人工智慧。
劉慈欣說過:科技進步帶來了焦慮。但不管是好事、壞事,進步肯定不能停止,這是我們生存必需的。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恐慌?
簡書作者雷宇提到過一個有意思的詞:
科幻電影后遺症。
什麼意思?
科幻電影裡涉及人工智慧威脅的實在是太多了,人工智慧威脅論就此應運而生。而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天生傾向於接受消極資訊。這讓我想起了曾經怒懟郭德綱的那對博士夫妻,他們號稱“老相聲終將落伍”。基於的理由,是他們已經能用幾百個公式創造出更好笑的相聲。郭德綱恐慌了麼?
沒有。面對交大博士放出的狠話,他只是淡定地說:現在走還來得及。淡定來自何處?交大博士高估了公式套路的能力,郭德綱沒有低估人們的欣賞水平。而人們面對人工智慧的不淡定,則往往來自於高估了人工智慧的威脅,卻低估了人類的智慧。
前年十月,
機器人索菲亞被沙特授予公民身份,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機器人,它火得一塌糊塗。全因在採訪過程中,它表現出了一種獨立意識:比如她警告人類善待機器人,還說要毀滅人類等。新聞一出,引起一片恐慌,人工智慧威脅論再次被鼓吹起來。然而,後續的事卻沒幾個人關注:索菲亞的回答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讓人們恐慌的,只是一場鬧劇而已。
這種鬧劇,卻曾一而再再而三上演——在沒弄清你到底在恐慌什麼時,就已經迫不及待開始恐慌;在你還沒有評價能力時,你就開始濫用你的評價權利。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
機器人群體能夠幹人類98%的非機械性工作的時代,社會會怎麼樣?
網友馬前卒的回答甚得人心:
繁榮昌盛唄。機器早就幹了超過98%的工作了,你覺得社會比過去有啥不好嗎?
其實,越是人工智慧時代,我們越應該保持智慧的頭腦。首先,我們要回歸淡定。來看一個故事。2014年11月14日半夜,浙江省諸暨市一對夫妻躺在床上聊天。
妻子問丈夫:
“如果你中了500萬,打算怎麼分這筆錢?”“先給自己買輛好點的車,再給自己買一部手機和一臺電腦;擠一點給父母,還有其他困難一點的親戚;然後可以考慮換一下房子……”丈夫滔滔不絕。妻子不滿道:“我為了這個家做了這麼多,你居然一點也不分給我……”還順帶罵了他幾句。……
於是,夫妻倆從床上吵到了床下,最後還扭打了起來,妻子哭著報了警,吵著要離婚。可實際上呢,他們連彩票都還沒買。別笑,大多數人面對人工智慧的恐慌,荒唐性不亞於此。有調查研究表明,人們擔憂的事情80%到最後都不會發生。
而我要說的是:人活著,
永遠別憂慮遙不可及的問題。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人生中,捨得下,才能拿得起,
這何嘗不是智慧。
我們還應看到人工智慧對人真正的威脅,
不在於他取代人類,而在於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個人價值。在照相機還沒興起之前,歐洲肖像畫家地位極高——都指望你給畫一畫,才能留名後世。高到達芬奇畫像,都是自己親自畫人,讓徒弟們畫風景。但照相技術的發明,肖像的任務被從畫家手中永久地剝奪了。那在這種大趨勢下,藝術領域等來的是什麼?
是肖像畫家的凋零嗎?
不是。
是印象派等各種藝術流派的百花齊放,
是繪畫本身的大解放;
是一個時代結束了,
但另一個時代,另一種生存方式,
更大的價值創造歷程開始了。
人工智慧,必然也會結束一個時代,開啟一個新時代——捨棄原有的舒適區,才能得到更大價值的時代。
其中關鍵則如尤瓦爾在《捨得智慧講堂》裡所言,你願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學習,如是,人工智慧和人類不是敵人。
不斷學習,並非讓你緊盯每一個潮流。最後再來看一個現代寓言。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裡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下那位後來的了。
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很多時候,我們不也是如此麼?為所謂的潮流所蠱惑,捨棄天堂奔向地獄。
要知道,
人工智慧不可怕,
不會做取捨,
追趕每一個潮流的妄想才可怕。
回覆列表
科技是把雙刃劍,我覺得有利有弊吧,不能說好與不好,高科技的智慧產物,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吃喝玩樂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這也致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惰性,越來越冷漠,沒有人情味!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的,還是得向前看,這樣才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