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03226963

    教師應具有三重身份: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

    教師應該是學習者。關於這一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教師的素養》一文中談“教師素養”是怎樣形成的時候指出過:“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思考。”中國偉大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也強調過:“……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所以在學校裡提倡學問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多找好學的教員……好學的教員與好學的學生是學校裡的活勢力。”由此可見,讀書,學習對教師來講是多麼重要,教師學習對學生多麼重要,教師學習對學校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教師有內動力,不斷學習,自主鑽研教學 規律,才能影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鑽研,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的果實。

    教師還應該是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是發展的需要,教師成為研究者有促進教師自我發展的力能,是使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的“幸福之路”,具有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使學生走上全面發展的健康之路,具有發展學校的功能,有助於學校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教師成為研究者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喚醒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即問題意識,責任意識和成功意識。其次讓教師的工作充滿了無窮的樂趣。陶行知對此有過通俗而精闢的說明。他說:“例如我們教一班小學生,倘若自己全不加以研究,只照著別人編的書,自己抄的老筆記,依樣畫葫蘆的教去,當學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當教師的也覺得不勝其煩,沒有多大的趣味。如是的粉筆生涯,不能不厭煩了。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之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第三能使教師以思考的目光審視校園,以探究的姿態從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懷走進課堂。

    教師更應該是實踐者。有人曾經給教學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教學就是將我的所學所思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的過程。”這句話實際上說出了教師應該是一個實踐者。教育不是萬能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什麼都完全相同的學生。因而再好的理論,再好的經驗,再好的方法也必須經過反覆實踐,不斷完善才能起到作用。那種照本宣科的教師、那種留聲機般的教師、那種抱著知識自我陶醉的教師是教不好學生的。

    總之,教師應具有三重身份: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學校管理者及廣大教師要真正把學生和自己都看成“發展中的人,”把教師自己和學生的發展提高結合起來,用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的眼光和身份去學習,探索和實踐。這是時代賦與教師的艱鉅而光榮的使命。

    從這一思想出發,我校在近幾年裡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一、提出了教學教研的“九個一”。“九個一”即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做到以下九點:

    1、每期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

    2、每期撰寫並發表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3、每期至少上一節優質公開課。

    4、每期至少編制一套高質量試題。

    5、每期至少編制一份合格學案。

    6、每期至少設計一份高水平學生作業。

    7、每期參加一次學校組織的專業知識能力測試。

    8、每週研讀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9、每次課後寫出一篇教學反思和心得。

    二、紮紮實實地開展發了多樣的教研活動。

    我校實行坐班制,除隨時研討外,學校於每星期還專門給每個學科闢出兩個半天的固定時間。一個固定時間為集體各課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實行中心備課制度,之外還要開展學習和進行校本問題的課題研究。另一個固定時間為“三課活動”時間。主要開展聽、評、說課活動。一學期下來,全校上公開課、示範課,優質課的教師可達120多人次。參與聽、評、課的教師可達900多人次。在集體備課和三課活動中,全體教師共同學習、討論,共同進步,大大提高了我校師資水平。

    三、制定並落實了學校教師培訓制度。

    我校教師培訓分二個層次:一是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訓。每年我校均選派各科骨幹教師參加省市組織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培訓,報銷所有費用。同時還要求教師學歷達標,鼓勵教師讀研,並給 予補助。二是校本培訓。即是利用骨幹教師對新進教師實行“師帶徒”式的手把手的培訓。

    四、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探索。

    全校教師透過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之後,學校先後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比如將單一的由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的課堂結構變成了由學生、教師共同參與。互相作用的立體型課堂結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嘗試實施了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的觀念深入了人心。開展了課題研究。其中語文組的“創新作文”、外語組的“二十四字教學法”,化學組的“課堂教學法”等課題分別成為全國或省級研究課題。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一系列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幾年來我校教師學習興趣大增,學習型學校已經建設成功。透過學習,廣大教師的教育思想已得到更新,教學 方法正在朝著有效的方面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全體教師思考教育、分析教學的習慣正在形成。我校教師每期均有許多教育 教學 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日積月累便有了這本論文集的出版。

    這些論文是我校教師以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的身份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結晶。其中肯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這本凝聚著拼搏者汗水的論文集必將催生出更多具有三重身份的教師,有著更多的具有三重身份教師的息縣一高必將逐步走向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神秘四奧,哪個奧特曼可以戰勝葉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