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16671196117

    從“候鳥兒童”到“冰花男孩”,農村留守兒童一直牽動人心。近日,民政部聯合教育部等10部門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完善制度、形成合力,將更好託舉起留守兒童的明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關愛留守兒童,體現著一種有溫度的人文關懷,是一項良心工程、社會工程。《意見》的一大亮點,在於要求村(居)民委員會一級設立“兒童主任”,鄉鎮(街道)一級設立“兒童督導員”,並分別明確了兩類崗位職責。據民政部介紹,目前全國共有62萬名兒童主任和4.5萬名兒童督導員實名上崗,並且這一隊伍還在持續壯大,共同守護近700萬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早在2010年,“兒童福利主任示範區”專案就在基層執行。不少地方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在社群組織“代理家長”“愛心爸媽”等幫扶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但這種工作方式存在人員不固定、職責不明確的問題。此次出臺的《意見》對這一做法進行分層級、成體系的制度設計,對於加強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最佳化配置關愛資源大有裨益。

    守護留守兒童也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社會工作。留守兒童不是一個模糊群體,而是無數鮮活個體。他們中,有的亟待物質救助,有的呼喚心理疏導;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權益維護的訴求。實現因人施策的“精準關愛”,有賴專業力量的投入。對此,《意見》支援法律、心理諮詢等各類專業人員,針對留守兒童的不同特點提供服務。同時,將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納入脫貧攻堅整體佈局,提出統籌相關社會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動員引導廣大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深入貧困地區等要求。

    守護留守兒童要舉社會之力,更離不開家庭陪伴,《意見》也提出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及家庭教育。一首小詩寫道:“春節過後,爸爸媽媽帶走了——二月的不捨,三月的思念,四月的春風……”那些缺席的陪伴、親情的呼喚,總是能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弦。據統計,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這種“親情斷層”,直接影響孩子的家庭認知。家庭是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單位,落實好家庭監護責任,才能實現留守兒童問題的“源頭治理”。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黨和政府大力推動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落實隨遷子女就地入學等工作,為從源頭減少留守現象提供了有力支援。截至去年8月底,中國留守兒童數量相比2016年下降22.7%,部分地區降幅達40%以上,相關制度效應初步顯現。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為留守兒童生活狀況帶來可喜變化。移動網際網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空分離,影片通話讓親情溝通更便捷高效;短影片、微公益平臺記錄和展現留守兒童生活日常,也為社會提供更廣闊的關注視角和幫扶渠道;大資料技術應用於建立健全留守兒童資訊臺賬,為分析和應對留守現象提供了科學依據,等等。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有了制度的呵護與關愛,留守兒童將不會是“被遺忘的花朵”,而將在鄉村振興沃土上健康成長,迎接燦爛美好的明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安靜的小島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