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吉學

    父母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孩子吐槽父母,多多少少也都是受父母的影響。父母也只能反思自己,用行動改變。

  • 2 # 八個字寶寶起名

    三歲定八十,三歲前孩子儘量給他規劃在正能量的圈子裡生活。這是他對這個新世界最初的感知。吐槽是好事,善於敢於表達只要家長正確引導日後也是人才。

  • 3 # 文明人2540

    關於怎樣做父母,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哪怕是最專業的育兒達人也不敢說自己都對。

    都知道,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從身邊的人或事物當中模仿來的。尤其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很小的時候行為習慣裡全是父母的影子。

    小小的孩子腦子裡沒有是非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讓自己舒心為前提。成長的過程就是建立是非觀的過程。孩子吐槽父母、吐槽身邊的人或事,一方面出於本能,另一方面說明孩子再成長,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可以幫孩子分辨分辨。若你覺得孩子不對,你可以給他多一些好的意見和引導,同時也該反省自己,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該爹媽自己承認改正的,不要回避。沒什麼可丟臉的,他第一次當孩子,我們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嗎?總之親子關係就是相互成長,育兒過程對孩子對父母都是一場修行,我們且行且學習。

  • 4 # 昱杭聊副業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會遇到孩子的吐槽,我們應該如何反思怎麼改善呢?下面說說我的觀點:

    父母做孩子的引導者 而不是指揮者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是父母,一定要有家長的權威,大事小事都要父母來決定,你就是要聽我的,小到孩子今天穿什麼衣服,今天吃什麼東西,大到選擇什麼學校,畢業選擇什麼工作,考研還是就業。全部通通都要聽父母的安排。

    很多父母美其名曰,我這是為你好,而且有的時候會用自己的父母身份來壓孩子,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我知道什麼對你是最好的,我這是為你好。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社會物質極大的豐富,而且科技日新月異,孩子未來的生活方式,是父母想都想不到的,現在移動支付這麼便捷,然後共享經濟非常的迅速發展,其實父母的經驗已經不足以來指導孩子。

    所以你做一個指揮者或者是操控者,你已經沒有優勢了,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來感受未知的變化。

    聽懂孩子對你說的話

    很多家長看似每天在和孩子溝通,其實溝通的內容非常的乏味,也非常的侷限,孩子回家了,就是下面幾句話:寶貝今天在學校幹什麼呢?作業是什麼作業寫完了嗎?今天吃了什麼飯?來來回回就這麼幾句話,你想孩子會願意和你溝通嗎?

    而且很多時候孩子很有興趣把自己發生的事情告訴給你,但是你通常的反應是嗯哦知道了,就是很簡單,就是在敷衍,孩子對你的回答期待都沒有了,讓孩子會慢慢越來,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和你溝通,你沒有真正用心在聽孩子們的表達。

    其實父母要重視孩子對你說的每一句話,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是在表達情緒,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你如果重視了,你就會明白孩子的一些想法,為什麼很多孩子越來越大,家長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他們說話,一說話就是在吐槽家長,而且家長對孩子一些說教也越來越沒有效果。

    認真對待孩子的吐槽

    有的時候家長太自以為是,對孩子的一些吐槽,就覺得是在挑釁自己的權威,就覺得孩子是在和你反抗是在頂嘴,其實孩子他不依附於任何人,他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說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用一種接納平等的心態來和孩子相處,這個態度很重要,只要你有這個態度才孩子才願意說出心裡話,而且孩子在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虛心的聽一下,反思一下我們在做父母中的一些問題。

    舉個例子: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少年說,然後裡面有一個孩子,她就對自己的媽媽有很多想法想表達,她勇敢的表達了他的想法,她

    覺得媽媽總是在拿他和別人對比,總是在說別人學習如何如何好,用一些激將法來激勵他,讓孩子在臺上明確的表達了,我不喜歡這樣的方法,你這樣的方法會讓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但是媽媽在下面根本就聽不進去,依然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自己的一套想法來試圖說服孩子。

    所以當時覺得這個孩子真的是特別可憐自己估計這麼大的勇氣還說名字的想法,但是媽媽完全沒有聽進去。

    我的建議,遇到孩子吐槽,可能我們家長當下都是很難接受的,第一反應會是,孩子太不聽話了,我們這辛苦,他居然說出了這樣的話。當時不要回應孩子,可以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再溝通。大家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聽孩子好好的表達,不要急著反駁,最後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

    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找問題,永遠看到的都是問題,那麼其實孩子的問題側面反映的真的是家長的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膽小懦弱,你可能要想一想,是不是平時對孩子太嚴厲?

    如果你的孩子無法無天,天不怕地不怕,那你要想想是不是對他太過溺愛

    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是原件,我們總是在影印件上下文章,其實真正要改善的是我們的原件。

  • 5 # 寧至成

    孩子吐槽父母,從某些方面來講是好事,提醒父母要反省自己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自查一下

    1、 父母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不一定喜歡。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成為自己的過程,需要掙脫他人對自己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個體,不需要活在父母熱切的期待之下,也不該為父母的理想買單。

    2、 不要以愛的名義,不尊重孩子。

    家庭是一個小小的空間,孩子和最親近的父母在一起,希望父母能尊重他們,給予充分的自由。愛孩子,不是讓孩子聽話,變成父母心目中的模樣,而是助其成長,按自身特有的個性去“自由生長”。

    3、 對孩子要包容和理性共存。

    父母可以引導、監督、提意見,但不能決定孩子要走的路。

  • 6 # Tennie的全職媽媽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所以孩子的問題其實往往是父母自身的問題。古人都雲:子不教,父之過。也是有其大智慧的。

    其實我覺得不應該等著孩子吐槽了,再反思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有孩子降臨之前,就要準備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反省自己的確缺點。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即將為人父母的你們是否反省你們能不能給你們將來會優秀的兒女做好榜樣呢?

    1.好習慣

    邋遢,沒有調條理,拖延……等等這些你是否存在,檢視一下自己,否則別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學以後能一回家就把自己的學習用具規整的收拾出來,清楚的知道每一步要做什麼,並及時用作業做完。

    2.好品質

    耐心,毅力,同理心……父母的耐心是給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最有力的幫助;父母的毅力會影響孩子堅持的力度,會讓孩子體驗到堅持完成一件事的成果,不論好壞;同理心是不會讓父母永遠高高在上,可以讓孩子把你們當朋友。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也許你會覺得,有這麼誇張嗎?

    有,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嬰兒在6個月左右,他的大腦神經網路就形成了,這意味著,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會影響他認知這個世界。老話講,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所以這個孩子在學齡前,註定是你的作品,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舉一動,就造就了孩子學齡前的全部。

    當然,孩子開始吐槽你了,反省也來得及,但是效果也許不會那麼好。很重要的一點的,這個社會為人父母,都有父母的姿態,不願意認同孩子,所以,前面提到的同理心很重要,先跟自己內心的長輩姿態好好溝通一下,內心平和了,反思才會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之後,如何學習有難度的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