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98082896

    日本 發動二戰 主要是透過東北三省的資源進行了搶奪 那個時間段 並沒有與美國發生任何矛盾 有的資源從美國那進口 知道珍珠港襲擊之後 其實美國那個時間段 一直大發戰爭財 還有的石油 從東南亞搶奪的 日本島國 土地小 使日本人的節約意識 很強烈 還有憂患的意識 所以在戰爭開始前 日本也得靠進口 使得日本國內 前期資源不急缺 所以日本有資源打二戰

  • 2 # 叮叮噹噹131918857

    日本二戰的資源都是掠奪和欺騙來的,它們把鄰國當奴隸壓榨人民的血汗和資源滿足殺人武器的所需。所以小日本一旦敢於開戰,就一舉把它們消滅在大海里。

  • 3 # 小油瓶侃歷史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主要的戰爭資源石油、鋼鐵、橡膠、煤炭、稀土、銅礦、黃金乃至於民生息息相關的糧食日本都比較稀缺,那麼日本是如何獲得龐大的戰爭資源使他的戰爭車輪保持轉動的呢?

    石油資源

    先說石油,石油是戰爭中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航行的全都趴窩。甚至可以說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源於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而日本是著名的貧油國家,日本國內石油生產只佔石油消耗的7%,那日本二戰中的石油是那來的呢?

    先看一組資料:

    1940年日本進口:石油2205萬桶,成品油1511萬桶1940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2086萬桶,成品油2804萬桶1941年日本進口:石油313萬桶,成品油524.2萬桶1941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1235萬桶,成品油2588萬桶1942年日本進口:石油814.6萬桶,成品油237.8萬桶1942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684萬桶,成品油1849萬桶 1943年日本進口:石油984.8萬桶,成品油465.2萬桶1943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35萬桶,成品油1146萬桶1944年日本進口:石油164.1萬桶,成品油333.4萬桶1944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0萬桶,成品油475萬桶

    (1)1941年美國禁運前的石油來源

    (2)1941年美國禁運後日本進口斷崖式下跌

    1941年6月日本佔領越南後,美國宣佈對日本禁運,英國和荷蘭效仿,切斷了對日石油供應,因此日本在1941年石油進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只有313萬桶,只佔1940年14.2%。

    所以禁運後的日本石油儲備急劇減少,不得不做出了偷襲珍珠港冒險的抉擇。

    1942年1943年石油進口出現復甦,分別達到了800、900多萬桶,這主要歸功於日本1941年12月成功佔領了荷屬東印度群島,東南亞的石油都落入日本之手,日本還著手恢復東南亞石油生產,到1942年,東南亞油田年產量達到2590萬桶,1943年提高到了4960萬桶。

    同時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獲得了西太平洋的統治權,日本的海運也比較暢通,將源源不斷的石油運回了日本。

    (4)1944年日本製海權制空權喪失後,大部分油輪被擊沉,日本無以為繼

    由於中途島海戰之後,制海權和制空權的逐漸喪失,美國潛艇對日本的油輪展開了大規模的伏擊,到了1944年,被美國潛艇擊沉的油輪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新建油輪的數量,日本的石油已經無法有效運送到日本本土,特別是到了1945年,日本已經進口不到1滴油了。

    鋼鐵資源

    雖然日本的鐵礦比較富集,但是日本的鐵礦石品味很低,所以日本鋼鐵產量只到裝置能力的三分之一,因而日本的鋼鐵產量也不高,每年的鋼鐵產量僅為200萬噸,所以二戰前日本的鋼鐵來源主要從美國進口鋼鐵和廢鐵。

    二戰爆發後,由於美國切斷了鋼鐵供應,日本只能主要依賴本土鐵礦石生產鋼鐵,同時日本佔領的中國東北也有鐵礦,但同樣是貧鐵礦甚至不如日本鐵礦品味高,仍然給日本提供了部分鋼鐵支援。

    綜上所述,日本鋼鐵二戰前主要來自美國進口和本土生產,二戰爆發後主要來自日本本土生產,輔以從中國掠奪

    糧食資源

    日本是個貧瘠的島國,所以日本自甲午戰爭後,一直處於對外擴張的狀態,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就大肆的掠奪中國的資源,東北地區豐富的糧食以及臺灣的蔗糖和稻米都源源不斷的被日本運回國內。據統計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累計從中國掠奪了8億噸糧食,使得本就窮苦的華人民更是雪上加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為了滿足戰爭需要,一方面國內增加對大米、小麥的生產配額,另一方面,開始對國內人民節衣縮食,減少日本民眾對糧食資源的消耗。

    此外日本還從東南亞佔領國身上想辦法,僅在越南,1943年一年就強徵了102.3萬噸大米,導致當地數百萬人死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主要農產品本來是砂糖、菸葉、咖啡等日本人令他們全改種水稻和玉米,同又把泰國、緬甸、越南生產的稻米全部運回日本。

    其他戰爭資源

    黃金珠寶:日本從中國掠奪了將近18000噸的黃金,文物古董400多萬件,甚至人類歷時上最珍貴的寶物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此外從東南亞各國掠奪了1萬噸黃金

    礦產:日本從中國掠奪了6.4億噸煤炭、銅礦4.9億噸、稀土2億噸、高嶺土1、5億 噸,還有其他礦產資源無數,從中國掠奪的礦產佔了日本戰爭期間消耗的二分之一。

    日本還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特產橡膠和錫錠

  • 4 # 謀士說

    日本屬於島國,自然資源非常的匱乏,除了有點煤炭、天然氣和硫磺,其它資源少得可憐。我們都知道,日本在晚清與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簽訂了《辛丑條約》,日本也獲得了一部分賠款。其中,《馬關條約》清政府賠了2億兩白銀,剛開始日本要3億,後來減少了1億。《辛丑條約》賠八國聯軍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其中,日本分到了3479萬兩白銀。

    我們來看看,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賠的那2億兩白銀,日本把這些錢都用在了什麼地方。第一:賠款當中有一半的錢用來擴充軍備,比如買資源、軍艦,武器等等費用。第二:拿出7260萬日元,作為幣制改革的準備金,以此確立日本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發展國內經濟。第三:拿出3000萬日元,作為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拿出2000萬日元,作為自然災害基金和教育基金。第四:分別拿出1200萬和2000萬日元,作為對臺灣的經營費用,和日本皇室的日常開銷費用。

    日本人用清政府的賠款,購買了大量的軍艦和武器裝置,在經濟上實行了金本位制度。本來日本就缺乏黃金白銀,清政府賠這麼多,對日本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雪中送炭。此外,這些賠款改善了國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再加上後來在《辛丑條約》當中又分到了3000多萬兩白銀,這些錢已經足夠日本侵華時期的全部開銷。所以,日本人用清政府的賠款從國外購買了大量軍事裝置和石油資源。他們佔領北韓和東北以後,從北韓和東北不斷掠奪資源,輸送到日本國內。日本在二戰時期,除了石油無法自給自足,其它的資源都可以從北韓和中國東北搞到。後來美國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日本菜進攻東南亞國家,掠奪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日本本國的資源是非常少的,尤其是石油資源,完全依靠美國。

    可以說,日本能挑起侵華戰爭,清政府的賠款幫了他們大忙。他們用這些錢,從國外買了不少的軍事裝置。要知道,鴉片戰爭時期一艘軍艦才10萬兩白銀,而清政府撥付給北洋水師一年的軍費才400萬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日本2億兩白銀可以買多少武器裝置。所以, 中國被日本欺負,包括貧窮落後,就是因為晚晴時期的大量賠款,白銀大量外流導致的。假如,清政府沒有這麼多賠款,日本發動對華戰爭可能沒有這麼快,且華人民的生活水平絕對會高很多。所以,說多了都是淚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對陣勇士,首當其衝的是防守,對此德安東尼該如何排兵佈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