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澆水
-
2 # 夜月下鳴蟬
美國《國家利益》曾經盤點歷史上最強大的海軍,其中就包括了明朝時期的海軍,而其它的海軍也有一戰之前的英國皇家海軍,二戰期間的日本海軍,自己當今世界的美國海軍。能夠在不同時期和美英日等相提並論,可見明朝海軍之強。
大家知道明朝海軍之強,估計都是得知於鄭和的七下西洋。確實鄭和的七下西洋不僅僅威懾了從中國東南沿海到馬六甲再到波斯灣最後到非洲之角的整個世界,也讓大明國威遠揚世界。
可是如果要細說明朝海軍,其整個歷史絕不僅僅是下西洋,在建立明朝過程中和後來抗倭援朝戰爭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明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明朝海軍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明朝海軍起源於巢湖水師,是元末時期朱元璋所部的兩大水師之一。在抗擊元朝時曾經在長江中和元朝水軍大戰一場,並一舉大敗元朝。後來在和陳友諒爭奪鄱陽湖過程中,發生著名的鄱陽湖水戰,以少勝多,朱元璋也靠著此戰一舉奠定明朝半個天下,爭奪天下資本日益劇增。
而在鄭和下西洋過程中,有幾次戰役也打出了了大明海軍的威風。比如剿滅陳祖義的海盜集團和再後來的錫蘭(今斯里蘭卡)之戰中全殲來犯之敵。這幾次戰爭當時極大的震懾了西方世界。
而在正德、嘉靖、萬曆、天啟時期的幾次海戰,比如屯門海戰和西草灣之戰,大敗佛郎機(即古代葡萄牙),料羅灣海戰大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全殲其艦隊。這些經歷都讓明朝海軍稱霸天下,絕不是後來的滿清可比擬的。可笑現在的人還沉迷於辮子戲。
很多人總以為明朝禁海所以明朝海軍孱弱不堪,也丟失了中國的海洋領土。可是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隆慶皇帝之前都是禁止民間進行海上貿易而已,絕不是禁止海軍。而隆慶開海以後民間海貿擴大(看似好事,但實際上官方自己的利益和稅收被搶了,也間接連累了海軍)。
縱觀明朝三百年,海軍從未一敗,更沒有給中國歷史上帶來如滿清晚期那般恥辱,他們是華人的驕傲!
-
3 # 靜夜史
明朝的海軍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以公元1435年“仁宣之治”的結束為界。
概括起來,就是前期強大得誰都打不過;後期孱弱得誰都打不過。
1、強大的前期
明朝海軍前期的發展,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在元末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長江流域時,就曾經在長江上進行過水軍的大決戰,其中1360年的鄱陽湖水戰,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兩個割據勢力的決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水上戰役。是役,朱元璋以20萬水陸大軍,擊敗陳友諒60萬水陸大軍,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勢力。
消滅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繼承了陳友諒的造船技術,船舶無論是排水量還是堅固性都得到了質的提升。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在朱元璋在位期間,由於多數時間是和元朝決戰,因此用到水軍的地方少之又少,僅有部分水師參與了對沿海騷擾內地倭寇的剿殺。而其後朱元璋宣佈“片帆不得下海”,並且撤銷市舶司,實行禁海政策,導致了明朝水軍的止步不前。
1402年,經過靖難之役的朱棣登上皇位,朱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期間,不僅五次親征漠北,極大削弱了蒙古的反抗勢力,在海上,朱棣藉著尋找建文帝的機會,派遣鄭和六下西洋,基本恢復了元朝覆滅以來丟失的藩貢體系。
而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海軍的最巔峰。
從1405年開始,鄭和率領大明艦隊,大小艦船數百艘,人員27000多人,浩浩蕩蕩地出使西洋各國。雖然鄭和的目的只是懷柔以遠,但是途中也遭遇了海盜等的騷擾,其中第一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鄭和船隊就在馬六甲海峽徹底消滅了陳祖義勢力。
當時的陳祖義有悍匪5000多人,常年盤踞在馬六甲海峽,給沿岸國家造成了巨大威脅。而鄭和船隊也成為陳祖義的目標。鄭和的做法,是將計就計,引誘陳祖義前來,一舉將其殲滅,並活捉陳祖義本人。
鄭和的船隊規模以及戰鬥力是空前的,以至於很多西方學者也一致認為鄭和的船隊代表了15世紀海上最強力量。後面出來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等,在鄭和船隊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明朝前期,海軍的主要特點就是船舶噸位大,航速快,功能多。由於處於王朝初建時期,因此戰鬥力強悍,是當時世界上最為恐怖的力量。
2、孱弱的後期
很多人說土木堡之變是明朝衰落的起點,其實在“仁宣之治”結束後開始,明朝的衰落也就開始了。
伴隨著明朝國力衰落的,還有明朝的海軍。
1433年,鄭和在下西洋途中病逝,下西洋活動告一段落。1434年,太監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這是明朝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出海活動,至此之後,明朝的遠航宣告停止。
船舶一旦不用,就會成為廢品,所有的船隻軍艦都一樣。
而在下西洋結束後,大明王朝除了留下了一堆藩國特產,就是一堆航海資料。但是這堆資料,被文臣劉大夏徹底焚燬。
等到明憲宗想要恢復帝國榮光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需要重頭再來,這是一個晴天霹靂。
而明朝的海軍,因為下西洋的結束,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由於明朝後期禁海令的再次推行,遠洋航行沒有意義,因此明朝海軍的船舶開始向著小型化發展。到明朝末年,明朝海軍中竟然找不到超過2000石的大船。
在戚繼光抗倭的時候,就曾經因明朝海軍缺少大艦而發愁,此時的工匠,早已造不出鄭和時代的寶船了,明朝水師根本就不能和倭寇在海上決戰。加上此時的明朝已經無法從雲貴地區採到適合做大船龍骨的巨木,所以明朝最終只能任憑船隻越來越小。
但是在近代海戰中,大船是有巨大優勢的。最起碼,船隻越大,就能安放重量越大的火炮,這是戰鬥力的最大保證,但是明朝海軍沒有這個條件。
嘉靖年間對葡萄牙的西草灣海戰,明朝是在陸地上擊敗葡萄牙人的,而且這些人,還不是葡萄牙海軍。
至於崇禎年間,1633年發生的料羅灣海戰,被很多人吹捧為大明強悍海軍的最後一戰。殊不知,此時明朝一方,主力並不是明朝海軍,而是鄭芝龍集團,明朝海軍只是配角。
因為此時的大船基本都在鄭芝龍手中,明朝的小船奈何不了荷蘭的戰艦,所以只能被鄭芝龍當做火船,去引燃荷蘭的戰艦。料羅灣海戰的結果是,明朝一方取勝,但最大的受益者是鄭芝龍。因為鄭芝龍不僅擊敗荷蘭,取得了遠東霸權,更以一把大火將明朝水師的小船燒得一乾二淨,從此明朝海軍不得不和鄭芝龍合作,鄭芝龍成為明朝末期最大的海上軍閥。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回覆列表
關於海軍大家經常提起的就是鄭和七下西洋對大寶船的描述,今天我也把資料羅列一下: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來比較一下哈,一般整個操場長度也就一百五十米寬度五六十米所以說大寶船的大小相當於操場的面積而且是總共四層高,所以基本引數出來了,大小大概和咱們的圖書館差不多大,夠雄偉了吧!再看看其海軍數量:在明朝全盛時期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再橫向比較一下,當明朝時期荷蘭軍隊的強大艦隊與明朝艦隊怎麼樣呢? 其實兩國還曾經戰鬥過結果是明朝軍隊還沒出什麼主力,荷蘭就大敗,荷蘭戰艦一艘被俘、一艘被燒,水手傷亡大半,餘下的戰艦也失去戰鬥能力,收攏殘軍,奪路而逃。劉香參戰的五十餘艘海盜船,則幾乎全部沉在了料羅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