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的小倪

    我認為是的,北洋三大軍閥分別是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部,吳佩孚的直系部和段祺瑞的皖系部,他們三家,張作霖的實力應該是最大的,東北地區經濟水平高,土壤肥沃,糧食產量高。而且工業佔全國的最高份量 ,東北軍還有大量的兵工廠和飛機制造廠,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能有空和軍工廠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還有自己的海軍部隊,雖然人數不多,實力不強,但起碼有,就這是吳佩孚和段祺瑞就比不了的。東北軍還有他們自己培養軍官的地方,東北講武堂,在當時為奉系培養了不少的優秀有實力的指揮官,還有就是東北地區,鐵路建設的非常好,鐵路歷程在全國都是有名的,這些都是那兩個軍閥說不能比的!

  • 2 # 山東武二郎

    個人認為,張作霖的實力最強,軍閥的實力不單單是以軍隊數量和財力去衡量,還有民生,張作霖轄區的東三省在當時經濟應該是算比較好的,老百姓能滿足溫飽問題,而且張作霖還有自己的兵工廠

  • 3 # 蕭武

    北洋時期的軍閥勢力中,張作霖算是勢力比較大的一支,但並不算勢力最大的一支。只是在北伐戰爭結束後,直系吳佩孚和孫傳芳的勢力都被打垮了,北伐軍進逼京津一帶,張作霖就率東北軍提前出關了,相對來說,儲存的比較完整一些,仍然延續了一段時間。但這並不能說明奉系的絕對實力就強於晥系和直系。

    北洋軍在袁世凱死後就分崩離析了。其實這一點袁世凱生前就已經有了苗頭,所以袁世凱臨終遺言中,有一條就是讓北洋軍要團結,否則就難以維持局面。但袁世凱死後,局面就亂了。

    先是段祺瑞的晥系控制北洋政府,段祺瑞秣馬厲兵,準備向列強借款,訓練軍隊,最後武力統一全國。當時吳佩孚的第三師奉命駐守衡陽,與廣東的國民政府對峙。吳佩孚主張透過南北和談來完成全國統一,和段祺瑞意見相左,雙方衝突愈演愈烈,最後發展成了直皖戰爭,吳佩孚率直系軍隊北上,與晥系發生戰爭,這就是直皖戰爭。直皖戰爭中,晥系失敗,段祺瑞下臺,息影津門,直系成為當時最大的軍閥勢力。

    吳佩孚和段祺瑞打輿論戰的時候,吳佩孚的對外形象還是很不錯的,不僅主張恢復民國法統,舉行全國大選,並且提出了國民大會層層選舉的辦法。這在當時各地的軍閥中,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吳佩孚同情和支援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時公開發表過支援學生的言論。所以,吳佩孚擊敗段祺瑞之後,雖然曹錕是直系名義上的領袖,但直系軍隊的統帥部設在吳佩孚駐軍的洛陽。

    也是因此,吳佩孚當時被一些國外輿論視為中國未來的希望,從而成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華人。一些國外輿論認為,吳佩孚不但有能力實現全國統一,而且對外形象開明,有希望讓中國民主化。尤其是英美,對吳佩孚十分看好,一度也十分支援。在後來的直奉戰爭中,英美也是支援了吳佩孚的。尤其是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的直系取勝後,直系勢力達到巔峰。

    但城頭變幻大王旗,各領風騷三五年。吳佩孚擊敗張作霖之後,勢力達到巔峰,從而成為全國其它覬覦中央權力的勢力的共同反對物件。這其中,廣東的孫中山和東北的張作霖,以及當時仍然控制在晥系手中的浙江,三方之間來往頻繁,信使穿梭,最後形成了三方反直聯盟。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加上馮玉祥臨陣倒戈,突然回師北京,直系全線崩潰,奉系入關,控制京津一帶,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軍閥勢力。

    但是,就在奉系勢力達到巔峰的同時,國內的形勢也在發生變化。馮玉祥控制北京後,電邀孫中山北上,結果孫中山剛到北京就病逝了。之後,馮玉祥在奉系和閻錫山的逼迫下,不得不通電下野,去蘇聯考察,馮系軍隊也放棄了京津一帶,退往綏遠。之後,張作霖又搬出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張作霖自任安國軍大元帥,實際控制了北洋政府。但這時候各地軍閥割地自雄,都不聽北洋政府的,北洋政府實際上名存實亡,號令不出都門,張作霖能實際控制的地盤其實也還是東北以及關內京津一帶,再加上山東的張敬堯。

    在直系和奉系兩次戰爭結果完全相反的背後,也是列強在華勢力消長的表現。直系主要受英美支援,而奉系則主要受日本支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退回東北,秣馬厲兵,就是請了大量的日本顧問,協助東北軍進行訓練。在武器裝備方面,日本也對奉系支援力度很大。甚至包括軍裝,東北軍這個時期的軍裝也帶有非常明顯的日本化的風格。電視劇《少帥》中東北軍的服裝就很像當時日軍的服裝。

    日本如此支援張作霖,當然是想借著英美在一戰之後主要精力放在歐洲的機會,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所以,這個時期相對來說,英美在華勢力呈下降趨勢,而日本在華勢力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雖然張作霖與日本也在某些問題上存在某些衝突和爭議,但總體來說,仍然是以合作為主的。而張作霖最終死在皇姑屯,也是因為北伐軍得到了更強大的蘇聯的支援,日本看到張作霖大勢已去,放棄了他。

  • 4 # 汀藝

    民國時期,奉系獨佔東北,偏安一一方,關內控制北京政府的晥系頭目段祺瑞本想以武力統一中國,但北洋集團由於袁世凱死後,就沒有一個人能一統北洋集團,北洋集團中吳佩孚就想南北議和,由此與段祺瑞發生衝突,發生直晥戰爭,段失敗下野,在此情況,奉系座山觀虎鬥,由此一家獨大!因此,在北洋時代,奉系是力量較大的一支軍閥隊伍!

  • 5 # 社會專家波兒蘿

    一、何為“北洋”

    “北洋時”期是指中華民國前期由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是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正式形成。

    二、北洋時期,“三大軍閥”(奉系、直系、皖系)出現的背景及發展過程;

    1、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1875.3.19——1928.6.4)

    張作霖,綠林出身期間不斷擴張實力。1902年-新民府遊擊馬隊管帶,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從容應付兩個帝國主義,使自己的隊伍壯大起來。1906年清政府整飭地方部隊,新民府巡防馬步營擴編為五個營,任命張作霖為前路五營統帶;1907年,受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之命,張作霖於4月26日智剿遼西巨匪杜立三,被清朝廷聖旨嘉獎,張作霖被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1918年9月7日,徐世昌總統特任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

    2、直係軍閥首領:馮國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

    馮國璋出生村中大戶,其祖父馮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畝,為該村四大戶之一。光緒十一年(1885年),馮國璋入淮軍直字營當兵;光緒十五年(1889年)馮國璋得到了聶士成的垂青,被任命為該軍軍械局督辦;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馮國璋被調至濟南主管武衛右軍和山東全省軍隊督操。(1912年)9月,馮國璋出任直隸省都督兼民政長;民國六年(1917年)馮國璋來京就職代大總統;

    3、皖系首領: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

    段祺瑞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光緒十三年(1887年),段祺瑞以“最優等”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炮科畢業,被派往旅順督建炮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任新建陸軍左翼炮隊第三營統帶,旋兼行營武備學堂炮隊兵官學堂監督、代理總教習;光緒三十年(1904年),“武衛右軍”改為“北洋陸軍”,段祺瑞任第三鎮統制官;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段祺瑞被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民國六年(1917年)段祺瑞任總理;

    三、北洋三大軍閥勢力圖

    以上可見,北洋時期各勢力軍閥在不通的時期有不通的發展,勢力也是隨著政治當局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張作霖被北洋時期作也曾最強。

    本文圖片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泉油餄餎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