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榮o
-
2 # 靜靜陪伴諮詢師
按著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觀點,嬰兒剛出生是惡。因為剛出生的嬰兒有很強的死亡焦慮,害怕死掉。這這時候如說有一個好的媽媽好的乳房,及時去餵養她這個小嬰兒,就感覺到了這個世界上的善,也就是媽媽的乳房,媽媽的乳房是好的,媽媽是好的,我是好的,所以他內射出來善良,所以這個嬰兒就會是善良的我們再來說一說那個就是反社會人格,就是那些就比較有攻擊性,比如說殺人犯這種人格是怎麼形成的,這種人格是因為他剛出生的時候就是我剛出生的那一瞬間,我很焦慮,我就很死亡,焦慮,不知道怎麼會活下來,然後這個時候媽媽又沒有給她一個好乳房,沒有一個好的媽媽。我想要的就認為媽媽的乳房是壞的,這個世界上是壞的,我是好的,我要毀了這個世界,就是那些呃反社會人格是怎麼形成的。
-
3 # 淨心之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和一個善良的人在一起必定也會善良。和一個邪惡的人在一起也會變得邪惡。所以人事環境是決定人成才的基礎。對於善良的人來說,我們要更加善良,對於惡人來說,我們也要給他增加一些善良的東西,這樣他也會有所轉變的。
-
4 # 天空171041
我們經常聽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行相離,是啊,人本來都是善良的,是後天的因素改變了我們!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很多正能量的事情,例如寶馬哥,老人在穿行的馬路,許多的汽車在老人身邊疾馳而過,沒有人願意停下來扶一下老人,而寶馬哥呢?他停了下來,首先攙扶了幾下老人,然後直接將老人抱起,抱過了公路,有人說開好車的人都是有錢人,他們根本看不起窮人,但看一下寶馬哥再看一下從老人身邊疾馳而過的司機朋友們,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是怎麼對待老人的呢?凡事不可一棍子打死,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就好!
相反,看一看,應該讓我們尊重的老師們呢?他們為人師表應該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但很多的醜聞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侵犯小學生,做著畜牲不如的事情,難道他們就應該值得我們尊重嗎?是的,他們應該被我們所唾棄,應該受到眾人的譴責!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善惡的兩面性,關鍵要看我們的內心真正的追隨著哪一面,如果我們追隨了善意的那一面,相信我們會朝著善良的那一面發展,相反,如果我們的內心追隨了惡意的那一面的話,我們也會朝著惡的那一面發展下去!何去何從,關鍵要看我們如何取捨了!
-
5 # 安米心理小課堂
我認為並不存在一種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善良和邪惡都共同存在於人的身上,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
不妨這樣想想,你是一個萬年老二的人,有一天,一個門門功課滿分的優秀同學,因為生病,突然有一天考了個零蛋,被老師臭罵了一頓,你這時候的感受如何?是同情關心他的病情,還是暗自竊喜自己要終於第一了?
也許你立刻會否認自己在幸災樂禍,嘴上說其實更關心他的病情。但當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種情緒,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竟然那麼可恥!
能說你因為別人的痛苦而快樂就是陰暗的嗎?當然不能,因為你並沒有做出實際性傷害他人的行為,只是想一想。而僅憑“想一想”是無法斷定人性是黑暗的。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生存,以及維護自身利益。正如我開頭所說,人們所謂的善與惡都是相對而言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善”,那麼就無從得知“惡”是什麼;如果沒有快樂,就沒有悲傷;沒有義氣,也就沒有背叛。人們需要這種不斷地比較,才能產生正確的價值觀。
當然,這種“比較”也是要有度的,適當地“比較”可以促進互相進步,而盲目地“比較”就會導致愚蠢的惡性競爭、壟斷主義、小集團紛爭......
至於如何把握合適的度,避免人性的黑暗面,最後我想用《暗黑心理學》中的一句話來闡述:
我們都是本性善良的人,很少會真心希望他人碰到大災大難,但如果有人“咎由自取”,我們會非常樂意看到他們被小小地懲戒一下。幾乎沒有人會將自己的幻想付諸現實,我們習慣於依賴命運或上帝的安排。因此,當他人應得的懲罰沒有發生時,我們也只是暗暗失望。不過這樣依然無法避免幸災樂禍,唯有當我們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並認識到自己也會遭遇同樣的不幸時,才有可能告別幸災樂禍。——理查德•史密斯
-
6 # 大庸臣
人性論,無外乎有四種。
性本善
中國古代主張人性善的學者,最出名的就是孟子。
在《孟子,公孫丑章句上》,記載孟子說人有“四端”“四心”
“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分別是仁之端、義之端、禮之端、智之端。
性本惡
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所以,荀子認為人生來有惡端。
性無善無惡
王陽明心學,“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
性有善有惡
人性有善有惡,取決與後天環境的發展、影響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每種說法,都有他的道理。
首先,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叫善,什麼叫惡。
每個人對善惡的定義都不同。
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例如,《人性弱點》一書中開篇就說道有個叫:罪犯克勞雷,是怎麼定位自己的。
“我衣服的裡面,是一顆疲憊的心,是仁慈的、不願意傷害任何人的心。”
而他在被捕前,槍殺了一位值勤警察,警察死後,他還朝警察的屍體開了一槍。
但是,他並不覺得自己是惡的。
他從來就沒有對自己所犯下的罪惡在內心有絲毫的愧疚。
而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卻因為自己想過貪圖同學的錢財,還沒實施,卻愧疚萬分,不敢面對同學,甚至都不敢看直接盯著同學的臉看。
NLP有個說法。
“地圖不是真正的疆域!”
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世界都是主觀腦海裡的世界。
就好比說,你覺得的善,在別人眼裡卻是惡。
你覺的惡,在別人眼裡卻是善。
換做泡妞的而言,她喜歡的是蘋果,你卻給她一車梨,所以,你再怎麼努力,她也不會喜歡上你。
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代、對善惡有不同的定義
像現代社會,在中國你去嫖娼,就是違法的。
但是,在古代逛青樓,卻十分正常,那些文人騷客,最喜歡逛青樓的了,吟詩作對。
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有些州嫖娼就是合法。
賭博也是,澳門的經濟支柱就是賭博。
在中國大陸,就是違法。
《三體》劉慈欣裡有一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回覆列表
這個命題實在太大了,這也是到現在還沒人回答的原因吧。我且來淺談一下我對於善惡的看法:其實生命的本質是沒有善惡的,只有求存,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我們都會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外界環境施加給我們的傷害,給予的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認知,而我非常的堅信,一個在友愛的環境成長的孩子,內心始終是善良的,是正義的;而相反的,當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還天天飽受欺負的時候,他內心是不會形成善念的。給你舉個例子,當一個人窮的快要餓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偷了一個包子存活了下來,而沒有人告訴他這樣做不對,那他下一次餓了想到的就是再去偷一個,更有甚者,透過偷盜慢慢的把自己的生活變好,得到了周圍很多人的刮目相看,得到了那些無知的認可之後,這種行為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忽然有一天,遇到了一個搶竊的人,他告訴偷東西這個人,偷是非常窩囊的一件事,搶竊才威風的時候,他下一次搞不好真去搶劫了。總而言之,善需要去激勵,惡也不是天生的,想要一個人變得善良,不是在做錯了的時候告訴或者懲罰他不能那樣做,而是在他做了善良(正確)的事情的時候鼓勵他、給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