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暴走通訊
-
2 # 何謂理性
我認為主要兩個原因,第一,主要是消費水平決定,小米產品價格整體低廉,價效比高。適合印度以及東南亞收入較低國家國民使用,而華為手機價格整體偏高,更適合歐洲發達國家。 其次,宣傳力度不同,小米主攻印度市場,甚至在印度建立生產線,在印度宣傳要遠遠高於華為。而華為通訊業務重心一直在歐洲,也為歐洲國民所熟悉。所以華為推出手機,不論從宣傳還是就近原則都要比小米開拓歐洲更容易。
-
3 # 春公子
嗯,不邀自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在我看來,這主要是有2個因素制約的,小米和華為的定位不同,東南亞和歐洲的消費能力也存在差異!下面開始答題!
小米手機為何在東南亞好買?小米手機定位就是“價效比”手機,這意味著小米手機價格很便宜,符合東南亞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再一個就是說小米進入印度和泰國等市場較早,這也為小米手機打了基礎。
從資料來看,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4660萬臺,同比增長9.3%,環比更是大幅增加26.5%,一舉創造了印度智慧手機出貨量單季度歷史新高!
三個人中,就有2個人使用的是小米手機,可見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之高,這也就意味著小米手機在當地好買了。
華為手機稱雄歐洲講道理,華為手機是目前中國產中唯一能和三星蘋果較高下的智慧手機!而華為手機為了提升自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近些年的釋出會都選在了歐洲!
從產品定位來說,華為手機定位高階智慧手機,歐洲的消費者能力較強,他們願意為華為手機買單,再一個就是華為透過自身通訊領域在歐洲的影響力,能獲得一些扶持,比如說和歐洲的運營商合作,這無形中也提升了華為手機在歐洲的銷量!
所以,基於以上來看,由於定位和市場策略不同,這使得小米與華為手機在各地區的市場份額也就不同!不知道各位老鐵們,認可這個說法嗎?
-
4 # 請叫我二熊
這是因為它們各自的價值不同所決定的。
打個比方:你把高檔西餐廳開到建築工地,生意能清淡的讓你肝疼;同理,你把5塊錢一份的豬肉白菜燉粉條擺到高檔寫字樓門口,就算把喉嚨喊到憂傷,恐怕也很少有人願意瞄上一眼。
我們都知道,華為是全球第一的通訊裝置廠商,其在全球的知名度,特別是在歐洲發達國家,那就是通訊界的蘋果,華為手機有其品牌背書,當然天生就是高人一等的。
說到小米,我們就不從頭說起了,說多了都是淚啊,目前看,妥妥的低端品牌。我看不是它翻不了身,根本原因還是其領導層格局和眼界決定的,說白了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利益問題。
東西好價格高,當然在高階市場好賣;只能消費便宜貨的群體,也只能用便宜貨供給。這是市場經濟決定的。
-
5 # LCD驅動板
這還是和產品定位有關!
我在印度工作生活了5年,當地大學畢業生月薪在1500~2000左右,普通工人也只有1000出頭,你要這個收入的人群花3000以上去買一個手機是不太現實的,小米大部分手機定價千元左右,所以能被接受。東南亞大部分國家情況和印度差不多,而且人口眾多,所以小米市場佔有率較高。
華為現在定位中高階,而且品質及使用者體驗確實非常好,另外華為在歐洲深耕多年,和運營商關係很好(老餘回終端前華為主要就是給歐洲各大運營商貼牌),歐洲收入水平高出東南亞一大截,對價格沒這麼敏感,暢銷是水到渠成的事!
-
6 # 科技西格瑪
歐洲是地球上發達國家聚集的地方,無論是消費水平還是科技實力都很高,這種市場我們可以稱為高階市場,這是各大手機廠商夢寐以求的地方。而印度和東南亞屬於第三世界,也就是比較落後的地區,手機市場雖然潛力很大但還不發達,科技實力也相對落後。
華為和小米在不同地區受歡迎程度不一樣,第一是市場因素,第二是廠商的策略因素。華為之所以在歐洲市場好賣,是因為華為已經適應了這個市場,在市場地位上完成了匹配。目前歐洲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是三星,其次是華為,這也印證了華為已經具備了能夠和蘋果三星競爭的實力。在五千元以上價位,華為P系列、Mate系列都有不錯的銷量,華為的高階手機已經被歐洲人認可。華為對歐洲可以說是高度重視,更是把歐洲作為海外市場的大本營,華為旗艦手機都會在歐洲國家開全球釋出會。而且歐洲的科技很發達,華為在歐洲建立了許多的研發中心。歐美作為高階市場,長期被蘋果三星霸佔著,以前蘋果手機要排隊購買,現在卻變成了華為,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啊。小米為什麼在歐洲不行在印度、東南亞卻很火?因為印度人消費水平不高啊,大部分人都是用低端機,像三星在印度也是靠中低端為主。不過,去年小米已經取代三星成為印度非本土的第一大手機廠商。小米的價效比很高,這無疑非常迎合印度、東南亞的消費者,物美價廉誰不喜歡?全球都是如此,只是因為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觀念再改變而已。
小米多次衝擊高階失敗,成也價效比,敗也價效比。
-
7 # 創業者李孟
非常有意思的對比,雖然說每個地方都有窮人,每個地方都有富人,但是我們不得不去肯定的事情那就是小米和華為的定位是一樣的,小米更多定位的關鍵詞是“價效比”,打造實惠的產品,而且在業界被稱之為價格屠夫,而在華為來說他是定位國際化的高階品牌,是要打造民族驕傲的品牌!
發力點不一樣,小米海外最早發力印度,華為發力歐洲而小米這幾年在印度和東南亞深耕發展也特別厲害,也專門在印度搞釋出會,雷軍的“are you ok”也就是從印度釋出會而火起來的,而華為在市場戰略上特別是mate系列和P系列是優先在歐洲召開發佈會的,所以他們深耕的方式不同,所以華為更加重視歐洲市場,所以率先在哪裡釋出!
小米更加重視的中國之外的市場那就是印度和東南亞,當然近幾年大力發展歐洲市場以及日本市場了。所以兩家公司的發力點和重視的方向不同,所以結果自然也會不一樣,這一方面是第一個因素!
使用者群體的特性研究和科研專注點不同第二個因素那就是華為在歐洲的科研基地也特別的多,所以對於技術的紮實程度和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對於歐洲的消費習慣以及使用者使用習慣也研究的比較好,因為華為在全球分佈的科研基地也是特別多的,為華為也鑑定了很多顧客模型的基礎!在國外很多人願意選擇華為,並非願意選擇iPhone的因素就是華為的質量優勢非常的強,而且國外的軟體不像中國更新頻率那麼的高,所以更多是體驗一些主流軟體和拍照功能以及質量問題了!
小米在質量方面並非能夠打下紮實基礎,小米懂得屌絲群體的心理,特別是中國市場和印度市場,所以為發燒而生打造價效比更多戳中的是什麼心理的人購買產品,我們不言而喻了!
國家的消費層級不同,選擇購買需求不同第三個方面要重點說,那就是國情,歐洲過家家都是發達國家,而印度和東南亞都是發展國家,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已經上去了,所以能夠有資金和消費實力去購買華為這樣的高階產品,而且他們會因為這個產品而變得生活質量更好!而印度東南亞大多數還是處於發展甚至貧困階段,有智慧手機體驗就很不錯了!
所以自然小米就佔據優勢的,而且再往非洲發展的一些國家竟然是中興之前的早些機型以及另外一個做廉價產品的智慧機在非洲市場購買力度更高一點,這個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所以國家的情況不同,消費力和人群在很多產品的消費程度也不同!
回覆列表
小米在印度和東南亞進入市場比較早,並且印度和東南亞市場消費都是年輕人,消費比較低,而小米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手機價格低廉,並且時尚,很受年輕人歡迎。而華為主要面向中高階使用者,價格偏高,因此購機受到抑制。而華為進入歐洲很早,市場經營也比較長,品牌效應明顯,而且歐洲對中高需求也比較旺盛,所以華為在歐洲市場份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