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於52080
-
2 # 筆下點史
“黃巾起義”主角張角雖然最後失敗,遭到殘酷的鎮壓,但最後還是撬動了東漢的統治基礎,隨著張角起義後,各地諸侯也變得心思各異。
黃巾起義失敗之後,有兩個諸侯,絕對是兵強馬壯,手下一點不受威脅,擁兵自重期間,大有一言不合就造反的勢態,事實上有一個確實有異心已久。
董卓《三國演義》“卻說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倖免;後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當時董卓接替了盧植的位置,鎮守冀州,並且全盤接手其冀州的戰事指揮權,可以算作是一州大將軍了,官至“東中郎將。”
董卓在鎮壓黃巾起義的時候,剛剛階梯盧植的位置,就被起義軍給打敗了,可以說差點董卓就被判死刑了,但最後還是被赦免。
在185年之時,董卓復出,為出征副將,主將是皇甫嵩,但在七月,皇甫嵩因為打仗失利,導致被罷免,後拜張溫為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董卓開始了他的“休養生息”之路。
其後雖然寸功為例,但是因為跟“十常侍”走的比較近,賄賂了“十常侍”導致其一步步成長為西涼刺史。
成為西涼刺史的董卓,手下擁兵大致為五萬人數。董卓也成為了當時較為強大的諸侯,並且董卓也是因為這五萬兵馬入京,後掌控朝政大權,成為權傾朝野的存在。
劉表荊州刺史劉表其實都知道是誰,畢竟作為漢末群雄之一,身份地位真的是母庸質疑,劉表其實頗有才華,但是因為受到“黨錮之禍”的牽連,導致不得不逃亡。
在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黨禁解除,劉表受到大將軍何進的推薦再次入朝,出任北軍中候,畢竟是屬於皇親國戚的,
雖然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為大將軍屬官算不得一方諸侯,卻為荊州的後續統治時代埋下了伏筆。
189年,董卓入京,軍閥割據局面掀開了一角,孫堅刺殺荊州刺史王睿,朝廷下詔其劉表為荊州刺史,後掌控荊州全域性,擁兵十萬。
-
3 # 正史漫談
實際上,在東漢末年,張角起義、諸侯並起,這兩件事並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張角起義失敗後,東漢王朝並沒有被軍閥們瓜分。
一、被迅速撲滅的黃巾起義東漢末年,漢靈帝當政期間,政治混亂,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底層百姓生存狀況日益惡化。鉅鹿人張角號稱自己能用施了咒的水治療百病,並派信徒四處宣揚。眾多生活艱難的百姓對此信以為真,紛紛從四面八方前去投靠。十餘年間,他的信徒達到了數十萬人。但漢政府以為張角這是在幫助百姓、引人向善,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到了公元183年,張角將自己的信徒軍事化編制,分為三十六方,每個方少有6000人,多則上萬人,並計劃於第二年3月5日一同起事。
184年春,由於內部人員告密,張角的計劃敗露,於2月提前起兵,旬月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但此時漢政府的政治與軍事機制仍舊健全,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莆嵩、右中郎將硃俊等名將出馬,沒用一年就平定了黃巾之亂。
二、宦官和外戚專權—東漢分裂的直接原因
但短暫的黃巾起義,並沒有驚醒任性糊塗的漢靈帝。他繼續寵信張讓、趙忠等宦官,賣官鬻爵、魚肉百姓、窮奢極欲,加上之前涼州的邊章、韓遂之亂愈演愈烈,苛捐雜稅愈發加重,農民起義層出不窮。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皇子劉辯繼位,外戚何進掌權。為了與漢靈帝留下的宦官勢力“十常侍”奪權,何進引狼入室,把打仗無能、心術不正邊將董卓召進京城。從此,失去了公信力的東漢朝廷,徹底失去了對政權的把控,各地的刺史、郡守以及豪門望族紛紛擁兵自重,東漢末年的群雄並起之勢,這才正式開始。
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宦官亂政、外戚專權,這兩大封建王朝毒瘤,被東漢政權給全佔了,兩漢四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只能說是自取滅亡。
-
4 # 海闊天空雁高飛
張角失敗以後,以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劉璋、馬騰、馬超、韓遂,孫堅勢力比較大。
其中,袁紹的勢力是最大的,佔據
當時的益州、青州、幷州
袁術佔據了揚州一代
劉表佔據了荊州
劉璋佔據的是益州
馬騰、馬超父子和韓遂佔據了涼州
長沙太守出身的孫堅則佔據江東,形成割據。
上面的老牌地主貴族相互拼殺吞併,勢力開始減弱,這時曹操、劉備、孫權等年輕一輩登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在軍事上擊敗了勢力最大的袁紹,發經濟上實行屯田制,恢復北方經濟。最後,基本統一了北方。孫權佔據江東,勢力也比較大。
-
5 # 動感音樂mml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經典的詩詞想必度過三國的人都聊熟於心吧。這或許正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想要表達的最主要的思想吧。
三國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各路勢力兼併征戰,社會動盪不堪,百姓生靈塗炭。而這紛亂的導火索卻是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
張角,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初傳道。中平元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張角帶領起義軍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打得漢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朝廷眼看已經無法阻止起義軍的怒火,開始號召各地豪強自己組織軍事力量抵禦起義軍。可以說正是這個政策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面對這麼大的紅利,全國的豪強紛紛組織起自己的武裝,抗擊起義軍,在朝廷和地方武裝的共同絞殺下,黃巾軍這個由農民們組成的雜牌軍最終被鎮壓下去。隨著張角的病逝,起義軍受到嚴重打擊,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宣告結束。
這起義軍被鎮壓了,朝廷對有功的豪強們進行了封賞,必定是高官厚祿榮耀之極,可是這些豪強手裡可是有兵的呀,想收回他們的兵權可以說已經不可能了。一時間,漢帝國各地諸侯林立,擁兵自重,曹操、袁術、董卓成為了打擊起義軍的第一批受益者。朝廷面對這些豪強也只能進行安撫,期望他們能少生事端就燒高香了。
在這場起義戰爭中可以說朝廷成了輸的最慘的那一方,首先,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其次,財政受到嚴重打擊入不敷出;最後,朝廷精銳盡失軍事力量不如當年。
而反觀這些豪強們,就那曹操來說,要地盤有地盤,要軍隊有軍隊,儼然已經成為土財主,朝廷也得給他面子。但是,這場鎮壓運動的最大受益者絕對不是曹操,而是有“四世三公”之稱的袁紹,經過黃巾起義,袁紹家族已經控制河北山東等大部分地區,佔據了重要的糧食產區,並且其領地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往西可以直取京師,往南可以渡江而謀。可以說整個漢帝國5分之1的領土已經盡歸袁紹所有了。
所以,當時的袁紹完全擁有藐視群雄的能力,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直接被推舉為盟主,諸侯們都不傻,誰的實力強誰心裡還沒點數呀。
可是,袁紹手握一手好牌,卻打得如此之爛,真是可悲可嘆呀。最後被曹操弄得國滅身死,成了三國中的一個笑柄。
回覆列表
張角起義失敗後,天下四分五裂,群雄並起,各自為政,諸候各霸一方,勢力最強當屬董卓,特別是收買了呂布以後,更是強中之強,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