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陰書匯
-
2 # 蔓德育兒
4歲的孩子不聽話,你應該高興,因為說明他們的自我意識樹立的非常好。如果一直很聽話,說什麼做什麼,你反而要小心點,因為孩子可能不太愛思考。
教育上,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安全和道德問題需要嚴格把握尺度,其他的所有問題,都由著他去。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就是愛爬高,作為家長需要做的是保護,並嚴格要求他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不可以獨自爬高。而如果孩子喜歡玩泥巴,喜歡跳水坑,儘管讓他們去折騰,不要因為成年人的一時方便壓抑他們的天性。
這個年齡的孩子,就是應該“不聽話”的,不要多慮。
-
3 # 庭爸談育兒
4歲的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01、4歲孩子的特點上幼兒園中班,適應了入園的生活。開始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相處。經過一年的時間,既可能已經適應了入園的環境,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情緒與需求。這時候的他,很需要父母的關愛與支援,希望父母能給予他更多的鼓勵與肯定。
同時,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需要進一步的鞏固,還不太會控制情緒,語言表達上,會比3歲時好很多,但很多詞彙無法表達清楚。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在不斷的強化之中,同時他在度過各個敏感期,比如語言發展敏感期、自我敏感期、獨立敏感期、性別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這些敏感期能順利度過,就是孩子成長的各個關鍵節點。
02、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共同成長。孩子的成長變化很快,做為父母,你會發現原來有用的方法變得不太靈了,原來聽話的孩子也變得不聽話了,會跟你頂嘴,會拒絕做些事情,會生氣發脾氣。簡單的哄,直接的罵,上手的打,都不太好。這時候,你就要意識到了,教育一定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要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的成長都跑前面去了,你還打他當成3歲的孩子,自然教育起來就顯得吃力又無效了。
03、我們可以這麼來做。首先,需要你提升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關係好了,你對孩子的影響力就大。而提升關係最好的方法,就是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如果你做不到,就要從提升陪伴的質量上下功夫。最好最有效的提升親子關係的方法,就是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
陪孩子講故事,一起玩遊戲。這樣,每天你可能只需要10分鐘的全身心投入,就能換來親子關係的大幅提升。
其次,用正面的語言去跟孩子溝通,少說不,多說要。如果總是說,不能玩這個,不能做那個,禁止類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是短暫的。而且你的指令還不夠清晰,因為只說了一半,只說了不能做的部分,而要做什麼,我們沒有說明清楚。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寶寶,媽媽看到你在吃零食,我們就要吃飯了哦,現在吃零食等會就會影響你吃飯的胃口了。來,媽媽跟你商量一下,是吃完飯洗澡前吃點零食,還是吃完飯再洗完澡後吃零食呢?
最後,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可以說不,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我們什麼事情都想控制,帶來的往往就是孩子的反控制。控制也是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如果對方不配合,這樣的精力損耗更嚴重。
當孩子說不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說,不行!而應該是,可以,你是不是想說,你想這麼做?把他的想法說出來,這會讓孩子覺得,你是懂他的。而你的表態,讓他會大大鬆口氣,因為你的態度而變得配合起來。
回頭你再看,雖然他說了不,而你說了可以。最後結果卻是,孩子高高興興的去做了那件他說不的事。
-
4 # 龍月媽媽要成長
感謝邀請!“不聽話"這個話題,在父母中真是永遠不過時。首先探討下何為“聽話”?我想,題主的本意也不想讓孩子就只會“乖乖聽話”,恐怕還是希望孩子自己有主見,只不過幾希望TA不要太倔,能聽大人勸,什麼事可以商量,不要亂髮脾氣,是不是?想讓孩子形成出健康快樂的人格,父母一定要從心裡往外地尊重孩子。在尊重的基礎上,如下方法可以試一試,親測有效。一,事前提供選項,給孩子選擇權。咱們要明白一點:家長想要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比如,家長想讓孩子吃西蘭花,可孩子不愛吃,難道硬塞進嘴裡嗎?要補充維C有其它途徑,吃西紅柿,橙子,獼猴桃都可以。把重點從讓孩子聽話,轉移到讓孩子守信,說過的話要算數。女兒還不會說話時,不到一歲吧,有一次我一手舉了一件衣服,讓她選穿那一件。她那一瞬間的表情,決定了我們倆以後的交流方式。她當時真的是眼睛放光,嘴角大幅度上翹,喜悅寫在整張小臉上。從那以後,凡事和她有關的事情,我都會問她意見。小到穿衣服,買什麼玩具,大到上什麼興趣班,去哪旅遊,都是我提供選項,告訴她利弊,讓她做抉擇。不僅她要做抉擇,還要她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比如她要學跳舞,我說媽媽可以給你報名,但必須每天練習,不然學不到東西。她每次想偷懶,我就說不練可以,課也不必去上了,她立馬乖乖去練習。去遊樂場玩,提前說好玩多長時間。這個時間也要做選項,比如問他是玩兩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孩子通常會選時間長的,有時候還會說要玩十個小時。但他們並不真懂十個小時有多長。這不要緊,稍微給他們解釋一下,大人讓個步,在兩個和三個小時之間選擇。他們會覺得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通常都會同意從新的選項裡面挑。二,事中,孩子發脾氣怎麼辦?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帶著負面情緒去批評孩子。生氣時,先不要說話,轉過臉去,走開幾步,深呼吸幾次。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任何情緒都沒有錯。允許孩子覺得不滿意,允許他們生氣,發脾氣。一來尊重孩子,二來會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對父母的愛更有信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不愛無理取鬧。允許情緒,不代表認可行為。比如就地打滾,隨便摔東西,甚至打人,在情緒緩和時,要跟孩子明確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行為,不可以做。如果孩子需要摔東西發洩情緒,試試請他們把手裡怕摔的換成不怕摔的,比如毛絨玩具,枕頭。最好固定一兩個,讓孩子知道,這個玩具熊可以拿來發洩憤怒,給他一個出口。萬萬不可因為他發脾氣而答應他的要求。要明確一點:家長答不答應他的要求,取決於要求合理不合理,而不是他發不發脾氣。用行為的自然結果代替懲罰。比如把玩具扔了一地,那就請他把玩具一樣一樣歸位。家長不要嘮叨責備,只需把要求說得具體:如,請把小汽車都放回這個抽屜裡。三、事後,做好再次“不聽話”的準備保持耐心,糾正錯誤的行為不會一蹴而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很多時候,本來已經改得的毛病,可能還會回來,這種螺旋式成長是很典型的,家長要有準備。不要翻舊賬,防止不小心給孩子貼標籤。儘量不要說:你就是淘氣!你怎麼這麼倔?因為孩子聽父母這樣說,他們就會認為父母就是這麼看自己的,很可能還有意無意地在行為上變本加厲。建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孩子,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意願,尊重他們的選擇,答應孩子玩兩個小時,就不要在一個半小時硬要人家結束。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經常說一句話:Nothing works all the time. 沒有一個辦法是百試百靈的。建議題主多觀察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家長想要的答案,往往就藏在孩子的日常行為當中。
回覆列表
四歲的小朋友不聽話其實呀!是小孩子從兩歲左右從本我開始到自我改變的時候,這個時候性格就慢慢的需要養成,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家庭教育要跟得上塑造孩子的性格,一定要給孩子定一些規則,不要覺得孩子一哭家長不忍心,就把犯錯的孩子,變成沒有犯錯而且還讓孩子覺得自己沒做錯!這個是不對的!所以4歲萬左右的孩子,要多多與好朋友一起遊戲,多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以及缺點,給孩子樹立規則與言傳身教的榜樣,切勿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