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出自 《周易·繫辭下》。《周易》是中國源頭性的文化經典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繫辭》的作者相傳是孔子,它概括和闡發了《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闡述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作品。其相對完整的上下文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大意是:陷於危險的人往往是過去貪圖安逸的,滅亡的政權往往是過去自認為能夠保全的,動亂的國家往往是曾經治理還算適宜的。所以君子即使處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也從來不忘記危機的存在,國家安然無恙的時候也警惕著滅亡的可能,社會安定也不會掉以輕心,這樣就能夠保全自身,保全國家。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體現出了《周易》中所包含的深切的憂患意識。實際上,《周易》中的“《易》之興也,其有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也是已知“憂患”一詞最早出現的地方。那麼憂患意識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它是“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生活安樂的時候也不忘記潛在的危險,順風順水的時候也知道還有失敗的可能;它也是超越一己安危的、對國家與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是擺脫“一姓之興亡”,關照“萬民之憂樂”的心胸。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出自 《周易·繫辭下》。《周易》是中國源頭性的文化經典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繫辭》的作者相傳是孔子,它概括和闡發了《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闡述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作品。其相對完整的上下文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大意是:陷於危險的人往往是過去貪圖安逸的,滅亡的政權往往是過去自認為能夠保全的,動亂的國家往往是曾經治理還算適宜的。所以君子即使處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也從來不忘記危機的存在,國家安然無恙的時候也警惕著滅亡的可能,社會安定也不會掉以輕心,這樣就能夠保全自身,保全國家。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體現出了《周易》中所包含的深切的憂患意識。實際上,《周易》中的“《易》之興也,其有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也是已知“憂患”一詞最早出現的地方。那麼憂患意識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它是“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生活安樂的時候也不忘記潛在的危險,順風順水的時候也知道還有失敗的可能;它也是超越一己安危的、對國家與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是擺脫“一姓之興亡”,關照“萬民之憂樂”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