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來自央視新聞。
6
回覆列表
  • 1 # 三農偉哥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陳亞軍在5月日6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試點地區取得明顯效果,提高了農村土地和勞動力的利用效率。未來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相關專家指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逐漸放開,不僅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助力鄉村振興,也有利於國務院當前鼎力推進實施的城鄉融合發展戰略。

    試點改革一直在路上

    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是影響中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制度,也是牽動中國城鄉兩個地理空間和工業、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性問題。伴隨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很多被閒置或粗放使用的土地進入大眾視野。

    這些幾乎處於"沉睡"狀態的農村地塊,不少是過去的鄉鎮或村辦企業用地,它們或閒置摞荒,或低價出租,以致鄉鎮或村集體的土地收入微乎其微,經濟發展緩慢。

    針對此類難題,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透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要求"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2015年初,經全華人大常委會授權,全國33個縣(市、區)開展"三塊地"改革試點,即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在中國,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歸村集體所持有,總體分為集體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其中,集體建設用地可分為三類,即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公共建設用地,如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用地;以及宅基地。

    全華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指出,法律規定,中國承包土地經營權只能用於農業經營,要實行用途管制,農地轉變為非農地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式。因此,流轉的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是不能作為建設用地去從事非農建設的,歷來如此,不會改變。對於農村集體組織已經獲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依法取得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和國有土地享有同等權利。

    農地入市再迎政策利好

    如今,按照"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目標要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政策體系,社會和市場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提高。

    國家發改委5月6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有關農村集體土地入市的訊息再次引爆輿論圈。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陳亞軍表示,未來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農地入市範圍的再次擴大,正在改變中國長期以來建設用地市場的供給模式,這不僅是資本下鄉的一劑"良藥",村集體成員也將因此而受益。

    過去,農村經濟建設最缺的就是資本,但資本下鄉卻是個老大難問題,農地入市,土地的供給渠道增加,且相較國有土地用地成本大幅下降,使得投資者的選擇面拓寬不少。

    某鄉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所謂下鄉資本,按規模可分兩類,一是投資鄉村的大型工商企業;二是返鄉創業的城市中產和小資產階層。但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資本,到鄉村投資專案,都面臨建設用地的問題。蓋廠房、搞旅遊設施、哪怕種植經濟作物,也需要蓋倉庫、架設烘乾裝置,這些都需要土地。

    過去,要合法地獲得建設用地,只有盯著國有土地出讓,這對小投資者來說,是有些許難度。因為國土部門不大可能按其指定位置啟動一套土地徵收和招拍掛程式,所以小投資專案在農村違規用地現象的蔓延,很大程度上就源於此。

    中小型企業也多受土地的掣肘,某傢俱企業負責人郭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城郊產業園原是解決部分下鄉企業用地需求的常見方式。但由於傢俱企業佔地較多,納稅較低,就不符合入園的標準,經過多次商談,依舊被拒之園外。如今,他們企業已經整體遷移出來,在農村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僱傭當地勞動力,大大降低了所需成本,使得企業漸有起色。

    " 不得不說,此次政策的紅利,特別是針對現有中小民營企業經營困難的現狀,是做到了真正的破除。"郭先生由衷地高興。

    有利於助力鄉村振興

    自2015年3月啟動以來,農地入市在相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共同努力下,積極實踐、探索多種入市途徑及配套措施,為入市改革廓清了權屬基礎,更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3日,33個試點縣(市、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已入市地塊1萬餘宗,面積9萬餘畝,總價款約257億元,收取調節金28.6億元,辦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228宗、38.6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33個試點縣(市、區)中,安徽省金寨縣、西藏自治區曲水縣、甘肅省隴西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成為試點之後,三縣立足本地實際,透過發掘自身資源稟賦,以農地入市為著力點,全面發展鄉村經濟,進而完成二三產業的融合。探索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精準脫貧協調發展的新路子,進而形成一系列制度性成果,有效地釋放了制度紅利,讓農村集體和群眾得到實惠,共享改革成果,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提供了較好的經驗借鑑。

    透過農地入市的試點改革,使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市場經濟中取得合法地位,更使專案建設批地難、用地審批時限長、徵地資金壓力大等老大難問題得以極大緩解,有效促進了招商引資,對增加集體和農村個人的土地利益效應,助力鄉村振興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土地是根本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相關專家指出,隨著集體土地市場的逐漸放開,大量閒置低效的農村土地被啟用,國有土地市場或會遭受衝擊。而且,當越來越多的產業選擇下鄉,農村就業崗位也會相應增加,若勞動力大量返鄉,城市制造業勞動力必然會產生缺口,促使城市落後產業自然淘汰。故而,如何加快過於依賴勞動力低價要素的城市經濟進行轉型,將城鄉建設用地市場打造成競爭合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態勢,就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農地入市、資本下鄉,就需要加強、完善相關監督機制,在約束資本的同時,加強對農村基層人員的監督,避免因經濟問題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

  • 2 # 使用者牛倌17

    土地入市,就目前講,還是個新課題,我們農民至今也沒有聽到-個確切的訊息或類似的中央檔案精神的傳達。但就我們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這也許是一個大膽的設想。農村土地過於零散,阻礙了大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增加了經營成本,使我們的農業根本就沒有前進的條件,土地流轉,本身就是官府護航下的有指標要求的一種有償轉讓形式,流轉後的土地經營者本身就是奔著國家的大額補貼去的。對農業本身的發展根本沒產生什麼正面作用。所以農民意見很大,往往在流轉時,要價很高,很少達成轉讓協議。如果採用土地上市的措施,也就是未來的土地經營者對土地經營權的一種有年限的買斷。這就是土地承包權者向土地經營者面對面的討價還價,沒有公方參予的一種市場行為,農民不擔心其中有貪汙腐敗的行為發生。這樣做反而會促進土地的流轉。這樣做首要的要求是,政府對土地承包者和土地經營者的補貼要公開透明。不要讓農民覺得有人暗中在享受著國家的補貼而提高土地的價格。

    我認為土地上市,透過市場化的運作,有助於土地的流轉規模與速度。從而增快農業前進的步伐。推動社會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曆史上有推遲總統大選的先例嗎?特朗普會提出推遲大選要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