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晉霸春秋

    因為滿清政府也認識到一味的搞文字獄,並不能徹底讓漢族知識分子低頭,所以他們修四庫全書,來籠絡知識分子的心,從思想上統一,再加上康熙以後,尤其是乾隆喜愛漢族文化,還有一個原因歷代皇帝都喜歡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以上三方面的考慮應該是修四庫全書原因。

  • 2 # 使用者徐家小夥子

    乾隆皇帝編制四庫全書主要是為了籠絡人心,為了讓讀書人得思想統一,另外一方面展現了自己的文治武功,乾隆盛世得豐功偉績。

  • 3 # 吉月文

    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為了彰顯盛世。和其他歷史上所稱道的盛世不同,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成為了政府宣傳的內容。乾隆對自己的文治武功非常滿意,以十全老人自詡。編著四庫全書,對歷史上的文化典籍進行全面性的整理,就是為了彰顯盛世。這不僅僅是皇帝個人的臉面,也是為滿族這樣一個少數民族爭取臉面。滿清入關,到乾隆時期已經百年。不過由於少數民族的身份,一直有部分文人稱滿清為夷人。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呂留良,就提出了華夷之辨。這種論點,讓雍正皇帝非常不滿,專門在大義覺迷錄當中進行駁斥。編著四庫全書,意味著滿清政權在文化上,完整繼承了中國傳統,不可以被視為蠻夷之輩。

    第二是為了強化思想控制。如果說文字獄是清代文化高壓政策的一個直接表現,那麼編著四庫全書則是一個間接表現。在編書的過程當中,清政府對於影響其政治統治的書籍要麼進行刪減,修改,要麼乾脆銷燬。岳飛的滿江紅,在歷史上傳承已久,非常出名。不過這首詞是明顯針對金國的侵略者,而滿清恰恰自視為女真的後裔。因此在四庫全書當中這首詞被人為修改。

    因此,對於四庫全書的評價,史學界是譭譽參半的。它在保留傳統文化典籍的同時,又人為的銷燬和修改了一部分內容。功過都是非常明顯的。

  • 4 # 豫南華子時光錄

    首先,我們來看看《四庫全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四庫全書》是清乾隆帝期間,在皇帝的全力支援下,由河間大才子紀昀領銜,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13年之久編成的叢書,共分經、史、子、集四部,故曰四庫。內含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那麼,滿清統治階級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大的代價編寫《四庫全書》呢?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我們知道,滿清自入關以來,作為統治階級的滿族人在數量上遠遠低於漢族人,而一些所謂的豪門大儒、書香世家更是視滿人為“蠻夷”,認為滿族是馬背上崛起的民族,文化素養不值一提,所謂“貌恭而心不服”。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皇帝,乾隆帝急需在文化領域有所建樹,在文化領域征服讀書人們,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說《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為名,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的產物。在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乾隆皇帝》一書中也可以看到此初衷。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此外,從書的內容上來說,《四庫全書》主要突出了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獻,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同時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我們知道,儒家思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歷來是統治階級的主要工具。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他們認為,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會。所以從側面也反映出《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強化專制制度而實施的一種手段。

  • 5 # 我沒忘記home

    《四庫全書》(滿語:ᡩᡠᡳ᠌ᠨᠨᠠᠮᡠᠨ  ᡳᠶᠣᠣᠨᡳᠪᡳᠳᡥᡝ)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官修叢書,從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整套叢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

    《四庫全書》之所以得名,是因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44類。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有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本草綱目》等經典都被納入。

    附圖,四庫全書杭州文瀾閣本

    編纂過程

    清朝入關後到至乾隆中葉時期已有一百多年,在此期間清朝文治武功達到全盛,乾隆在武功方面自稱“十全武功”,為了顯示在文治,乾隆下令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親自諭令彙集古今群書,“宜及時採集,會送京師,以張千古同文之盛”,“以光冊府,而裨藝林”,做到“四庫七略,益昭美備”。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朝廷設立了“四庫全書館”負責《四庫全書》編纂,並由乾隆的第六子永瑢負責,內閣大學士于敏中為Quattroporte,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為副Quattroporte,著名學者紀昀為總纂官。《四庫全書》的編纂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曾參與編撰並正式列名的文人學者達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寫人員也有三千八百人。

    附圖,紀昀

    《四庫全書》為了美觀與便於識別,採用分色裝幀,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或淺藍色),集部灰黑色。直到乾隆四十六年冬(1781年),《四庫全書》才完成第一部繕寫工作,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套書才陸續完成。

    全書共抄7部,分別藏於北京紫禁城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盛京行宮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另外又在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即“江浙三閣”(或稱“南三閣”),各藏抄本一部。

    附圖,藏書地之一杭州文瀾閣模型

    那乾隆為何要編纂此書呢?

    乾隆的編纂此書的初衷是“蒐集和儲存古今之圖書”,以塑造出自己是文化巨人的形象。修書是古代“文治”的象徵,明成祖編纂《永樂大典》即代表“盛世修書”的傳統,乾隆時修《四庫全書》亦是如此。

    編纂此書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掌控文化。清朝作為外來統治者非常警惕漢人的抵抗,反清勢力到乾隆時期時雖已經大不如前,但滿清統治者仍然大造“文字獄”,以此來禁錮人們的思想。從乾隆十六年(1751年)“偽孫嘉淦疏稿”事件開始,乾隆時期共發生文字獄案件一百多起,大大超過前朝。知名案件有胡中藻詩案、蔡顯案、字貫案、尹嘉銓案、沈德潛反詩案。

    文字獄對國家整體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李祖陶評價道:“今之文人,一涉筆惟恐觸礙於天下國家,……人情望風覘景,畏避太甚。見鱔而以為蛇,遇鼠而以為虎,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此於世道人心,實有關係。”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那是因為在編纂此書的過程中,從民間蒐羅來的書籍分為“著錄”、“存目”與“禁燬”三類處理:符合部分條件的,被列為“存目”,只存書名,不收其書。“牴觸本朝”之書一概“禁燬”。

    在編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銷燬了大量對清廷不利的書籍,估計總數有15萬冊;另外,大量的前朝實錄、筆記等一手資料被銷燬,明代檔案傳世至今的僅有三千餘件。除了毀書,清朝還大肆篡改、刪減書籍,但凡涉及明末清初、女真、蒙古等的書都逃不過。焚書並不始於清朝,但清朝卻是集大成者。

    編纂此書的目的正如漢學家富路特認為:“高宗並非真欲編《四庫全書》,特假此名義,以取締有礙滿清之書籍耳(不利於滿洲的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黃渤主演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