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給你十萬元的資金,那麼你會用這些錢拿去理財還是用這些錢學習知識來投資自己呢?你更加看好哪一個呢?
3
回覆列表
  • 1 # 龍門賬

    非請自來。

    無所謂,先給錢,10萬元,什麼時候給啊,急,線上等!

    如果給我10萬元,應該會選擇理財。對我來說,還是錢比較實在。不是說學習知識不重要,問題是學習還未達到需要花費10萬那種程度。再說,如果需要花費10萬用於學習,那一定是鑽研博大精深的學問,也許不是短期所能掌握。

    如果用於理財,萬一成功,實現財務自由,也可以分配時間去學習嘛。通俗地講,不要說錢是萬能,實在是錢能解決很多問題,有錢啥都好說。賺到錢,愛怎麼學習就怎麼學習。

    缺啥想啥,無須高尚的理由,我的觀點是,學習也好,投資自己也罷,最終目的也是賺錢。如果理財能實現這個目的,那就直接去理財,還費什麼勁去花錢學習啊?

    更加看好哪一個?每個人的處境都不同,選擇也不同嘛。簡單來說,自己能做自己做,自己不能做,那就請人做。比如,我不懂設計,我接個設計的活,是自己慢慢學呢,還是花錢請人做再交差呢?自己慢慢學是不可能了,對吧。

    道理就擺那了。錢啥時給?

  • 2 # Z尕良

    十萬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那麼在投資理財和投資自己之中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假如選擇理財的話,要看你理財的方式方法是怎麼樣,要是隻是做些基金定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類的“無腦”投資的話,除了些微薄的利息之外,對自己是沒有任何益處的,沒有任何學習經驗。

    自己去做些投資的話,為了保證收益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能學到的投資方面的知識會比較多,經驗也比較豐富,不過在收益方面肯定是不穩定的,時虧時盈是常事。

    而學習知識投資自己,是永不過時的課題。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投資自己,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能讓自己更容易獲得晉升甚至收穫成功的果實。就算是理財也需要不斷學習知識武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在選擇學習的知識方面要有的放矢,切忌廣撒網,這種廣種薄收是毫無意義的。應集中力量在某一個或兩個方面上,做到術業有專攻。

    以上屬本人愚見,望各位看官補充和改正。

  • 3 # 小峰師兄說職場

    學習,是最長久的投資。

    從事金融行業有幾年的時間,也做渠道管理。 10萬塊錢進行投資,回報也沒有多少,而且還有可能不保值。

    講例子,

    1.記得在大學的時候,我學的是新聞學,大學裡面學的課程都是傳統的新聞學理論。畢業後到市場上去找工作的,發現傳統的新聞學沒有了市場,市場上需要的是新媒體方向會寫軟文,懂新媒體運營的。一下懵了,無所適從。

    有一個同學就比較聰明,他把在學校攢下來的獎學金和助學金,1萬多塊錢花在了新媒體寫作以及新媒體運營。成功轉型成為新媒體人,結果我們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專業。一直做著不喜歡的工作。

    他花了一萬多,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了從事新聞媒體的人。

    2.在工作之後找到自己的短板以及市場上對於這個崗位的需求。可以根據這個需求去進行投資,哪裡不會,哪裡不足,就去學習,彌補不足,你學習的多了,專業能力就會提升,針對於某個行業,某個崗位能力體系以及行業專業體系也會更加的完善,有利於高層次的職業生髮展,挑戰高薪的工作。

    很多人都會有職場的焦慮期,因為你從事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沒有去投資自己,最後你就沒有辦法,又不敢跳槽,又不敢去挑戰更高的職位,也就只能固步自封,就這麼混下去了。職場的路很長,要不斷的去投資去學習,才能夠一直在職場上能夠如魚得水,不會被淘汰掉。

    投資了學習、獲得了知識,知識就是自己的了,別人搶不去。這知識不會貶值。而且還會變現升值。

    賺得更多的錢,你可以來理財的可就不止10萬了

  • 4 # 黑夜裡的交易者

    個人覺得,如果有10萬,我會保證現有的工作的前提下,用5萬來投資,5萬來投資自己,例如剛剛考過了SAC,現在在準備考基金從業資格證。當然這也花不了5萬,長期來看還是會繼續學習,考研金融學研究生,充實自己。越來越感覺到,大學畢業離開學校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真正開始。(本人只是畢業後在一家企業上班,因為要生活所以選擇成人考研,不過還是鼓勵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儘快找到自己興趣專業,考研繼續深造。僅表個人觀點)。

    目前的股市大家都知道,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大。股市非理性下跌,很多朋友在抄底但是還是見不到真正的底,投資股票並非上策,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對於長期持有的做長線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次機會,中國的金融證券市場還不是特別成熟,制度也不是很完善,中國的股票市場本身就有很大的潛力,尤其是長期持有,中國現在正處產業轉型的陣痛期,轉型一定會有起伏,淘汰,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股市的未來還是可以樂觀期待的。尤其是最近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習主席更是強調了,我們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關於房市,眼下政府調控房價,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強力調控下,房價上漲得到抑制,同樣也不要抱希望大跌。政府的手段只是讓房價恢復理性,畢竟中國買房的人很多很多,如果房價大幅下跌的話,對於很多買房的人尤其是正在供應房貸的人,衝擊很大,有可能出現大面積斷供,引發連鎖反應。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目前房價只是迴歸理性,而不是大跌。

    最後一點,也寫給大家,不倫現在年齡多大,不管現在在做什麼,離開學校才是是學習的開始。

  • 5 # 與保同行

    理性分析,10萬元能做些什麼理財?

    1.銀行理財,現在年化已經在五以下了。

    2.p2p,如果承諾收益為10%的話,那它的收益區間是-100%~10%.

    3.基金、股票,市場上賺錢的有幾個。

    如果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收益可能遠不止10萬。並且學習也不一定會花這麼多錢,關鍵是要用心,要投入。

  • 6 # 財富公元

    如果有10萬元的資金,我會選擇用這些錢透過學習知識來投資自己。經常有人就把“學無止境”四個字掛在嘴邊, 一個人要想進步,而且是不斷地取得進步,必須要有知識充實頭腦,使得個人在理論、心理、精神層面上有所突破。如果拿這10萬塊錢去理財,等於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首先,來看看理財的收益吧。理財是有風險的,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P2P之類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平均在8%以上,運氣好的話可以20%也有可能,這個說不準,運氣不好的話,10萬塊錢打水漂了,一份利息沒有不說,本金也要丟了;

    而對於一些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餘額寶、國債、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2.6%到4%之間,10萬塊錢本金倒是丟不了,只是這預期收益一年也就2600元到4000元左右,與其賺這點兒收益,還不如增加知識來武裝頭腦呢。

    其次,說是學習來投資自己,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嘗試,比如在理財方面,只要嘗試過了每一種理財方式,也就等於學習了,把這10萬塊錢分成幾份兒投資在幾個理財產品當中,即是一種體驗,也是一種很好地學習過程。

    銀行定期存款就不必嘗試和學習了,從小存到大。應該把十萬元分別投資於智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P2P三個比較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理財產品中,有保本保收益的存款產品,有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透過親自購置投資來體驗和學習其中的奧妙,學習每一種理財產品的經常性風險點在哪,風險防控的措施在哪,相關的收益、流動性、安全知識等,希望可以透過學習舉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理財知識以便以後運用。

    綜上所述,投資學習的辦法,相當於一種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使出現了風險損失也是部分損失,同時掌握了高風險產品的一些基本情況。如果把十萬元只是單純的用在理財產品方面,等於是釜底抽薪,最後一乾二淨拉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月是去花鳥島好還是萬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