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萃辰天心書院
-
2 # 閒適人家
一、如何做到關懷,不干預
如何區分,小孩不是很明白,爸媽如何做,也要講技巧。
比如:學習成績,孩子能夠跟上去,以鼓勵為主,未能跟得上,要啟發孩子分析原因。
關懷就是情感交流,因交流而增進感情。我小時候,就生活在父母兩地分居的家庭裡。我彙報的是成績。父親提的是標準。如果我的成績未達到要求,父親實施的是:干預!如:寫信到學校。
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並不是最佳選擇。在外工作的父母,都有一種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心態。都知道謀生之艱難,競爭之激烈!但是對孩子的期望,如果透過帶有情感的關懷,輸送到孩子心中,這恐怕還需要年輕的父母們學習的。
二、如何避免頂撞與理解叛逆
小孩頂撞大人,有一個過程,從聽不進到無所畏懼的地步。我在教育小孩時,也有這樣的困惑,就是夫妻倆人教小孩沒有達到一致的標準。這樣的情況,孩子的看法想法都會有偏差,乾脆你們兩個我都不聽。這時,衝突在所難免。
在孩子心智未成熟時,爸媽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比較適宜的,還是有理智有標準的“惜”,在孩子心裡放一個心錨,做好事的乖孩子就是爸媽的“惜”。現在,影片聊天,遠隔千里也可以表達對孩子的“惜”!感情要透過對等聊天,步步提升。
孩子的叛逆性格,還是應該尋找根源。比如:家庭氛圍,平等對待小孩,能夠讓孩子身處受關愛的氣氛中。
廣東廣雅中學,在成人禮前,學校動員家長寫給兒女一封信,用動人的情感演繹親情友意。並摘錄展示。並交到學生本人手上。成人禮後,爸媽也會收到了兒女給爸媽的情感宣言。 原來,藏於心裡的親情就這樣伴隨著幸福的淚水噴發了。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都是人為的隔離太多,必須有暢通的管道抒懷達意啊!
-
3 # 馬澤中心理諮詢
這可能涉及三元關係,代際教育等問題,再加上孩子處於需要特殊關照的青春期,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瘋狂發展的時期,需要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控、自我體驗、自我評價與自我激勵,但由於經驗和方法的缺乏,容易迷失,容易叛逆。也因此,容易令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誤解。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就如同渴望飛翔的鳥,我們唯有放飛他們!放飛不僅僅意味著“與青春和解”,同樣意味著“與衰老和解”;放飛不僅僅意味著“與孩子和解”,同樣意味著“與自己和解”。
藉由今天這個話題,與大家分享一篇美國影片《伯德小姐》的影評,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每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隻鳥,也就是Bird。伯德小姐,英文名叫Lady Bird,是鳥小姐的意思。它象徵著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雖羽翼未豐,卻渴望飛翔;雖涉世未深,卻嚮往自由。他們是男孩女孩,卻非常期待早日成為男人女人。我們的孩子是這樣,曾經的我們也是這樣,我們世世代代都擁有過這段“躁動不安”還“自命不凡”的日子,我們給這段日子命名為——青春。而青春,是關不住的。認識青春,有一條途徑,這條途徑不僅能讓你“與青春和解”,也能讓青春的孩子們“與你和解”,而《伯德小姐》能讓我們看到這條路徑。《伯德小姐》這部電影在著名影評網站MTC評分高達94分。在這部“平淡得有如生活本來面目”的影片裡,有一個17歲的女高中生,她不喜歡父母給她取的名字:克里斯汀,於是她給自己取了個名字:Lady Bird。這位鳥小姐要求爸媽、哥哥、老師、同學都喊她“Lady Bird”,甚至在她競選學生主席的海報上,她把自己畫成一個鳥樣。除了自己的名字,鳥小姐也不喜歡自己所在的加州小城市——薩克拉門託,她希望自己生在紐約,或者舊金山;鳥小姐也不喜歡自己的天主教學校,她看不慣老師,看不慣校長,她公然給老師的車後面掛上:“與耶穌新婚快樂!”鳥小姐也不喜歡自己的家,稱那是“軌道錯誤的另一邊”,因為這一邊是富人區,而另一邊只能一家人擁擠在幾間小房子裡,圍著一個小小的電視機;鳥小姐更不喜歡父母為她規劃的人生:就在薩克拉門託念大學,就在薩克拉門託就業,就在這裡過一生……總之,這位鳥小姐不喜歡周遭所有的一切,包括她自己。這種說不出理由的“就是不喜歡”、“就是討厭”、“就是一切都不順眼”,我們的孩子有,我們自己難道就不曾有過嗎?叛逆、虛榮、說大話、自私、裝成熟,這些青春問題,鳥小姐可謂一樣不落,與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比起來,鳥小姐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先看看她是如何的叛逆:母親駕車帶著她出門,前一秒兩人還一起聽著廣播有說有笑,後一秒鳥小姐說起自己想去紐約上大學,母親說了句學費太貴,你也考不上,結果,鳥小姐怎麼做的?她直接拉開車門跳下去了。母親說她不懂為家庭著想,父親已經失業,家裡所有人都要省著錢花,只有她依舊大手大腳。聽到這裡,鳥小姐怎麼做的?她直接拿出一張紙,一個筆,問母親:“說吧,說說你們把我養大花了多少錢?你報一個數字,我以後還給你!”看到這裡我會心一笑,世界上青春期的孩子也許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是有的說了出來,有的沒說出來罷了。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靜靜地去看,不帶任何成年人的評判,你會喜歡上這位鳥小姐,就像你會想起人類歷史上無數寫給青春的讚美詩,你會在“不作不死”裡看見她的可愛,你會在“不瘋魔不成活”裡看見她的努力,你會為她加油,為她嘆息,因為你看見了曾經的自己。鳥小姐看似“叛逆、虛榮、自私、作死”,但那都是我們的“評判”,實際上,在鳥小姐自己的眼裡,青春的她只幹了一件事——找尋另一個自己。其實,我們的一生都在尋找另一個可能的自己、更完美的自己、更成熟的自己,但只有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這樣去做了。而等我們真的長大了,我們老了,我們反而不敢了。因為我們為了那段尋找付出過代價,於是我們放棄了尋找自己,我們改為尋找外在的平安、外在的依賴、外在的穩定。可是,終其一生,我們能找到安穩嗎?在無常的世界裡,我們能指望擁有永恆不變的安穩嗎?那被我們稱之為“安穩”的東西,是僵死的,是無法讓我們喜悅的,是自欺欺人的,不是嗎?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青春給了我們那麼多傷痛,人類還世世代代永遠讚美青春的真正原因。人的一生,最應該去做的事便是找尋自己,而唯有在青春期時,我們去做了。而接下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便放棄了自己,再也不會問一句:“有沒有一個更自由、更成熟、更真實的自己?”青春期就是這個樣子的。你不必煩惱,不必焦躁,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就如同渴望飛翔的鳥!
我們無法把他們關在籠子中,那樣我們每天面對的、看到的都是讓人怒,讓人煩,讓人傷透腦筋的人。
我們唯有放飛他們。
放飛不僅僅意味著“與青春和解”,同樣意味著“與衰老和解”;
放飛不僅僅意味著“與孩子和解”,同樣意味著“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