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玉華親子
    為什麼感覺現在有的年輕人或者孩子非常缺乏生活常識和社會常識,用俗話講就是讀書讀傻了?你這話雖然說得不怎麼好聽,但卻是事實。現在孩子很會讀書(考試方面的),但面對現實生活,頗有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了。造成這種尷尬現狀,我想責不在孩子。有兩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來源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應試而不重社會實踐,其根源在於現在升學考試只考“語數英理化”,而不考社會實踐、人際禮儀方面;另一個原因,是現在人們人生水平提高了,很多東西都智慧化、機械化了。手不用提,肩不用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導致孩子真的不知道米是怎麼來的,菜又是怎麼種出來的。

    以上基本上把題主的問題回答完了。

    但我還想延伸一下——既然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學校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在面對生活常識、社會常識方面“不傻”呢?

    下面是我提煉的幾個點:

    請學校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

    我瞭解到,學校不是沒有社會實踐課的。只是有些社會實踐課老師,不把實踐課當課,很多實踐課,就在教室裡放電視給孩子看,或者老師放任孩子隨便玩。這是嚴重不負責人的教育方式。老師自己不重視自己的課程,孩子也就更不知道何為社會實踐了——生活常識、社會常識的瞭解,在學校的通路就被堵死了。

    我有個朋友是教社會實踐課的。他是我遇見的最棒的社會實踐課老師。他的課程總是充滿著歡樂,而且是非常實用的。他把一個學期30多堂社會實踐課,做成了教本。我翻過他的教本,課程 非常豐富:有教孩子怎樣認識農作物、並實地考察的,有教孩子如何洗衣做飯的,有教女孩子如何防身的,有教學生如何辨別和預防小偷的,有戲劇課教孩子如何表演的,有教孩子如何用樹皮做繩子的,還有走進自然認識植物小鳥的,更有演講表達、人際禮儀方面的課程......

    這位朋友的每堂課都會拍影片,然後等到下一堂課,把這些社會實踐課的影片剪輯後放給孩子們看。那些孩子看到自己在影片中的表現,看到整個課程既生動又有趣,益發期待下一堂課了。朋友的社會實踐課成為那個學校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

    所以,真的呼籲,每一所學校,好好重視社會實踐課——應試課程是很重要,但社會實踐也很重要,應試是考試通關,社會實踐是生活通關,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是讀懂常識、讀懂社會、讀懂人際關係的重大人生課程。

    當然,廣義的社會實踐,還包括孩子多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比方說,老師也要重視孩子的各項體育運動、各類跟考試並不直接相關的心理課堂、主題式動手活動等等。

    請家長重視孩子的生活社會實踐

    1、在家裡,讓孩子多參與勞動。透過勞動了解常識。比方說,媽媽在洗衣服(不管是手洗還是洗衣機洗),讓孩子參與進來,洗衣機洗的話,教孩子如何使用洗衣機。手洗的話,教孩子手洗的步驟,如何打溼衣服,如何上肥皂,如何搓洗,如何刷洗等等;比方說,你在做飯做菜,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煮飯是打多少水,什麼水過腕啊,切菜怎麼切,要慢慢慢切,千萬別切到手指啊,做菜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先油後菜再鹽再配料......

    2、在外頭,讓孩子多體驗生活。透過體驗多瞭解常識。比方說,經常帶孩子到鄉下,回到農田,瞭解是怎麼種莊稼的,讓孩子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米飯是怎麼來的,當孩子瞭解到“米的誕生”又是用牛翻地,又是灌溉,又是插秧,又是收稻,又是打穀子,又是機米......他不僅瞭解了常識,並且會更深刻認識到為什麼要珍惜糧食;帶孩子看建築工人工作,適當參與其中,比方說回到鄉下,看工人是怎麼拌水泥的,怎麼砌牆的,怎麼上鋼筋的......讓孩子瞭解做房子的簡單工序,既瞭解常識,也認識到建築工人的不易。

    3、帶孩子參加校外社會活動。參與社會生活。比方說,走進自然博物館,或者說直接進入一片森林,瞭解動植物。比方說,多讓孩子走進孤兒院,去了解跟他不一樣的孩子。比方說,參加軍事夏令營,讓他了解當兵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什麼是軍人風範。再比方說,去一些自然災害博物館,如地震、洪水、海嘯、空難等主題博物館,既模擬體驗,又聽講解員詳細講解,讓他深刻了解到什麼是災難。再比方說,參與類似於“生存大挑戰”的戶外活動,讓孩子面對種種困難,讓他真正意識到面對困境他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請引導孩子讀書更廣泛些

    學習不只是語數英理化。還應該有更多的自然科學、社會倫理。

    讀書,也不應只看目前的考試,也應該樹立更健全的讀書觀:讀社會常識,瞭解生活技能,懂禮儀,懂合作,等等等等。

    透過廣泛閱讀,孩子的生活常識,社會常識,至少在腦中的印象是有的,再輔以上面我說到的社會實踐,那麼,孩子就不會是書呆子,絕對也不會傻里傻氣了。

    總結: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比原來的孩子要聰明。至少,在讀書方面(應試方面),比10年前,20年前的我們要聰明多了。這也是應試教育決定的,老師、家長們越來越重視了 。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更強。同樣的,孩子生活常識、社會常識薄弱,也是由老師、家長們決定的,因為在生活常識、社會常識方面,花的時間精力少。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要讓老師和家長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二是教育系統要在體制上作一些引導。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更健康,人格才更完善。才不至於成為人們眼中的書呆子。

  • 2 # 宇宙最好老師

    我不是很贊同你的觀點,其實孩子並不是讀書讀傻了,而是我們缺乏對孩子的全面瞭解,同時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世界沒有傻子

    首先我要糾正一個概念,就是讀書是不會把人讀傻的,有的人叫大智若愚,人對於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普通人和聖人,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待角度是不同的,所以這個世界除了那些真正智商有問題的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傻子。

    我們不一定比他們聰明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反過頭來,你要反思一下你自己,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嗎?其實人們對聰明的定義有很多種,有的人在讀書方面很聰明,有的人在做人方面很聰明,有的人在創造方面很聰明,有的人在藝術方面很聰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在看待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去關注他那些短板,更應該關注他的長處。

    缺乏常識不是傻,是缺乏鍛鍊

    關於缺乏常識的問題是現在的孩子很普遍的一個問題,這和他們的聰不聰明沒有關係,也並不是他們傻,而是因為平常缺乏鍛鍊,這些鍛鍊,本就應該在他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鍛鍊到位,但是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過於注重文化課教育,都導致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偏向於對知識的學習,導致對生活常識,對於社會的關注,對於身邊生活的觀察,不是很到位:想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我們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入手:

    首先家庭方面應該注重對孩子獨立生活習慣的培養,包括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家務,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可以教會孩子更多的理財方面的常識和生活方面的常識。在這期間,父母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去實踐也可以那孩子單獨去了解生活當中的一些細節。

    在學校中學校要注意實踐課的開展,不應該只注重文化課,把 實踐課的時間全部搶佔,一些該有的社會實踐活動,一些應該做的實驗討論,還有一些必須要去踐行的實踐,包括野外觀察和體育實踐都應該給孩子開展起來,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績,注重學校的升學量,平均分及格率,而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每個孩子也都有其短板,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身上的優勢與劣勢,同時幫助孩子去彌補短板發揚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矯正小孩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