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短線情報168

    縣域經濟的發展既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抓住主要矛盾,突出發展重點,著力培育發展新優勢。

    1、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重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實施工業興縣戰略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發達的省份,說到底是工業發達?比如:浙江省生產總值在全國各省區名列前茅,主要原因是浙江省堅持以農村工業化推動全省工業化,走出了一條專業市場、板塊產業和小城鎮建設相互促進的區域特色經濟的路子,凡是把推進工業化放在第一位、大力實施“工業興縣”、“工業興市”的地區,其工業發展強勁,經濟實力迅速提升,因此,加快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關鍵在工業。

    堅持制度創新,增強工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國有經濟比重高,民營企業發展慢,是中部地區縣域工業缺乏內在動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深化國企改革,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抓住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實施國有資產“有進有退”,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縣域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的方針,全面推進民營經濟的發展。

    堅持科技創新,切實轉變工業發展增長方式,切實把實現工業化與推進資訊化緊密結合起來,在設計、研發、生產、管理等方面全面推廣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高起點推進工業化,發揮資訊化在工業化發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堅持戰略創新,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戰略,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徵明顯,城鄉發展存在著巨大差距,因此,中部地區縣要實現工業化目標,需要實現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堅持“一主三化”的方針(即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發揮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並重,加快城鎮化建設,增強工業、城鎮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使更多的農民轉移到非農產業上來。

    2、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重點,轉變農業經營理念,大力實施以工富農戰略

    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跳出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的思維定式,運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

    引進和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強產業牽引力,龍頭企業上連國內外市場,下連廣大農民,是農民走向市場的依託,是農業產業化的中心環節,重點引進和培育機制好、產品競爭力強、帶動面廣、出口創匯多、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引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增強實力,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壯大加工企業,形成科學佈局、大中小企業並舉、高中低技術搭配的產業體系。

    堅持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加快配套基地建設,加快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推動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推進土地流轉,促進土地向大戶集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提高農業效益。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係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係,促進龍頭企業透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與農戶在產權上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支援農民按照自願、民主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更好地防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3、以推進農村城鎮化為重點,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

    城鎮是縣域經濟內引外聯,接受城市輻射,密切城鄉關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連線點;是拓展和完善縣域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載體,一是突出重點,做好縣城和中心城鎮的發展規劃和建設,發揮其經濟輻射力與帶動力;二是統籌發展,構築城鎮發展的產業支撐,堅持城鎮建設與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相結合,充分發揮城鎮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鎮的促進作用,建立城鄉發展的互動機制,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拓展縣域經濟發展空間;三是創新制度,降低引農進城的各種門檻。開放城鄉勞動力市場,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打破城鄉就業二元化分割格局;四是經營城鎮,突破城鎮建設的資金障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對城鎮各種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重組和經營,聚集建設資金,探索一條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的市場化城鎮建設新路;五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力培育和支援多種形式的勞務輸出企業、中介組織、勞務協會、勞務經紀人,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做大做強勞務經濟;六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積極引導農民進鎮入城,發展餐飲、商貿、旅遊、交通運輸、房地產開發、科技資訊等服務業,發揮小城鎮地域性經濟、文化、商貿的中心作用。

    4、以推進縣域經濟民營化為重點,啟用民間資本,大力實施內源型經濟發展戰略

    浙江的發展實踐證明全民創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是推動一個地區發展振興最根本的原動力,中部地區既需要支撐發展大局“頂天立地”的工業大專案,也需要致富千家萬戶“鋪天蓋地”的各種經濟增長點;既需要更加有效地開展招商引資,聚合各種外來發展要素,也需要發掘本地潛在優勢,民營經濟是當前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也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當前,重要的是落實政策、最佳化環境、搞好服務,把民營經濟引導到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使民營經濟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縣級財政的支柱、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構築縣域經濟以民有為主,投資以民資為主,企業以民營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基礎設施以民建為主的所有制格局,在全社會樹立勞動為本、創業立身、致富光榮的時代意識,營造“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的社會氛圍。

    5、以推進對外開放開發為重點,全力招商引資,大力實施外源型經濟發展戰略

    縣域經濟的發展,應是自主發展和對外開放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單打一”,把搞好對外開放、利用外部有利條件和發揮自身優勢、堅持自主發展結合起來,依靠內源型經濟和外源型經濟的雙輪驅動,相互補充,共同發展,一是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渠道;二是遵循產業發展規律,選準招商引資的專案和跟蹤物件,中部地區縣一般都是農業大縣、人口大縣,生態環境良好,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勞力資源過剩,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資源加工業和勞力密集型加工業具有比較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產業基礎的配套支撐,實現投資效益的最最佳化,同時促進本地經濟結構的提升;三是堅持不懈地最佳化經濟環境,不斷提高地方投資的吸引力。

    6、以推進財源建設為重點,努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實施公共財政戰略

    綜合運用財稅政策,靈活使用財政手段,不斷擴大縣域經濟的總量和規模,提高經濟執行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是整合財政資金,加大財源培育力度,把財源建設作為財政工作的中心任務,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聚合作用,整合企業技術改造財政貼息資金、新產品開發資金、科技三項費用和外貿出口財政貼息等專項資金,支援縣屬骨幹企業、支柱產業做大做強;二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縣級公共財政體系,深化和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健全公共財政體制;三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縣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最佳化縣域招商引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有哪些事是你覺得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