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雨AK
-
2 # 麥田軍事觀察
颱風的潛艇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服役的,為目前史上最大的潛艇,但是該級潛艇目前僅剩兩艘,這確實是一個現實,而且這兩艘可能繼續拆毀。
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款潛艇沒有用武之地,原本俄羅斯在建造每一款潛艇時,都是會專門以潛艇配套開發一款新的潛射導彈,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颱風級所配用的潛射導彈一直無法正常使用,造成這款核潛艇根本就不具備擔戰略威懾的能力,現在俄羅斯已經開發新一代核導彈,颱風級失去了任何使用的價值,再說了,已建成多年,俄羅斯沒有能力或者說條件進行進一步的升級,還不如直接將其淘汰,以建造新一代的核潛艇。
-
3 # 雛菊西瓜Peterpan
從表面來看,941型“颱風”級的各方面維護成本太高無力支援,但深究起來其實“颱風”當時的建造就有很多無奈在裡面。對於俄羅斯來說,與其繼續保留技術等級並不高的941型“颱風”不如將資金投入到新一代955型“北風之神”級,雖然帶彈量比“颱風”少4枚,但是全新的技術帶來的是生存能力和作戰系統的全面提升。
技術性能“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核潛艇,水下滿載排水量達到48000噸,艇長172米,寬23.3米,最大潛深500米,自持力120天。動力系統為2臺2臺VM-5壓水反應堆和2臺GT3A型蒸汽輪機,水下最高航速27節。艇上主要武器為20具彈道導彈發射筒和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攜帶22枚魚雷/導彈和20枚P-39潛射洲際彈道導彈(8300公里射程、10枚分導彈頭)
技術水平很多朋友總是有個誤區:噸位大作戰能力就一定強,但是“颱風”級貌似是個反例,之所以將941“颱風”設計到這麼大也有很多無奈在裡面。在此之前,蘇聯海軍的主力彈道導彈核潛艇為1萬噸級的667型“德爾塔”級,不僅只能搭載射程7800公里的P-29潛射液體彈道導彈,而且只能攜帶12枚(直到667D才增加到16枚),這樣“德爾塔”同時存在攜彈數量和投射能力的雙重問題。1966年,美國開始立項全新的“水下遠端導彈系統”並開始設計“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改型潛艇攜彈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24枚,早期型搭載的是射程7800公里的UGM-96A“三叉戟I”(8枚分導彈彈頭),這樣就等於蘇聯在海基戰略核力量方面被美國拉開了更大的差距。
為了保證水下核打擊力量不落後美國,蘇聯在667BDR“德爾塔III”基礎上繼續改進為664BDRM“德爾塔IV”的同時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941型“颱風”級。1971年6月,蘇聯正式下達《關於建立由Д-19導彈綜合體和941型核潛艇組成的“颱風”海基戰略綜合體》的命令,設計任務交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科瓦廖夫擔任設計總師。該設計局此前設計了658型和667型兩種彈道導彈核潛艇,有極為豐富的潛艇設計經驗。
在彈道導彈方面,由於蘇聯的固體火箭和固體燃料技術並不是很完善,但以烏斯季諾夫元帥為首的蘇軍高層堅持新一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必須是固體燃料。雖然385特種設計局認為他們更擅長設計液體燃料導彈,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在高層的壓力下還是拿出了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方案,也就是P-39洲際彈道導彈。基於落後於美國固體導彈技術的現實,P-39的定型長度達到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達到90噸,最大射程8300公里,可攜帶10枚10萬噸級分導彈頭(2噸載荷)。而美國在1989年試射的UGM-133A以58噸發射重量達到11300公里射程和12枚10萬噸級彈頭運載能力。
為了保證941“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容納長度16米的P-39導彈,蘇聯絞盡腦汁,因為沒有16米直徑耐壓艇殼加工技術,而且又不想採用667型的龜背設計(龜背會導致額外的水下流體阻力和噪聲問題)。所以為了解決這些矛盾,蘇聯創造性的採用多耐壓艇殼技術,用2個直徑7.2米的耐壓艇殼作為主耐壓艇殼,將20個導彈發射筒夾在2個主耐壓艇殼之間,再疊加多個直徑5米的小耐壓艇殼,所以從外表上看起來“颱風”級橫向寬度非常大。
下面這張圖是對比美國“俄亥俄”級和蘇聯“颱風”級截面,可以看到“颱風”級是“俄亥俄”的幾乎2倍寬度。“俄亥俄”級搭載的UGM-96A和UGM-133A的長度都在14米以內,而美國的耐壓艇殼加工技術可以達到將近13米,所以只需要一個耐壓艇殼再留一個很小的龜背就足夠容納導彈。而“颱風”這種雙耐壓艇殼就導致體積非常大了,再加上蘇聯的雙殼體設計,最終導致“颱風”級的巨大排水量。
排水量巨大並非代表“颱風”級的效能就一定非常高,搭載20枚P-39最大投射能力為200枚10萬噸級熱核彈頭,覆蓋範圍最大8300公里。而美國18000噸的“俄亥俄”滿載情況下可以投射288枚10萬噸級熱核彈頭,最大覆蓋範圍11300公里(最大射程和最大載荷不可兼得)。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認為,941“颱風”在噸位將近3倍“俄亥俄”的情況下核打擊能力反而還偏弱。
退役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持續惡化,雖然繼承了80%以上的蘇聯海軍艦艇,但是因為比較“拮据”開始大量退役。除了“莫斯科”級直升機巡洋艦和“基輔”級航空母艦外“颱風”級也受到波及,5個鈦合金耐壓艇殼使其造價達到5.25億盧布(相當於11436航空母艦價格)。而且維護成本也達到667667BDRM“德爾塔IV”的3倍。在這種情況下,“颱風”級只有退出現役,反而保留效能相對較低但成本也較低的667型。667DBRM攜帶的P-29M“輕舟”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也具備8300公里射程,攜帶4枚25萬噸級熱核彈頭,雖然單艇只能攜帶64枚彈頭,但畢竟可以在有限的經濟環境下支撐起俄羅斯的水下核打擊能力。下圖就是P-29M“輕舟”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另外,考慮到“颱風”級的技術只代表70年代水平,與其這樣不斷撐著不如把資金投入到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當中。90年代,俄羅斯開工建造955型“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雖然導彈數量下降到16枚,但勝在技術水平遠遠超過941,其核戰爭生存力的大大提升所帶來的意義比那4枚導彈要重要的多。
回覆列表
“颱風級”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水下最大排水量46000噸,這幾乎感得上一艘中型航母了!作為冷戰下的產物,是針對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設計建造的,它的設計指導思想就是保證具有“相互毀滅”的能力,因此,不僅具有巨大的排水量,還具有強大的火力,它能一次性攜帶20枚R-39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20枚分導式多彈頭,一枚就可以摧毀美國十個城市,為了能在北冰洋活動,該潛艇結構異常堅固,採用雙殼體設計,在水平方向佈置了耐壓艇體,在兩個耐壓艇體之間佈置了導彈發射倉和耐壓中央控制艙,而且採用的鈦合金製造,十分堅固,可以頂破北冰洋厚厚的冰層!
這樣強大的水下巨獸,前蘇聯一共建造了6艘,構成了水下核威懾力量,但可惜生不逢時,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接受了絕大多數數的武器裝備,6艘颱風級也歸俄羅斯所有,但俄羅斯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衰退,大量的武器裝備無法得到維護保養,不得不退役封存或者乾脆賣了廢鐵,颱風級也不例外,如此巨大的水下作戰平臺,簡直就是一隻吞金獸,俄羅斯無力承受,只能將其中的5艘退役拆解(2020年全部拆解完畢),現在僅存一艘“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服役,還是作為試驗性艦艇。
此外,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颱風級雖然巨大,但同時一些效能也已經落後,並且俄羅斯也一直沒有停止戰略核潛艇的研發,“北風之神”級的建造入役,完全可以替代颱風級,而且在各項效能方面還要更好,價效比也比較高
所以,水下巨獸颱風級,只能早早的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被退役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