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鵬哥kings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隨著社會資訊的不斷髮展和學校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德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班主任如何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我認為上好一節的班會課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在平時班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現在教學質量在學校中的分量較重,老師們都不大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班會上,就算開也存在班主任把班會課上從大道理到小道理,一個人唱獨角戲,有的學生還埋頭聽聽,有的同學連聽都不聽,自己做自己的事。真正一節好的班會課上下來,不論從老師還是同學都能明顯的感覺到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團結力加強了。那麼,如何開好主題班會呢?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重要: 

    一、根據班級自己的實際情況,缺啥補啥,有針對性地確定班會主題    主題班會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有的設計體現一種“情”,在“情”上大做文章;有的則體現一種“理”,師生共同來探討一些道理,或者找其他形式為突破點。一般來說都是學校德育處會安排一個比較大的題目,班主任一定要從這個大題目中結合自己班級的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主題。比如學校定的題目是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我覺得現在我們班缺少一些愛國主義的精神,缺乏一些保護環境的意識,經過認真考慮,我就確定我班的主題是《弘揚抗戰精神、共建美麗的中國》。現在上一節好的班會課主題一定要確定好,不能假大空,講硬道理,現在的孩子道理都懂,就是缺少行動,要透過好的主題形式,讓他們透過活動自己瞭解,這樣的效果比講道理好得多。  

    二、班會的內容要根據主題聯絡班級的小事,有層次的深入 

    主題班會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話實說,充分暴露內心世界,反映真實思想狀況,這樣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有實效。每個班級都會存在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所以我們老師也不應期待每節班會課都能解決很多問題,主要解決一個問題就夠了,若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目的便算達到了。比如這次班會課,從分三個篇章:過去的我們(調查中考失利和超常發揮的同學,同學們一起回憶我們全班46人一起走過的路);現在的我們(一起欣賞軍訓,運動會等我們一起拼搏的照片,讓大家一起回憶那些讓我們刻骨銘心,讓我們感動的小事„„透過小遊戲等活動總結出我們班現在的優點和缺點,引出共生效應,強調良好學風的重要性);將來的我們(透過小品,學生自己講的故事及調查問卷,和邀請上一屆畢業的大學生來談學習經驗的方式使同學們懂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及學習動力)。我相信透過這次班會,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收穫,或多或少都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一堂好的班會課除了課上學生的氣氛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發展和效果,同樣老師也得花時間去經營。  

    三、形式要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和積極性、參與性 

       主題確定了,也就明確了主題班會的內容,還應考慮到主題班會形式的設計。形式的生動、活潑,且多樣化,有利於增強教育的可接受性。形式要靈活,不能過於單調,要豐富多彩,體現班級特色,體現學生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受到啟示,有所感悟,有所觸動。我這次採取了老師主持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加深語言的深度和廣度,又可對整堂課有宏觀把握性,具有很好的調控性,取得了預想的效果。並且這堂課我採取了分篇章音樂背景的形式,既節約了時間又為講話者創造了良好的渲染氣氛。不僅僅是老師講,學生講,還針對主題選擇有效的遊戲,調查問卷,請家長髮言,請上一屆畢業的大學生講他們切實的感受等等方式,很多同學在上這節課時都掉淚了。並不是我這節課有多感人,而是我發掘到了能引起我們班同學共鳴的地方、感動的地方,所以班會課一定要結合班級具體的情況,從小事出發,這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和挖掘的地發。  

    四、做好跟蹤教育,鞏固教育成果 

       在主題班會活動之後,要及時掌握來自學生中的資訊反饋,抓住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變化,繼續加以引導,促其昇華。力爭在每次活動之後,讓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有價值的東西,並使他們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僅在課堂上感動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中改正缺點,所以老師還要不斷的加以引導,這才是一堂班會課的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 2 # shimogujin

    一,確立主題,制定目標。

    主題的確立必須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終要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針對學生中近期存在問題,班主任應及時作出分析,並能夠正確歸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比如:針對絕大多數學生不會合理分配時間,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可召開時間管理技巧的主題班會。新年過後,發現學生有大把零用錢,亂買零食,就可以組織學生調查討論,召開合理使用零用錢的主題班會。

    班會課主題的確立,必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教育的契機。班主任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他們渴望得到什麼?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是同學交往方面的指導,還是關於人生目標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班主任應該做充分了解,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更貼近學生,有明顯的效果。

    主題小一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從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現象挖掘反映出問題或蘊含的道理。

    主題近一點。主題要貼近學生,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富有針對性地設計貼近他們年齡特點的主題活動。務本求實,針對實際問題注重行為指導。

    主題新一點。傳統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要求。要進行主題的創新拓展,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禮儀教育等傳統常規教育中拓展主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網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

    二,確定內容,選擇形式。

    主題班會的內容要走進學生的生活。選擇學生共同關心的話題,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情可觸,有感可發。以調動每位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所以,班主任平時要細心觀察,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學生思想的熱點和盲點,以便對症下藥。藉助於主題班會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主題班會課的內容雖然非常廣泛,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教育性班會、節日性班會、知識趣味性班會、問題解決性班會、經驗交流會等。班主任要因地因時制宜,要選擇相應內容。

    一節完整的班會課至少包括三個環節,緊扣主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每個問題都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上,逐層深入,恰當地選擇、組織、呈現教育內容,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對學生要多講道理,以具體、典型事例去啟迪影響學生。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

    三,發動學生,做好準備。

    主題班會要準備的事情很多,主題的確定,內容形式的選擇,方案的設計,氛圍的營造,主持稿的揣摩,總結語的提煉等。充分發揮班集體的智慧。發動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幹,體現學生的主題作用。

    四,及時總結,深化主題。

    在主題班會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認識有時並不是一致的,有積極性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有些發言往有片面性和侷限性。由於學生年齡、知識和認識水平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看不到本質。有些發言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斷。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要利用總結來啟發,引導和點拔。使學生及時認識到事物的本質,認識到召開班會的目的,認識到今後的努力方向。這樣才會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最後班主任還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要使主題班會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沃茲自動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