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明道,是使道理返璞歸真、用於指導實踐,還是僅僅寫幾本書讓天下知名?這個問題恐怕不難回答吧。天下之所以大亂,都是因為虛文盛而實行衰,大家光說不練。如果大家都懂道,那麼即使是六經,也是沒有必要寫的。孔子之所以刪述六經,實在是萬不得已。打個比方,自從伏羲畫卦以來,一直到文王、周公,世上有多少人都解過《易經》?其中又有多少歪曲本意的奇葩解法?比如《連山》、《歸藏》一類的,多如牛毛。這樣一來,人們都不知道哪個人說的是對的,應該學誰的了,於是《易》學大亂。此風不改,道將不明。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孔子才站出來,單獨選取文王和周公的解讀作為《易經》的正解,於是其他的版本才逐漸消失,《易經》的思想也就統一了,我們學的《易經》也就被稱為《周易》。
《詩》、《書》、《禮》、《樂》、《春秋》等五經也是這種情況。《書經》自《堯典》、《禹謨》之後,《詩經》自《二南》之後,如《九丘》、《八索》之類,有太多有傷風化的淫穢詩詞,而《禮經》、《樂經》裡面也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名物度數,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對於明道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把人引向歪路,所以孔子把它們一一刪去。而本於道的文章,孔子都做了原始保留,何嘗新增過屬於自己的一個字。可惜,現在的《禮記》,都是後世學者附會而寫的,早就不是孔子的原意了。至於《春秋》,都說是孔子寫的,其實也不盡然,而是孔子有選擇的對魯國的史書進行了編輯,刪去了一些虛文,留下其中的精華,並沒有增加一個字。
孔子擔心繁文亂天下,對六經進行了簡化,這樣就給天下人做了一個表率,告訴人們要去文求實,從書本里走出來,並不是以文教化。豈料,春秋戰國之後,繁文更加厲害,道學更亂。後來就出現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秦始皇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而焚書,而且一股腦的把六經也都燒掉,所以被人唾罵。如果當時他僅把一些離經叛道的歪理邪說給燒掉了,其本質與孔子刪述六經是一個道理。
王陽明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明道,是使道理返璞歸真、用於指導實踐,還是僅僅寫幾本書讓天下知名?這個問題恐怕不難回答吧。天下之所以大亂,都是因為虛文盛而實行衰,大家光說不練。如果大家都懂道,那麼即使是六經,也是沒有必要寫的。孔子之所以刪述六經,實在是萬不得已。打個比方,自從伏羲畫卦以來,一直到文王、周公,世上有多少人都解過《易經》?其中又有多少歪曲本意的奇葩解法?比如《連山》、《歸藏》一類的,多如牛毛。這樣一來,人們都不知道哪個人說的是對的,應該學誰的了,於是《易》學大亂。此風不改,道將不明。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孔子才站出來,單獨選取文王和周公的解讀作為《易經》的正解,於是其他的版本才逐漸消失,《易經》的思想也就統一了,我們學的《易經》也就被稱為《周易》。
《詩》、《書》、《禮》、《樂》、《春秋》等五經也是這種情況。《書經》自《堯典》、《禹謨》之後,《詩經》自《二南》之後,如《九丘》、《八索》之類,有太多有傷風化的淫穢詩詞,而《禮經》、《樂經》裡面也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名物度數,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對於明道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把人引向歪路,所以孔子把它們一一刪去。而本於道的文章,孔子都做了原始保留,何嘗新增過屬於自己的一個字。可惜,現在的《禮記》,都是後世學者附會而寫的,早就不是孔子的原意了。至於《春秋》,都說是孔子寫的,其實也不盡然,而是孔子有選擇的對魯國的史書進行了編輯,刪去了一些虛文,留下其中的精華,並沒有增加一個字。
孔子擔心繁文亂天下,對六經進行了簡化,這樣就給天下人做了一個表率,告訴人們要去文求實,從書本里走出來,並不是以文教化。豈料,春秋戰國之後,繁文更加厲害,道學更亂。後來就出現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秦始皇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而焚書,而且一股腦的把六經也都燒掉,所以被人唾罵。如果當時他僅把一些離經叛道的歪理邪說給燒掉了,其本質與孔子刪述六經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