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荊棘鳥Eleven
-
2 # 源遠永遠流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就好,象朗朗那樣的屬於特例,不值得效仿。正常的孩子都有牴觸情緒,他們不喜歡的,強加給他可能會適得其反,有些還釀成了悲劇!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愛好與意願,大人把把關就行了
-
3 # 漢字寶典
這個問題首先是指孩子。而孩子和成人學習的動機是完全不同的。
成人的學習,更多的是功利思想的驅使,目的很明確,非常明白完成學習任務會給自已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結果。
而孩子的學習卻沒有成人功利目的的驅動,雖然成人也在每天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將來會怎麼樣怎麼樣,否則會怎麼樣。但是孩子因為沒有那麼多的人生經驗而不知道後果嚴重。
所以,孩子的學習更多的是這個學習過程中的體會、感受。如果這個過程他的體會是愉快的,他就願意繼續,如果這個過程體會是痛苦的,他就不願意甚至會有意的逃避。不在於灌輸不灌輸。
成人們的觀察是有偏差的,認為孩子不願意學,是因為沒有興趣,不是他的愛好。這有點因果倒置的感覺。孩子的興趣,或者說發現孩子的興趣,往往是孩子已經在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了,有了優勢了,再加上成人及環境對他的肯定,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孩子可持續的真正的興趣。所以說,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是個假命題。
說因為強行灌輸,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失去動力,失去理想,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如果方法對路,學習的過程孩子是一種快樂的感受,只要他能吸收,既使強度大一些,孩子也不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反而會激發出孩子更大的潛能和鬥志!
-
4 # 隨時準備出發的人
拔苗助長的結果是得不償失,何苦呢!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要孩子的品德好,長大了幹什麼都行。除個別天才外,孩子們的智商不會相差太懸殊,東方不亮西方亮。
-
5 # 書香百味
強硬灌輸給孩子會使孩子逆反,切記千萬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強加給孩子,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絡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讓孩子在興趣中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麼不喜歡讀書。耐心傾聽並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使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鼓勵孩子獲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孩子一旦獲得成功,就感到滿足,並願意繼續學下去。要讓孩子有危機感,要有壓力,要讓孩子明白,這個激烈競爭的大環境,是應當積極參與其中的——要讓孩子真心向往競爭。91
-
6 # LO匠心
三年饑荒時期,有些地方沒啥吃的,唯一吃的最多的就是洋芋,等改革開放後,條件一好,這些人再不吃洋芋了,這跟學習上的強輸硬灌一個道理!
-
7 # 風兒清
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可循,反規律而為之,必然適得其反。強輸硬罐的教育方法違背了孩子的學習規律,只能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甚至喪失夢想。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這些說法都說明中國的家長對教育是很重視的,但選擇適合孩子教育方法的更需要引起重視。
一、強迫性教育會產生反向作用,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孩子還小,並不能理性地看待學習的作用。孩子並不太在乎學習結果,而是更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如果學習能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就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這個興趣就是學習的原動力。
所謂的強輸硬罐,就是在孩子每天正常學習外,還要報特長班,甚至週末、假期也都是在按父母的要求學習,擠佔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則孩子身心疲憊,心生厭倦。孩子有表達的權利,很少有決定權,學什麼,怎麼學?幾乎由父母做決定。如此違背規律的高壓教育,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成年人,強迫接受不喜歡的東西,也會心生反感,產生抗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家長還是不要把這樣強迫性的學習方式轉嫁到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以免孩子人生初起步,剛認識世界,就討厭學習,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教育的悲哀。
二、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小學兒童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兒童自覺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推動力。學習需要長期堅持的,是需要毅力的。人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主動而為,才能持之以恆。所以,家長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更持久,對感興趣的學科成績也更好。提高學習成績,興趣很關鍵!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的建議:家長做愛學習的家長,身教勝於言傳;在孩子學習法路上,家長多鼓勵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被肯定,被讚賞的自豪感;按照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規律,科學引導,循序漸進,切勿“揠苗助長”。
當然有些孩子並不是天生就對什麼感興趣,特別對於學習極不自覺的孩子,也需要家長給予適當壓力,然後正確引導,後天的教育環境可以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
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不要只抓成績,看分數, 否則就會出現因為一分之差而痛打孩子的事情。
家長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駕馭人生,實現理想。
-
8 # 唐映紅
先普及一個常識。
每個孩子,人類的嬰兒,與生俱來就有著學習的本能,這是寫在基因裡的天賦智慧。具體而言,這就是每個孩子從一出生,無須任何人教,就自然而然具有適應環境,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發展的靈性。
很奇怪嗎?不僅人類,每一種哺乳動物幼崽都有相似的靈性,與生俱來的學習本能。例如,兔子出生沒有任何成年兔子教牠,自然而然就能學會掌握什麼草能吃,什麼草不能吃;什麼東西該躲避,什麼東西不怕不怕,等等。
好的教育是因循孩子的靈性因勢利導,促進和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好奇、內部驅動。這就是說設定好能促進孩子適應學習的環境,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發展出學習的模式。只不過,每個孩子學習的優勢和偏好不同,要因勢利導,而不要偃苗助長或胡亂填塞。
也正是每個孩子有著與別的孩子不同的靈性,有些孩子對語言很敏感,有些孩子對數學邏輯很敏感,這兩類孩子能較容易適應學校教育,並取得令父母、教師滿意的學績。可是,有不少孩子在語言、數理邏輯方面不敏感,在另一些學習路徑上敏感,例如對聽覺經驗很敏感,透過聽覺經驗學習能事半功倍;或者對視覺經驗很敏感,視覺學習比大多數孩子強;或者對動覺經驗很敏感,擅長透過操作和身體運動學習。這些不同的靈性如果不能因勢利導,就可能被不恰當的教育灌輸抑制、扼制,甚至戕害。
即使是擅長語言或數學邏輯學習的孩子,如果教育者,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過於急功近利,過於倚重外部壓力或激勵,那麼就很容易壓抑孩子的靈性,削弱孩子的內部動機,包括好奇、熱情、成就感等等。
一個孩子一旦在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下抑制乃至消磨掉學習的靈性,那麼同時消磨掉掉的就是孩子對學習、對世界的熱情,以致生命的熱情;對學習、對世界的好奇;主動的探索,內在的自我激勵。
例如,有資料表明,北京大學超過三成的新生厭學,超過四成的新生厭世,為什麼?因為靈性被磨滅了,與生俱來學習的本能被扼殺了。
在反觀北美的孩子,他們的小學中學沒有什麼灌輸,所謂的基礎知識掌握也遠遠不如中國的孩子,但是他們與生俱來學習的本能得到了呵護和發展,因而在成年後表現出強勁的潛力,拿諾貝爾科學獎拿到手軟。
可惜,中國教育界,包括絕大多數教師、校長、教育官員根本罔顧這個常識,透過不斷加碼的外部壓力和激勵來給廣大學生灌輸教條知識,或者反覆練習毫無生態性的文字遊戲或轉換,不尊重也不在乎孩子的自主性,對自己的責任感、積極的自我概念等本應透過教育得到鼓勵和促進的要素。
回覆列表
在強輸硬灌的過程中,家長更在意的結果,而孩子學習需注重過程。只有激發興趣,引發主動性,孩子的參與度才會比較高,這樣過程的把控度好,結果也自然而然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