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慕鄉關
-
2 # 有書課堂
大家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劊子手在砍頭前都會習慣性的先喝口酒,噴到刀上,再行刑。
這是一種儀式還是有什麼原因?有書君給大家分析分析:(一)祭刀壯膽
古代的劊子手,需要有強大的內心,並要經過嚴格的特殊訓練,方能在砍頭時,做到穩、準、狠。
但畢竟乾的是殺人的活兒,每天還要砍那麼多人頭,心理壓力較常人確實要大得多,況且封建社會的人基本都很迷信,所以劊子手通常會身著紅色。
因為鬼怪害怕紅色,在行刑前往刀上再用力的噴一口酒,既祭了刀,又壯了膽。
這樣,就能防止被砍人的鬼魂晚上來索命了。
當然,不管是否有效,只當是圖個心理安慰罷了。
(二)驅邪辟祟
砍頭這個職業在古代其實是高收入,但並不是什麼體面安全的營生,因為,劊子手在古代除了被認為是一種賤役,有時還會莫名其妙的感染上病菌。
因為知識匱乏,認知有限,大多隻會認為是見過血的刀,碰傷人之後會使人得病,甚至死亡。
其實可能只是因為刀不乾淨感染上的破傷風,但當時的人們不明白箇中原由,只以為是邪祟作怪。
後來發現在刀上噴酒可以減輕這種傷害,並從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風險時,理所當然地就認為往刀上噴酒這一做法可以驅邪避祟了。
其實像這種把有消毒祛病效果的東西當成驅邪物的例子,在古代還是很多,像銀、鹽、香灰、淨水、艾草等等,都曾被人們當作驅邪物使用過。
(三)防鏽保質
砍頭前往刀上噴酒,是有講究的,喝酒時要大喝一口,把刀拿的遠一點,並用力噴上去,讓刀面充分的接觸到酒,這樣,就在刀鋒上形成了一層防滲透層薄膜,使刀具不易沾血水,揮動時會更加鋒利,並且可以大大延長刀具的壽命。
畢竟人血留在刀上不易除掉,會導致刀具生鏽。
據說在古代,劊子手的刀具通常是自備的,所以吃飯的傢伙保護的越好,開支就越小,省錢又省力,何樂而不為呢?
鑑於上述種種原因,古代劊子手在行刑前都要往刀上先噴口酒才開始工作,既起到心裡安慰又有實際作用。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3 # 關河南望
有觀點認為劊子手出於消毒、使刀變得更快等目的會往刀上噴一口酒,這些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不過迷信、壯膽的說法倒有幾分可能性,但這並非所有劊子手的標配行為。
迷信劊子手以處決犯人為職業,手裡的那把刀自然就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道具了,處決人的刀子整天陪在身邊,是人都會怕的。因此有迷信,言:處決人的刀子上會有怨氣,解決辦法唯有吐酒於刀子上,方能化解這股怨氣。於是劊子手就在處決人之前,喝上一口酒,然後噴於刀子上,以求自身的平安。
壯膽再者,劊子手喝酒,有時也是為了壯膽的需要。可以試想一下,握著一把刀,將一個人瞬間身首異處,血淋淋的場面該是多麼可怕,劊子手畢竟是人,他不是神,他也有恐懼的心理,所以,處決之前喝口酒,有時也是為了壯膽的需要!
事實上,劊子手不會在行刑過程中有很多內心戲,行刑時劊子手並沒有那麼多拖拖拉拉的動作,往往手起刀落就完事了。
-
4 # 小生論歷史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儈子手砍頭前習慣噴酒在刀上我們經常看影視劇都知道古代砍頭時儈子手都會提前在刀上噴酒,然後再以十分果斷的速度砍下人頭。一般這麼血腥的場面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接受不了的吧,砍頭後血液瞬間噴湧而出。可謂是十分恐怖的,儈子手是習慣了這種情況的,十分的淡定的表情,冷酷得看著這種場面。
圖為古代最後一個儈子手
目的是讓刀更為鋒利不易沾血當酒噴在刀上時會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層薄膜,這樣子在行刑時刀會變得更加鋒利而且不易粘上血跡。可能有些人會說水也同樣能夠達到這種效果,但是如果長期用水的話會使刀一點點生鏽。刀是儈子手吃飯的傢伙,也是儈子手自己帶過來的,所以他得在這方面防止刀生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所以選擇了噴酒。
圖為古代砍頭
提神壯膽和祭刀的作用雖然說儈子手所砍之人都是按照法律處罰的,都是該死之人,但畢竟是沾染了血腥,所以說對儈子手的心理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時候喝一口酒再噴一點出來的作用就可以體現了,給儈子手起到壯膽的作用。還有還是古代的思想還是十分傳統的,信奉生死輪迴,所以噴酒也起著祭刀的作用。
圖為儈子手行刑
依小生看來之所以儈子手會在刀上噴酒,一來是為了形成薄膜,讓刀鋒利不易沾血。二來就是給儈子手壯膽,還有就是因為信奉生死輪迴的道理。
回覆列表
劊子手砍頭之前,往刀上噴灑酒水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情節,常見的畫面往往是這樣:
滿臉絡腮鬍的劊子手,身穿紅衣,露出發達的胸大肌和肱二頭肌,手拿一柄厚背大砍刀,面無表情的站在法場,只待行刑官一聲號令:午時三刻已到,行刑。
這時候,劊子手不慌不忙的搬出酒罈,灌上一口烈酒,然後雙手舉起大刀,將酒水噴灑在刀刃上,此時鏡頭一般都是對準太陽,以突顯午時三刻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待一切完畢,劊子手拿掉插在犯人腦後的死刑標籤,再張弓拉箭,擺出一個十分誇張的動作,只待一刀揮下,犯人人頭落地。
當然,如果情節曲折,還會有刀下留人或者劫法場的情節出現。
拋開各種電視劇和文學作品的想象,真實歷史中這種場景基本沒有出現過,即使有,也可能是極為小眾,因為史書根本沒有類似記載。
晚清時期,隨著洋人的到來,許多場景都被以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義和團運動後,大量的會黨分子被斬首示眾,而在有據可查的資料中,都沒有出現前文描述的場景。
當然,噴酒這種做法即使是想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筆者大概終結了如下幾條:
(1)噴酒可以壯膽無論古代現代,殺人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即便是專業劊子手,長期從事也難免心有餘悸,。晚清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就曾自言,當年入行的時候師父曾經警告過他,殺到199人就可以了,再多就有傷天和。而酒是消除恐懼的不二良藥,所謂“酒壯慫人膽”,在酒精的作用下,劊子手可以更加放縱的執行任務,不會被恐懼情緒左右
(2)噴酒可以辟邪酒精可以消毒的原理很早就被發現,但在此以前,多數人以為酒精具有辟邪的功效,久而久之,殺人的刀用酒精浸泡就成為一種飽含宗教儀式的做法,除此以外,酒精噴灑以後,還能在砍刀的表面形成類似疏油層的一層保護膜,避免殺人以後,血液滲入到刀中,不利清洗,這本是一種物理現象,但在科學觀念相對落後的古代,逐漸固化為一種迷信思想。
當然,這些都是後人推測,具體是真是假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劊子手在入行之前要經過一番聯絡倒是真的,據鄧海山回憶,做這一行首先要有好的師傅,然後再進行刻苦訓練,例如有一種方法就是在冬瓜上刻一道線,一刀下去,刀砍過的地方與劃得線完全吻合,只有這樣,才算手藝學到家,可以出師了。
即便如此,許多劊子手在殺人後也會感到後怕,據說鄧海山每次行刑後都讓人用大木板拍打自己,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罪孽,即便如此,他的晚年依舊十分悽慘,由於職業特殊,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他孤身一人,無兒無女,不知道是不是殺人太多,傷了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