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被視作最有骨氣的朝代,滅亡前夕很多明朝臣子極力反對崇禎帝南遷,寧死不屈的樣子,但滿清入關以後,這群人裡卻有很多人投誠了清朝。
9
回覆列表
  • 1 # 江上神思者

    崇禎後期,朝堂上基本都已被東林黨人佔據,他們一個個都是公認的儒家做派。說話引經據典,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而且,崇禎皇帝剛愎自用,極愛面子。當年,他同意讓兵部尚書跟後金和談,但事情洩露,崇禎把責任全部推給大臣,兵部尚書成了替死鬼。朝臣們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都怕說破之後性命難保。

    在遷都的問題上,其實朝臣們當然知道堅守北京凶多吉少,但出於佔領道德制高點和遵守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目的,都反對遷都。

    崇禎皇帝本想讓大臣們提出動議,自己勉為其難順水推舟同意,這事就成了。然而大臣們都害怕兵部尚書的故事重演,崇禎翻臉不認人,都不去推動。最後崇禎吊死煤山,大臣們搖身一變又去投靠新主子了。

  • 2 # 遠處吹來陣風

    這裡先吐槽一下說阻止崇禎南遷是東林黨人的某些胡言亂語的回答。這些貨根本就沒讀過明史一個字就在那大放臭屁!李自成一路攻城拔寨進軍北京,崇禎動了南遷的心思,而當時的左庶子東林黨人李明睿在恩師李邦華授意下私下向崇禎做了南遷的建議,由於崇禎的個人性格絕不願意獨自承擔責任,所以李明睿建議後崇禎把這議題放第二天朝堂上商議,以取得群臣贊同免去自己個人責任。沒有料到的是由於崇禎這種事前用人事後甩鍋的做法早就被群臣們洞悉,前陣兵部尚書陳新甲就因為和後金議和談判的事洩露被崇禎斬首,所以當這議題推出時,無一人應和。在崇禎一再詢問大臣們意見後,東林黨人李邦華範景文以及大學士李建泰提議崇禎太子作為監國先行南下,代表北方縉紳利益的給事中光時亨跳出來用一句: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唐肅宗靈武政變取代唐玄宗的話堵住了這些建議。於是南遷的討論不了了之。而當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城後建議崇禎南遷的東林黨人範景文李邦華都闔家自盡殉國了,相反阻止崇禎南遷的光時亨投降了李自成。而後當李自成兵敗一片石清軍入關光時亨乘混亂逃出北京逃亡南京,最終在南京為阮大鋮等攻擊政敵發起的順案裡被殺。

  • 3 # 瓦當歷史

    當然有人提出來,但中晚明的事情不是皇帝說了就能算的

    闖軍進入山西之後,在崇禎的暗示之下,戶部尚書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華,翰林學士李明睿,少詹事項煜等不少官員表態支援南遷,當然官面上的理由是到南方召集力量剿滅李闖,不能直接說遷都。但同樣有很多官員(主要是北方籍)表示反對,反對的理由自然也是理直氣壯的,不管皇帝用什麼名義南下,實際上都是放棄了北方。但是我揣測反對派真實的想法是如果崇禎還在南邊當皇帝,對自己投降李闖的名聲未免有損,但如果崇禎不在了,入仕新朝就不會背上一個貳臣的名頭了。至於跟崇禎一起南下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家族在北方的一切不動產

    加上錢的問題沒法落實,這次朝議沒有對南遷之議做出決斷

    後來李自成攻陷太原,崇禎再次組織朝議,李邦華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就是太子南下組織長江防線,崇禎留守北京,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大概是崇禎死了大家好投靠新朝?)。這實際上就是說崇禎你留下等死吧,崇禎當然是不願意的,但也不好直說太子留下等死我去南京,無奈之下只好做了國君死社稷的表態,還指責主張南遷的大臣是要讓自己抱頭鼠竄,就是不對太子南下的具體事宜做出安排,要求李邦華“早講戰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大概是希望事情還有轉機。結果時任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會錯了意(有人認為他是受反對南遷的首輔陳演的指使,但陳演當時已經表態支援李邦華了),誤以為崇禎真是一門心思想要堅守,就跳出來高調主張堅守反對任何形勢的南遷。支援太子南下的大臣看崇禎這個態度也有點摸不著頭腦,於是紛紛改變立場表示反對,就這樣太子南下的提案也被否決了

    之後主張太子南下的大臣仍未放棄努力,在崇禎召吳三桂回師勤王之後,這些人再次提出讓太子南下的建議,這時候光時亨又跳出來說了一句絕對政治正確但是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卵用的話:【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這麼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誰也受不了,於是再沒人敢提這茬了

    總之,崇禎自己南下反對聲音太大,朝議通不過。太子南下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崇禎不樂意,最後把自己和兒子都作死了。如果他不是這麼作,太子在南京即位怎麼也比弘光的號召力強,南明不見得不能保住半壁江山

    諷刺的是,主張遷都,後來又主張太子南下的倪元璐,李邦華在崇禎死後都自殺殉國,是大學士範景文之下甲申殉難名單中官職最高的大臣,而那個唱高調扣帽子的光時亨,先是投降李闖,同時又要求家族子弟參加南明科舉,可謂深諳兩頭下注之道。不過他倒也不算太沒底線,清軍入關後並沒有投降滿清,而是逃到南明,最後因為阻崇禎南下的罪名被處死

  • 4 # 北地君

    當時阻止崇禎南遷的大部分都是籍貫為北方的官員,擔心朝廷南遷,北方空虛而被清朝佔領,自己的家人,家鄉遭殃。朝廷在北京,明朝就會盡一切力量保住北方。可是結果不如人意啊,明朝根本就抵抗不了李自成的進攻,節節敗退。以至於北京被圍困,被攻破,崇禎皇帝走投無路,自縊於煤山。北方被李自成的大順軍佔領,到了這節骨眼上,當初反對南遷的朝臣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投降李自成當然是他們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了,為了得到李自成的寬恕他們卑躬屈膝,舉行儀式迎接闖王。可是卻不受待見,最終大部分都沒有逃過李自成部下牛金星,劉宗敏等人的拷掠,很多都因交不出要求的贖金而被嚴刑拷打致死。妻女遭到侮辱,最終落得個人財兩空。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實也可憐。

  • 5 # 125878215蜂獾

    東林黨把持朝政滿口的仁義禮智信,滿口的仁義道德,滿口的忠君愛國,置人民國家生命安危於不顧,只為自己升官發財,貪汙腐敗,結黨營私,他們相互勾結,相互利用,相互結親,相互幫助,偷稅漏稅逃稅,致使大明國庫空虛,那些貴族鄉紳勾結出賣國家利益公開減免稅銀,官商勾結,這裡要說的是不排除利益集團官員勾結宮內人員故意害死天啟皇常朱由校,然後讓朱由檢即位除掉掌司禮監魏忠賢,幹掉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那麼天啟皇常朱由校重用秉筆掌司禮太監魏忠賢掌控朝政這三年的稅收情況,在維持萬曆年間每畝加派九釐的稅制下,減免100致150萬兩白銀,就是說減免那些由於受災和局因難的地區,當時遼陽,廣寧,瀋陽失守,國防需要大比白銀前提下進行的,主要是先穩定內部,堡壘最先從內部攻克,因為內亂必將引發外來入侵,集中精力消滅遼東滿清勢力,那麼國家稅收從那裡來,唯一辦法就是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加稅,因為財政收入缺口達164萬兩白銀,只能向既得利益,資產,資本加稅,優免丁糧,以及督撫軍餉,巡按公費,馬伕衹侯是對特權階級加稅,共74萬兩白銀,房產稅契,典鋪酌分,對資本加稅,共得白銀39萬兩白銀,僅這兩項得白銀113萬兩白銀收入,都是從既得利益鏈搶食,其他鹽稅增加30萬兩白銀收入,這是對商業加稅,天啟元年雜稅收入白銀12萬兩,二年白銀收入69萬兩,第三年白銀收入102萬兩,第四年白收入50萬兩,除掉楊漣左光斗以後,利益集團妥協,從天啟五年致天啟七年,雜項收入達110萬兩致120萬兩白銀收入,也就是說魏忠賢為天啟皇帝額外收入白銀達100萬兩,這樣大明就有銀子支援遼東軍餉,有了銀子買最好的戰馬,關寧鐵騎,無論是軍餉和福利一樣也不少,而且還武裝了火統大炮,努爾哈赤就是被大炮炸成重傷身亡,有魏忠賢的強大經濟支援有力扭轉了遼東戰局穩定,東林黨代表的壟斷行業被魏忠賢狠狠加稅,只要你肯掏銀子,我就給你辦事,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朱由檢殺了以後,東林黨重新掌權,什麼工商稅全免,大家還是自己貪自己的,沒錢打不了仗怎麼辦,東林黨可不管亡不亡國,農民起義不斷,烽煙四起,說什麼祟禎皇帝南遷,朝庭沒有銀子,跑到那裡也是亡國之君,難逃覆滅的命運,後來祟禎也知錯殺魏忠賢,並厚葬魏忠賢,臨死前說,群臣誤我,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從這些朝庭官員查抄白銀達7千萬兩白銀,這還不包括房產,田地資產,你說大明怎麼能不亡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人是如何利用廣場協議令日本經濟停滯十年之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