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憂心悠柔

    如果是個人愛好,我們沒必要深究。但是涉及到政治,團體,以及群眾影響那就有必要追究一下了!我們知道社會總是在進步,有誰願意回到古代去做奴隸?穿越做小主?醒醒吧……

  • 2 # 原野wzy

    這要區分怎麼看,站在怎樣的角度,用什麼方法看,辯證的,變過來,變過去的看,說他是倒退靠譜,說他是進步需要,感覺是說了有沒有作用。

  • 3 # 酒後看歷史

    說實話,對於王政復古這事確實不瞭解,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所謂王政復古是指日本幕府時期,天皇從幕府手中重新奪取政權的活動。主要的有鎌倉幕府後期後醍醐天皇奪取政權的活動。但是先後被鎌倉幕府和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挫敗。此後幕府勢力步步做大。 到了江戶時代後期,又一次爆發廢除江戶幕府、政權移交朝廷的政變,是明治維新的一個高潮。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朝廷發起的宣告將政權交歸日本天皇。

    說白了其實就是說之前日本天皇被他手下的大臣給架空了,天皇不服,想把權力搶回來,結果幾次行動都被大臣給粉碎了,權力沒搶回來不說,大臣反而日益不把天皇放在眼裡,一直到了江戶後期,因為幕府腐敗,貪婪,眼裡只有家族的利益,個人的利益,而此時外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國內民不聊生,一些有識之士就帶著人把慕府推翻了,又沒人能鎮得住場子,因此乾脆就把權力交還給了天皇!看明白了吧,其實這件事情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明冶維新,想起來了吧!!

    事情的經過大體上就是這麼回事,看上去似乎是回到了封建王朝,權力迴歸皇家所有,好象是開了歷史的倒車,其實稍微認真瞭解過明冶維新的人都知道,明冶維新在政治上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了以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和當時的英國是同一種制度,而當時的大英帝國是那些年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這種制度也算是經過實踐過的,當然最最重要的是經過這次王政復古也好,明治維新也罷,日本從此進入了世界強權的圈子,並在隨後的還百年時間裡和霸東亞,直到1945年!由此可以推斷王政復古促進了日本的發展,這絕對是一種進步而不是倒退!!

  • 4 # 滿洲土著

    回覆王政是王道,壬道超然於政府和政黨之外,是對各政黨及政府的制約力量。如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的象徵,人民尊崇於王,服務於王,王室百般照顧人民,必然很難會受到政府的壓榨和壓迫。比如泰國壬室,日本天皇,英國王室。

  • 5 # 上聊歷史下談地理

    19世紀下半期,隨著日本的戰亂,幕府統治的弊端以及無能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了日本人民面前。因此,在朝廷和尊攘派的秘密策劃下,朝廷於慶應三年十二月九日(1868年1月3日)發起宣告將政權交歸日本天皇的政變,歷史上稱之為“王政復古”。它是一場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下令剝奪德川家的將軍之職、廢除幕府統治的運動。

    幕府統治的癱瘓

    自1853年“黑船事件”以來,幕府統治的弱點就逐漸暴露出來。隨著《日美親善條約》的簽訂,天皇開始對幕府持有了發言權,後來隨著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獨斷專行,孝明天皇也加入了攘夷的隊伍中來,朝廷與幕府的矛盾愈加明顯。到1863年長州藩炮擊外國船隻時,朝廷與幕府完全持兩種態度。當長州藩迅速攻擊了美國、法國、荷蘭的商船和戰艦後,朝廷發文表示讚揚,而幕府則批評長州藩的作為,這表明天皇與幕府的矛盾已經進一步激化了。直到孝明天皇極力推行公武合體運動,並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幕府的第十四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茂之後,幕府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才得以緩和。

    1866年,德川家茂和孝明天皇先後去世,再加上倒幕強藩之間的密切合作,朝廷與幕府之間的矛盾驟然激化。隨之,英、法等列強也由輔佐幕府統治轉向了倒幕政策,使得繼任將軍德川慶喜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困境。另外,農民運動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在名古屋歷來有伊勢神宮天降神符的傳說,據說在每年8月裡的一天,誰在伊勢神宮裡拾到豐年的祥符,誰就會得到幸福。這一天,名古屋的人們會穿上華麗的衣服,男扮女裝,唱著“還不好嗎”的歌狂歡。人們可以任意向他人提出要求,而被要求者不能生氣和拒絕,百姓可以進入到富商家裡,強迫他擺出酒席或者給予銀兩,而富商不能拒絕,並要因為天降神符而感到高興。伊勢神宮天降神符的傳說是如此的盛行,連孝明天皇在日本外憂內患的時期還曾專門去祈禱過。

    1867年8月,當天降神符的那一天又來臨的時候,全國都舉行了狂歡,無論幕府和各藩如何嚴禁,都無法讓這場狂歡停止下來,到了1868年春天,幕府的軍事和警察機構完全陷入癱瘓。這其實是一次日本民眾自發性的倒幕運動。

    “奉還大政”的提出

    人們開展反幕府運動的同時,高杉晉作領導的藩軍第二次將幕府軍徹底打敗。德川慶喜認識到,在當前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只有對幕藩體制進行大改革,才能保住統治地位。於是在1865年到1868年間,他聯合法國在日本實施了大規模的幕政改革,史稱“慶應改革”。

    這次改革在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上都制定了有利於日本發展的措施,但無奈當時日本已經掀起了倒幕攘夷的高潮。隨著慶喜推行改革,以長州藩為首的各倒幕派強烈要求對付列強和開放兵庫港。1867年6月,薩摩、越前、土佐和宇和島四藩還聯合在京都舉行了“四侯會議”,希望以“和平”方式實現倒幕。但“四侯會議”的失敗,使各藩明白以“和平”方式實現倒幕是不可能的。於是,會後四藩共同簽訂了出兵討幕的盟約,並積極進行軍事上的準備,將武裝倒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在各藩準備倒幕的同時,以坂本龍馬和後藤象二郎為首計程車佐藩們也在籌劃著奪取幕府統治的計劃,即“奉還大政”計劃。1867年7月23日,中岡盛太郎、坂本龍馬和後藤象二郎等與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舉行了“三棵樹旗亭會議”,以《船中八策》為藍本,締結了“薩土盟約”,以實現“奉還大政”的目的。盟約明確指出要幕府將軍辭職,把政權歸還朝廷,這一要求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歡迎,受到了富豪富商的支援。

    宮廷政變的發生

    “奉還大政”一經提出,迅速在日本政治界激起了強烈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力討幕佔了上風。於是,1867年11月1日,大久保利通與長州藩代表品川彌二郎和公卿巖倉具視在京都秘密商討王政復古,並決定於1868年1月3日發動宮廷政變,強迫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另一方面,討幕派也秘密商議從各藩抽調兵力組成聯合軍,準備以武力方式討幕。

    事情進展得相當順利,3日清晨,朝廷先以天皇的名義頒佈瞭解除德川氏親藩會津和桑名兩個藩的藩兵擔任宮廷諸門警衛職務的命令,然後在西鄉隆盛的指揮下,集結了薩、土、藝、尾、越五藩兵力,以守護皇宮的名義保衛朝廷,頒佈了《王政復古大號令》,發動了“王政復古”的政變。這次政變要求廢除朝廷的攝政、關白制度以及幕府的徵夷大將軍,規定“當前暫設Quattroporte、議定、參與三職”。

    實際上,這種要求就是要讓由幕府統治了近300年的日本回復到神武天皇創業時候的狀態,重新回到以往的幸福時光,所以叫作“王政復古”。但是,歷史的車輪始終是向前運轉的,而倒幕派也只不過是藉口回覆到人們想象中的幸福神武時代,進而呼籲眾人支援倒幕的。倒幕派實施的“王政復古”政變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建立了最初的天皇政權,確定了“一洗舊弊”、“百事一新”的施政方針。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王政復古”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宮廷政變。這次政變雖然粉碎了德川家族企圖繼續掌握實權的陰謀,宣佈新成立的天皇政府是日本唯一合法的政府,但實際上,初期的天皇政府只不過是改良派、大名和公卿的鬆散聯合,沒有從根本上建立新政府的統治機構,也沒有及時地明確統治思想,只是在形式上宣佈了天皇具有統治權,沒有更深一層地推翻幕府統治。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王政復古”並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但是從日本的歷史發展上來看,新政府的成立,仍標誌著武力倒幕派取得了初步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尾式牛舍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