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物理思維

    電現象是一種很早就被人們發現的自然現象,比如生物電現象等。

    最初人們認為電是一種流體,就好比人們早期有熱質說,把熱想象為是熱質的流體。

    根據原子論,很自然地人們會設想電也是一種原子,即存在攜帶電的最小單元。

    法拉第電解定律可以看做是電的原子學說的一個證據。在電解定律中陰極、陽極產生物質的量與透過電路的總電量是成比例的,這提示我們化學反應伴隨著帶電粒子的轉移。

    為了解釋金屬的導電現象(歐姆定律),洛倫茲等提出了經典電子論,即認為導體中存在大量叫電子的帶電單元,這些帶電單元在電場的驅動下做加速運動,然後會與金屬中的障礙物(陽離子)發生碰撞,最終完全失去碰撞前粒子所具有的運動狀態的資訊,在這個物理影象下,洛倫茲等可以解釋金屬的歐姆定律。

    洛倫茲(1853-1928)

    注意,在洛倫茲等的經典電子論裡,電子就已經是作為粒子存在的了,因為這個電子具有質量,在電場中被加速並按牛頓定律做加速運動。

    緊接著發生了兩個重要的實驗,使人們徹底接受電子是一種粒子。一個實驗是湯姆遜的電子偏轉實驗,湯姆遜用磁場和電場使陰極射線發生偏轉,並斷定陰極射線是一種帶負電的粒子,並測量出其荷質比(電荷與質量的比值)。

    幾乎與此同時,塞曼測量了金屬在磁場中光譜線的分裂,洛倫茲立刻基於自己的經典電子論解釋了塞曼的實驗,並計算出了金屬中電子的荷質比,然後發現這個數字與湯姆遜實驗中所測出的數字一致。

    這兩個實驗是完全不同的實驗,但基於相同的物理影象得到了相同的荷質比,這促使物理學家相信電子確實是一種粒子。

    根據原子論,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如果說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一個要素的話,那麼說明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部分。

    盧瑟福散射實驗示意。

    盧瑟福散射實驗說明原子中的正電部分是集中分佈的,我們稱其為原子核。現在電子就在空曠的原子裡運動,那麼它是如何運動的呢?

    根據經典力學,電子可以圍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但由於電磁相互作用太強了,電子在圍繞原子核運動的同時會放出電磁波,能量會很快損失掉,這造成原子是不穩定的,壽命只有10的-10次方秒。

    但事實上原子是相當穩定的,比如我們的身體裡面有大量氫原子,這些氫原子是非常穩定的,那麼如何解釋原子的穩定性呢?

    德布羅意提出了一種想法,既然電磁波(光)可以是粒子,那麼為什麼電子(粒子)不能是一種波呢?他管這種波叫物質波,物質波的波長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動量。

    既然電子是波,它就要滿足一個波動方程,而非牛頓定律,這個波動方程後來被薛定諤找到了,就是所謂薛定諤方程。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是粒子(因為它是點),但它卻由一個波函式描述,波函式的運動必須滿足薛定諤方程,及特定的邊界條件(邊界條件由物理問題本身給定),這樣氫原子的穩定性問題就解決了。

    氫原子的一個波函式ψ431,可以想象為在三維空間中分佈的“波函式的駐波”。

    電子的運動由波函式描述這一斷言後來被“戴維遜-革末實驗”所證實,這也是現在電子顯微鏡的物理學基礎。

    那麼電子是粒子?還是波呢?

    我的答案是電子是一種粒子,但它是由波函式描述的,波函式隨時間的變化遵循薛定諤方程,波函式的模方滿足玻恩的統計解釋,即波函式絕對值的平方正比於發現粒子的機率。

  • 2 # 愛較真的戴老師

    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1897年,湯姆孫首次實驗證實電子的存在,確認為一種微觀粒子。隨後根據德布羅意的提出的物質波理論,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

    1897年,JJ湯姆孫透過陰極射線管實驗,首先確實了電子的存在,他認為電子是一種粒子,並測定了電子的電荷與質量,該項工作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布羅意1923至1924年發表幾篇論文,提出了所有物質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在博士論文答辯中,當答辯委員佩林提問:這些波動性如何用實驗證實呢?德布羅意的答案是:可以利用晶體對電子的衍射實驗來證明波動性。

    很快,在1925年,戴維孫和革末就透過電子在鎳晶體中的散射實驗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驗證了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的正確性。同時JJ湯姆孫的兒子GP湯姆孫也採用獨立實驗證明了電子的波動性。戴維孫和GP湯姆孫等透過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而共同獲得了193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趣的是,JJ湯姆孫因為電子的粒子性獲得1906年獲獎,他的兒子GP湯姆孫因為發現電子的波動性也獲得了1937年的諾獎。現在量子力學認為,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性和波動性是互補的。

  • 3 # 吐槽癖

    電子不會獨立存在,只有在人去觀察時才有電子這種東西。緣起性空,電子不是本有的,它是一個透過向外聯絡而產生的新事物。在被觀察之前,它沒有以這種形式存在。物理學家在上世紀初的疑問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構成原子的不是東西,為什麼原子卻是一個東西?

  • 4 # s去丁邛r

    波,因為我們是在宏觀看它,如果你是光子,你看到的電子才是粒子,因為你很小。就像你看到河流是水波,但水也可蒸發為水分子一樣。

  • 5 # 天南海北2016

    電子是粒子,有自旋的物質波呈波粒二象性,有能量激發波和激發後其它量子糾纏的假象波呈波粒二象性。也是量子測不準的根源。其實運動中的萬物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都具是不勻速運動,不確定性,都測不準運動中的波性(流體),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所以說萬物是統一的規律,只是試測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原創量子相對論分析的結果,望指正。

  • 6 # 維度開拓者

    電子有質量、有電荷,電子是粒子這個沒有疑問。宇宙中的幾乎所有物質都有電子,假如電子不是粒子這個世界就是虛幻的了,沒有了實體。電子是波和其性質有點像波是另一回事情,就像男人有時候表現出像女人的一面,你就說男人就是女人嗎?也不能說男人既是男人也是女人。

    所以電子是粒子,明確無誤。現在的量子力學理論是建立在物質波的基礎上的,電子運動的狀態可以用物質波的函式來接近描述,注意是接近描述,不是完全是的意思,就是是模擬的。為什麼要模擬呢?因為人類還不知道電子的本質是什麼,電荷從哪裡來?還有自旋角動量到底是怎麼回事?本質是什麼。考慮到真空不空,電子在空間運動可能受到以太的影響,表現出波的性質。

    所以對於電子從其實體上說它是粒子,它的運動性質在量子世界裡可以用波來描述,而不是真的變成了波。

  • 7 # 太陽E10000

    粒子還是波,看定義而已。我們心目中的粒子是一粒芝麻,或者小了很多,但屬性和芝麻沒啥區別,扔出去,走一道拋物線,到最高點,開始下墜。但電子顯然不是如此,它像個鬼,忽東忽西跳動出現,無法像扔出的芝麻一樣精確預測它的運動軌跡,甚至因為它到處閃現的方式,這所謂運動也不是我們理解的一顆芝麻樣的微粒的運動。你只能說它在各處出現的機率,把機率用高低畫出來,就有了我們日常理解的水波的樣子,所謂波粒二像性,只是人們描述它這種既不是日常理解的波,也不是日常理解的粒子,但又跟兩者都有點像的特性罷了

  • 8 # 金童希瑞

    電子沒有體積與質量。

    電子是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我們不能用“經典力學”理解“量子力學”的概念。

    磁場裡光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伴生電磁波——能量。

    電磁波的傳播離不開金屬態氫離子“磁力矩”的共振,具有波粒二象性。

  • 9 # 江西簡先森

    進行了金屬光柵衍射實驗 發現了電子發生了衍射 衍射是波動的特徵另外,可測得電子在引力場下發生運動改變 這是粒子的特徵所以電子既是波,又是離子 這叫波粒二象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軍行感情基調是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