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兔

    因為,學校從來不在乎孩子的創造能力。

    我對現代的學校教育是極度失望的。壓抑孩子的天性,用那些垃圾知識使孩子失去創造性。等入到社會才發現,原來社會不需要這些低等知識。

    再重新梳理重新學習。真是誤人子弟。

  • 2 # 立恆語文

    要說清你的這個問題,首先得從現在學校語文學習的目的說起。中小學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換句話說,中小學的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走上社會或升入高一級學校後,會讀書、能讀書,能寫文從字順的、學習生活需要的實用類文章就可以了。至於詩詞創作等文學創作一類的能力不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不是中小學語文教學能做到的。這一點,只要你看看當今的一些所謂的培養文學家的學院的情況,就可明白,不必筆者多費口舌。

    其次,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初步的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唐詩宋詞自然是文學作品,透過精美的唐詩宋詞的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在欣賞方面給予有益的指點,並使學生獲益,那麼,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第三,中小學語文教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唐詩宋詞既是文學作品,也是文化經典,學生學習唐詩宋詞,除了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的鍛鍊之外,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也是一個必須要做好的任務。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也就算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至於其他方面還有什麼,就不屬中小學語文教學所要討論、所要承擔的東西了。

  • 3 # 飛魚勸學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背誦唐詩宋詞vs創作詩詞能力,哪一個更重要?

    實際上,這個問題涉及到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語文學科課程目標究竟是要求學生背唐詩宋詞,還是要求培養學生創作詩詞的能力?

    一、我們先來看看《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

    1.積累·整合: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透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2.感受·鑑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3.思考·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字展開對話。透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4.應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5.發現·創新: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

    二、《新課程標準》向我們傳遞了語文學科的目標導向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目標導向:

    第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首要目標。

    第二,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

    第三,對於像唐詩宋詞這類文化的學習,重在“認識”“吸收”“發揚”。

    第四,語文學科對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先於、重於對寫作能力的培養。

    第五,義務教育階段重在對文化的認識、感染,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高中階段則重在對鑑賞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第六,對語言的學習最終要落實到對語言的運用和實踐之上。

    三、語文不能把所有人都培養成詩人、作家、戲劇家、文學家

    如果把語文學科的目標培養僅僅理解為“詩詞創作”,那麼就顯得既片面又狹隘。說“片面”是因為,語文學科要培養“語言運用能力”除開包括“寫作能力”之外,還包括“交際能力”,即“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說“狹隘”是因為,語文是基礎學科,它所培養的能力是廣泛而基礎的,語文不能把所有人都培養成詩人、作家、戲劇家、文學家,而是要培養能夠接受文化、領略文化、展現文化、傳播文化的人。

    四、一切創造、創作都始於模仿,背誦唐詩宋詞既能認識文化、陶冶情操,也能給我們提供模仿的物件

    模仿,是一切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說,沒有模仿就沒有創新。如果我們不去學習唐詩宋詞,怎麼去了解詩、詞的寫作技巧和規律?而對唐詩宋詞的背誦,更多的在於領略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於培養對漢語文化的興趣愛好,在於鑑賞漢語文化的優美雅緻。因此,背誦唐詩宋詞不是和創作詩詞毫無關聯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背誦”是“創作”的基礎。

    總結:

    學生創作詩詞的能力肯定也是在語文學習的“目標導向”之內,但是,創作層次的要求肯定要高於認識、閱讀、鑑賞,學生要想真正提高創作詩詞的能力,那麼應該首先提升認識能力、閱讀能力、鑑賞能力。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說“只要求學生會背唐詩宋詞而不培養學生創作詩詞的能力”:

    1.這是一種“誤解”“誤讀”,兩者的關係是承接關係,緊緊兩聯;

    2.“創作詩詞”的能力要以“認識詩詞”為基礎,而“背誦”則是“認識詩詞”的重要方式;

    3.培養“創作詩詞”的能力只是針對少部分學生,而大部分學生只要求對詩詞能夠“認識”“閱讀”“鑑賞”即可。

    關注飛魚,關注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 4 # 江天廓

    先背唐詩宋詞,在於文化積澱和濡潤,好比建築大廈必須備足材料一樣。其次,唐詩宋詞有嚴格的格律,創作起來難度大,磨破腦子的,賈島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苦吟。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很浪漫的詩人,一生很愛詩詞,寫的詩詞語淺意豐,膾炙人口,聞名中外,他也不主張孩子們學寫古典詩詞。

    當然,文化積累不是顯擺與裝飾,而且為了繼承和運用,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再學寫詩詞就不再是難事了。

    另,題主所言似乎太絕對了,現實教學中不乏例外的,雖然中高考對詩詞寫作不作要求,但有的教師並不急功近利,敢於突破教學常規,大膽進行詩詞寫作教學的嘗試,詩詞對人的心靈調節、淨化與滋潤作用太重要了,開始引導學生學習與寫作詩詞,而且效果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會在乎女人是不是物質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