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王解史

    第一:曹操個人的志向有關,《三國志.武帝本紀》中有曹操的自述篇,曹操自述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其死後能夠在其墓碑上刻上漢故將軍曹操之墓。可見其忠漢思想還是很濃烈的,他曾經說過“國家若無孤,不知將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最初起兵,也是懷著興復漢室為目的的。

    第二:當時天下尚未統一,曹操也不能稱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本來已經使自己處於政治上的眾矢之的了,如若廢漢稱帝,必然引起天下討伐。當時天下尚未安定,即使曹操死前,西蜀劉備,江東孫權仍然沒有統一,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態。曹操不敢冒然稱帝。

    第三:曹操自身能力很強,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建安詩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政局具有極強的控制力,能夠掌控當時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面,他自然不願意冒然稱帝而將自己置於不利的政治地位。

  • 2 # 董狐筆

    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情,曹操雖未稱帝,卻給後代創造了篡位稱帝的條件。漢朝延續近400年,深入民心,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外戚與太監鬥法,何進招董卓導致天下大亂,但人心思漢,無論是十八路諸侯伐董卓,還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各方都是打著擁護漢朝的名義進行,而曹操起家,全靠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南方地區尚未平定,漢獻帝雖弱,卻極具利用價值,不可輕棄。再一個,曹操雄心萬丈,不滿足於做個北方王,他想的是做天下共主,皇帝這種虛名可要可不要,要當也得等到天下一統,自己功高蓋世的時候,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曹丕稱帝,就不必考慮那麼多,因為曹丕時代,三國鼎立形勢已成,一時半會改變不了,而跟隨曹魏打天下的功臣宿將,急需要封賞。曹操威望重,不賞也無妨,曹丕自己當皇帝,所有功臣也跟著進步,功臣們得了好處,曹丕得到了威望,皆大歡喜。

  • 3 # 嘉寧6

    實力不夠,沒有從上而下得到擁護,皇帝豈是這麼簡單就能當的?

    漢朝衰敗的根本原因就是貴族權利太大,漢武帝建設性的搞出了舉孝廉,想培養官僚階級,打壓貴族階級,但是殺了舊貴族冒出新貴族,治標不治本。西漢的滅亡就是王莽貴族勢力運作的結果,貴族始終是中央集權制度天然的敵人。董卓夠厲害了吧,他一琢磨,東漢每個皇帝基本都是被貴族階級搞死的,沒有一個活的長,雖然他手握重兵,但是瞭解了洛陽城裡幾個大家族,發現這裡面水太深,勢力不是能簡單用武力能解決的,於是拍板決定遷都長安。。。就這都被罵死了,到死都不敢稱帝。曹丕後來做了他爸不敢做不能做的事,結果呢,根基不穩,沒幾年就被司馬家搞死了,司馬家也是,晉朝被幾大家族把持,無力對抗北方外族入侵,最後搞出了五胡亂華。。

  • 4 # 買就跌賣就漲

    稱帝了怎麼挾天子令諸侯,那個時候誰稱帝誰亡得快。他後代稱帝都是實力已近強大了。不過三國演義感覺曹丕得位不真。連天地否嫌棄他,陰風陣陣啊。不過後面新拍的一部電視劇《虎嘯龍吟》主要角色之一,由李晨飾演。魏文帝,魏朝開國皇帝,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魏武帝曹操次子這部比較不錯最後他兒子當了皇帝,不過曹操也是一代奸雄。

  • 5 # 漁耕樵讀

    曹操無篡漢之名,行篡漢之實。曹操是一個絕對的實用主義著,從他用人方式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唯才是舉的人,對後世影響很大。在曹操稱王之前,劉備和孫權一定不敢稱王。曹操若不稱帝,孫劉更不敢。

    建安二十四年,樊城之戰爆發,關羽趁劉備取得漢中之際,圍攻樊城,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威震華夏。這時曹操面臨的形式很嚴峻,曹操甚至為了避關羽兵鋒,考慮遷都。

    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

    司馬懿獻計聯合孫權,孫權內部也吵的很激烈,有一部分認為不可以放棄孫劉聯盟,以魯肅為首(樊城之戰的時候魯肅已經死了,但是影響還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奪取聯合曹操奪取荊州,以呂蒙為首。但是司馬懿獻計用漢獻帝的名義把江南封於孫權,之後聯曹才佔了上峰。

    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呂蒙接管荊州防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關羽最終為呂蒙所破,敗走麥城。從這些事都可以看出來,不稱帝曹操的優勢很大。可以很靈活的處理各種關係,而且更加名正言順。佔有很大的主動性。

    在曹丕稱帝后,孫劉相繼稱帝,孫劉再不用顧及身份的問題。實際上曹丕稱帝正是孫劉想要看到的。

  • 6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1,政局不穩,他手下還有一幫死忠於漢朝的大臣們,比如說最為代表的荀彧,雖然他可以把他們都殺掉,但是那就會堵住納諫人的嘴角,也會鎖住人才過來投奔。這樣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幌子也會不攻自破,會被天下人認為他是竊取了漢朝的盜賊,這樣失去了民心對於他的宏圖大志有百害無一利!

    2,大家都知道曹操不光是個政治家,還是文學家,詩人,也特別尊重文人墨士,愛惜人才,倘若不是惹怒了他都會受到很高的待遇!比如說許攸,他本來在曹操手下挺好的,又跟曹操是發小,可惜惹怒了曹操當然結果就是被殺死了!也就是說,曹操不想揹負歷史篡漢的罪名,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後人,流芳百世,人歲數大的成功人士,無慾無求,都希望做到的,就像現在社會上人出了名掙了錢,都在做好事,這個基金那個基金,今天給那個小學捐款,明天給那個貧困山區帶去福利,說白了不就是讓大家更加的欽佩他,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嘛!

    個人覺得主要就是這兩個原因,曹操總體上說還是很偉大的,能夠統一北方,足以表現出他的睿智,用人方面知人善用,行軍打仗方面也是軍事家,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 7 # 雪狐圭垚

    謝邀!曹操是何等精明之人!稱帝對曹操來說那是易如反掌之事,然而曹操至死也不稱帝就是因名謄而是。眾周所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世人皆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而曹操在還沒統一天下的時候稱帝,對於曹操鞏固自己的勢力發展自己的勢為都是極為不利的。漢獻帝周圍還有自己的勢力,而這些勢力對漢獻帝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自己盲目稱帝,這些聰明人會把訊息提前透露出去,不旦是會導致天下人恥笑,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地方的勢力就會以清漢賊為名集結成一塊,螞蟻雖小,但如果是數量多了,也會咬死大象的。其實,後來曹操也想通了,漢相就漢相吧!只要自己的實力強大,就不怕他任何人!但是要讓漢獻帝完全聽自己的,光有強大的實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另外一個身份,想來想去,還是國丈這個身份比較好,於是就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曹操想保漢獻帝嗎?不是!曹操是想把漢獻帝徹底地把掌在手中,在朝堂上自己的話語權才能更有份量。三個女兒能保漢獻帝嗎?開什麼玩笑!最多也就能保漢獻帝不死而矣。至於自己身後之事,自己是管不了,能做到的,全做到了,不能做的,也做到了。試問天下名士,誰還言我曹操乃一漢賊乎?

  • 8 # 歷史扯吧

    曹操不稱帝,不是不行,不是不敢,不是時機未到,而是他根本不願揹負虛名。東漢末年以來,皇帝輪流坐,卻從來沒有坐過莊,當權者要麼是大將軍,要麼是丞相。曹操久居朝廷中樞,對這個弊病看得十分清楚。

    不稱帝,曹操就可以繼續穩莊,獨攬軍、政大權。而皇帝只是負責簽字畫押,地位看似尊貴,其實扮演的是丞相的私人文書。

    當了皇帝,就一定無法掌握朝政了嗎?那倒未必,魏文帝和魏明帝就做得不錯嘛。難道曹操會比兒孫們還要差?這裡就有曹操另外的考量了,為了監視漢獻帝,曹操先後嫁了三個女兒給他,而皇后曹節亦生育龍脈。

    如此,即使曹操不稱帝,將來繼承漢朝皇位的,仍然是曹氏一半血脈。而曹氏子孫只需守住丞相和魏王的頭銜,即可犄角互助,富貴百年。

    正是這個結果,曹丕最不願意看到。因為他想當皇帝,不想當國舅。所以,曹操一死,曹丕很快就逼迫漢獻帝禪讓。曹丕雖然也是一代文豪,論氣度還是比老爹差了一大截。如果讓東漢政權就這樣不陰不陽地維繫下去,說不定會有更理想的局面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寶寶更愛提前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