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催眠師駱駝
-
2 # 張英俊俊俊
首先,你發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認識到了不良情緒對人的生活工作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需要主動改善負面情緒。從這一點上看,其實你在認知上已經超過了許多人。
其次,情緒宜疏不宜堵,從心理學上講,情緒是很難控制的,我們充其量只能假裝自己處於某種情緒之中,想要總有良好的情緒狀態,還是需要正視它並改善它,你可以考慮如何去分析解讀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根源在哪裡,很多事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找人傾訴問題是個情緒宣洩的好方法,而且透過傾訴,透過組織語言去描述問題,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了解到,哦,原來我生氣並不是因為這件事,而是因為之前在另一件事上我已經不痛快了,那麼想改善情緒就不單單是解決直接誘因,更需要找著問題根源,試圖去解決它,如果自己解決不了,也可以尋求親近的人、更有能力和經驗的人,我們都是凡人,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惑和不解,儘管每個人的人生不盡相同,但有許多問題是共性的。有時候別人一句話就可能令自己困擾很久的問題迎刃而解。
然後,如果根源性問題很難解決,又想要改善情緒,那就首先要先明白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尤其是不良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其實世上的問題無非就兩類,我們自己可以改變的,比如今天我想穿哪雙鞋,還有我們無法改變的,比如太陽從哪邊升起。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問題,欣然接受自己無力改變的問題,清醒地辨別可以改變和無法改變的問題。不良情緒往往是由錯誤認知引發的,錯誤認知主要有三個特徵:
1.絕對化要求:比如“必須”、“一定要”等等。其實每一個客觀事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主觀意識而發生轉移,所以如果過多的關注自己的想法,“太把自己當回事”,就難免會陷入絕對化要求,一旦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就會產生不良情緒。歸根結底這種不良情緒是由自己產生的,並不是別人塞到自己腦子裡的。
2.過分概括化的評價:把“有時”說成“總是”
,把“部分”說成“全部”。比如經受挫折和批評之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己真的是一點長處也沒有麼?恐怕不是吧,就算此時長處沒有被發覺,也不代表以後不能有突出的方面,只是因為面臨眼前的矛盾問題就陷入了錯誤的認知,一旦改變認知,辯證看待分析問題,就會坦然很多。
3.糟糕至極的結果: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麼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最後,如果透過自己和親近的人仍然無法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也可以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當下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是心理亞健康的人,恰恰是頭腦清醒,能積極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人,才會及時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並得到最高效科學的解決。
-
3 # QiyuYoga空間
大多數人都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並且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什麼?甚至情緒是如何發生的,情緒是我們感受的來源,讓我們和外界連線,感覺器官是人體的感知系統,沒有好壞,所以,情緒也會有不同的面相,積極和消極的,喜歡或不喜歡。我們很容易因為對情緒的感受而進行評判或者產生肢體上的行動,對於一些導致我們不開心的情緒我們稱為負面情緒,卻很少真正的去透過觀察感受自己情緒的來源,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分離開來。事實是,沒有什麼正面或負面之分,所以的情緒都是自我認識的一種媒介。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當我們允許情緒的河流自然流動的時候,我們就會透過情緒更加的瞭解自己,引導自己不斷的邁向平靜。
每一種情緒就像一個郵遞員,那個郵遞員就來自於你的內心,如果我們好好對對待它,理解並接納它,它自然而然就走了。
相反,如果你關門不接待它,他就會一次次的不請自來,就像一個送快遞的:如果你沒收到,他就得一趟趟的送。如果你關著門,他就得敲門。白天你不接收,他晚上還會再來。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沒有任何的評判和分辨心,為了慢慢的適應社會,我們開始用外界給我們的標籤來自我認同,我們會認為那就是我們自己,自己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當自我意識被外在的程式所制約時,我們對不斷的在生活中重複同樣的路徑,在努力的過程中迷失著,恐懼得不到,嫉妒別人有,而完全的失去和自我的連線。
關於自我的天賦,我們毫不知曉,有些人成為畫家、調香師、音樂家,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天賦,發展自身在某一個感覺系統的特長,這是我們生命內在的真實表達,也是我們自我精神慾望的種子,也是這樣的慾望帶著我們去經驗不同的情感,所以,所有情緒產生的地方時我們需要平衡或者是自身的凹點,我們要嘗試看到並作出修正,當我們不再抗拒,生命的種子會讓我們發展出不同的生命潛能,情緒引導我們探索自我的方向,幫助我們認清自己。
這個世界用外在的不平衡告訴我們要修正內在的不平衡,當我們透過不同的情緒體驗看到內在的不平衡,並且能夠透過覺察並修正好,我們就會在情感的世界裡平衡而又愉悅。
中醫中講過七種情緒:恐懼(恐)、憤怒(怒)、創傷(驚)、擔憂(憂)、悲傷(悲)、壓力(思)和興奮過度(喜)
越大的情緒,包含著越大、越重要的資訊,
如果你不看見、不解讀,它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
因為它包含著我們內心的重要需要。
所以,如果你處於情緒中,先不要自我批判。嘗試先在這樣的情緒當中停留一會,這絕不是什麼壞事。接下來,讓我們來幾個比較典型的情緒,帶給我們的真實體驗是什麼:
例如:
解除習慣性壓抑的方法是
努力的覺察和區分,過去(童年)那些“不得不”的壓抑。然後你需要明白:
我現在已經成年了,我真的還需要這樣嗎?現在我的力量與能力,比過去的自己大幾十倍。我已經有能力去改變,有能力真實的表達自己了。
如果我們還願意承受壓抑,那也要接納自己暫時就是這樣的。不要自責和自我傷害。害怕、壓抑的慣性是客觀存在的,解除任何一個習慣都需要時間與力量,不能一蹴而就。
平衡憤怒情緒的方法:
(大家可以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引導自己內心的釋放)
我深愛並接納我自己,雖然我對自己和他人感到憤怒,我依然深愛並接納我自己,從我最深的層次,從我第一次感用憤怒表達我的感受開始,現在,我選擇放下所有用憤怒表達的需要,
我選擇讓自己感覺更好,接納我因為無助無力而引起的憤怒,我原諒我自己一直困在那裡,我原諒我自己用憤怒攻擊自己,也攻擊他人,我原諒他人激怒我,並感謝她們讓我看到自己的無力,我選擇看到自己的無力,並且用新的方式支援著自己,我選擇回到我的力量裡,我相信我的力量,並且感謝幫我祝我的人。
同時可以加一些身體上的練習!
回覆列表
很好的問題。如果可以意識到情緒來了,做幾個深呼吸,覺察清晰背後的動機,這個時候,情緒就有可能消失。
每天練習靜心,對會對管理情緒有幫助。
從家庭系統排列的視角,情緒可以分為原始情緒、派生情緒、轉移情緒。有很多自己體驗到的情緒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可以是家庭成員轉移而來的。認識到這一點,也會對情緒管理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