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love2018

    在我這個地方沒有我在新疆新疆這個地方是就是五湖四海的朋友,就住的人比較多元化一點,就是各個地方的四川的,湖南的,浙江的,什麼山東的?嗯,有些也是什麼上海的e都有很多很多,所以在我們這沒有特別大的講究,說過年一定要給老人磕頭,然後拿紅包我們這裡沒有,但是我們這裡就是大年初一,可能很少出門拜年啊,就是出門走動也會是到最親近最親的人,那裡啊,大年初二,我們都會集中的去,有老人的地方那拜年,然後大年初三初四就是親戚走動呀,朋友走動呀

    我覺得磕頭拜年也沒有什麼,然後對我來說那都是長輩和最親的人,其實老人因為他們那個時代就那樣的嗯,所以磕頭沒有什麼嗯,那是一種孝道,也是一種尊敬,我覺得沒有什麼,有時候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啊,而且老人也會有那種孩子對她愛的那種滿足,因為有時候你不做,可能是你的接受的教育的那種感覺,但是老人會覺得你是不是嫌棄你是不是不愛他了?

    所以到一個地方我們就去理解和尊重他的一些習俗,或者是一些習慣這樣子對大家來說都很好

    過年就是要高興,就是要團圓,就是要去表達愛和接受愛

  • 2 # 環環廣場舞

    我是吉林的,以前有,現在個別的還有過年給長輩磕頭的,但大多數人過年都不磕頭了,除非是給長輩祝壽的時侯還都磕頭。因為風俗也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

    但無論怎樣變化,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不會變的,現在雖然不磕頭了,可是孝敬老人是沒有變的,晚輩們都用另一種方式來孝敬長輩,比如,給他們紅包啊,買他們喜歡的衣服和愛吃的禮品啊,和他們親親熱熱的嘮嘮家常磕啊,陪他們玩玩他們的愛好啊等等。

  • 3 # 修言2

    只不過 不是全部的長輩都要磕頭

    歲數大的 且輩分高的 要的

    這是尊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即使不是自己的家族 也要的

  • 4 # 西涼之翼

    過年給父母磕頭的習俗,我家一直都有。

    現代人平時因為工作、學習、家庭等等原因,一家人基本上很難聚在一起,父母、兄弟姐妹平常都是用電話來交流、問侯……

    做為一個70後的中年人,在我的記憶裡最難忘,也是最懷念的,便是小時侯過年的情形了。

    那時的我不滿十歲,父親因為工作調動,去了外地,母親不但要工作,還要照顧我們姐弟四人,那一年,母親的月薪是二十幾元,父親也只有五十元左右,加起來一共七十幾元,要養活一家六口人,那一年是一九八二年。

    直等到大年三十那一天,父親才放下工作,風塵僕僕的趕了回來。

    在哥哥的慫恿下,我打開了父親的大提包,看到了我們夢寐以求的鞭炮……

    現在每每想起那個時侯,心裡都會感慨萬千,感慨的是,那時家裡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卻其樂融融,幸福感很足!

    尤其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當時鐘敲響十二下的時侯,我們拉著父母,讓他(她)們端坐在椅子上,然後,從大到小,姐弟四人依次向父母行跪拜之禮,嘴裡還喊著“過年好!”然後,每個人都會得到幾角錢的壓歲錢,開心到爆棚!

    現在想想,我們真是太不懂事了,只顧著自己開心,卻從未留意到,父母的髮梢已經變灰了……

    如今,我們懂事了,可父親已經永運的離開我們了……

    朋友們,珍惜和親人相聚的每一刻吧,因為,在這世上真正愛你、疼你的,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親人……

  • 5 # 省金格格

    我家現在還會有這種拜年方式,就只是圖個熱鬧。很懷念小時候的年,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忙著準備過年的東西,吃食。

    記得小時候初一跟著爸爸媽媽去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還要說吉祥話最後要壓歲錢哈哈,一大家子在一起沒有手機的介入,談天說地,真的好熱鬧。

    現在還會到年大家聚在一起,我的爸媽都變成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大家還是會把孩子們聚在一起給長輩磕頭拜年要紅包。因為總感覺現在的年一點年味都沒有所以就那孩子找點樂子,來回味小時候的年味。孩子們也喜歡這種熱鬧。

  • 6 # 菇布子明

    我家從我往上數,八代都是農民,到我這才認得幾個字。我來到這個世上,長輩中只有奶奶,父母。我家兄弟姐妹八個,全部是散養的,一家人辛苦勞作,勉強維持溫飽。所謂倉廩實而後知禮節,古人的話確是誠信無欺。奶奶年老,且雙目失明,家中孩子眾多,能餵飽這麼多張嘴實屬不易。父母整日勞作,少有餘閒。對於我們勞動人民,高大上的禮儀教育,一如陽春白雪,不知云何。所以即使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春節,最高興也最溫馨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頓除夕年夜飯,餐餘的節目是奶奶包個一角錢五分錢的小紅包,放在孩子們的枕頭底下過夜,讓她的孫輩有些新年的喜慶。孫輩們醒來,見了紅包,羞怯地減著奶奶,拉拉她的衣襟表示感謝,一切都純樸自然,沒有跪拜拜年的儀式。父母難得清閒,新年的熱鬧喜慶,讓他們心情放鬆,他們摸摸男娃的頭,揪揪女娃的辮子,表示新春的祝福和對孩子深切的愛。我父親對我奶奶極其孝順,全家的收入都是奶奶掌管,他們母子感情極深,爺爺早死,母子倆是真正的相依為命。父親初一起來,都要到奶奶床前說一套新年的吉利話,但沒有跪拜,在我的印象裡,這種儀式感很強的跪拜賀年,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的新年真的不缺快樂、愛、滿滿的溫暖和親情。

  • 7 # 七零後的夢想兵途

    現在不磕了,小時候記得早上拜年,拜到老輩那兒時,好多小輩都等著聚齊了給老輩磕頭,一跪一大片,五六十歲的給八九十歲的磕頭,傳統禮節真在消失,是該挽救的時候了!

  • 8 # 來取笑

    近幾天微博上有人在講:“北方人認為過年給長輩磕頭是一種優秀的傳統習慣。” 我首先宣告,我是北方人,雖然不是宗教人士,但我也不認可 這是一種北方人的傳統習慣。

    關於過年給長輩磕頭的習俗,只在清朝年間興了一陣子,因為華人自從兩千年前有了條凳、椅子,不再席地而坐後,就已經開始改用抱拳作揖禮,再後便是點頭、鞠躬禮。當然,有以下重大情況,仍要沿用下跪磕頭的“舊時之禮”,如:叩賞(磕頭謝賞);叩奠(叩拜祭奠);叩請(真誠而恭敬的祈求);叩懇(央求寬恕、施捨);叩謝(對免罪、原諒、寬恕、恩情致謝)。解放後,新社會新國家,破舊立新,移風易俗是必須的,至於拜年的祝福、問候語只一句:過年好! 而且無分男女老少,大家互致問候,如果相互握握手的話,就感到很親熱了。再後來,一代更比一代強,尤其農村,老年人還要靠年輕人扶養或照顧,就更無必要過年給老人磕頭了。更別說跪拜禮,拱手禮也都免了。

    改開以來,很多人有錢了,所謂“禮義興於富足”,開始在農村的個別地方 形成了過年給長輩磕頭拜年的禮節,其性質無非是“叩賞”或“叩謝”。大體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單純磕頭(單叩首)。一般情況是 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ⅩX拜年。”孩子要先說句:“給Ⅹ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再觸地,完成磕頭動作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孩子,起來吧。”再是要給孩子“賞賜”,如小禮物(壓歲錢),“頭”是不可以白受的!如果拿不出禮物,要在孩子說磕頭 還未下跪時,趕緊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

    二、一拜一叩。成年人給長輩磕頭拜年,一般情況是 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報完自己的輩份和名字後接著說:“在這給XX您磕頭了。”再屈膝下跪磕頭; 長輩若接受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是要給紅包的,而且還要說句:“拿去買條煙”或“買雙鞋”之類的客氣話。否則(不想破費或表示謙虛),就要在晚輩作揖後,趕緊說“不必磕啦” 或“免了吧”之類客氣話,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 以阻止其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 那就要掏錢。

  • 9 # 小白遊九州

    我們這裡已經沒有了,不過都是在除夕等到零點後面,第一時間去向自己長輩拜年問候,先跟自己最親的身邊人,然後在電話問候下其他長輩,之後再會在正月上門拜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魚米線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