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知先生

    此句來自唐朝皇帝唐宣宗李忱的《吊白居易》,全文為: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為一位詩人作悼亡詩,這在古代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見唐宣宗李忱對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對其詩的喜愛。

    白居易,字樂天。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這句話讚美了詩人生前不計名利、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思想性格。

    他像天上浮雲一樣,飄然不定,但又無處不悠然自得;

    而這正是因為他體會到道家“無為”的大道之心,所以他以“樂天”為字自勉。

  • 2 # 約讀書房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詩句出自唐宣宗李忱的《吊白居易》,全詩原文如下: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是唐宣宗李忱寫的悼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身為一國之君,為一位詩人寫悼亡詩,這是在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事。不過宣宗是個非常熱愛詩歌的皇帝,也有一顆文藝心,自己也會寫一些詩,《全唐詩》至今還有收錄的宣宗的六首詩作。所以不難理解宣宗會對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白居易有著極高的崇敬之情。

    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後,把持朝堂的幾個宦官認為還是光王的李忱比較容易控制,便擁立他即位,可是沒想到之前當王爺只會玩弄筆墨的李忱,上任之後卻展現了極強的執政能力。整頓吏治,結束“牛李黨爭”,昭雪甘露之變冤案,收復失地等等。那李忱當了皇帝就不喜歡詩歌了嗎?顯然不是!

    宣宗登基後五個月,即公元846年八月,七十五歲高齡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長逝。唐宣宗在宮裡聽到這個訊息後不勝悲悼,本來想著忙完朝堂上的一段事務後便請白居易入宮請教詩文,沒想到白居易就這麼走了。於是唐宣宗以一往深情,寫下了這首七律《吊白居易》。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是這首詩的頷聯。眾所周知,白居易,字樂天,宣宗以巧妙的手法將詩人的名號化用在頸聯中形成了工整的對仗。

    浮雲不繫和造化無為則是誇讚白居易的人生態度和處世態度。浮雲出自孔子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白居易及第授翰林學士後因被皇帝賞識又被擢升為左拾遺,按理此時白居易富貴坦途就在眼前,只要老老實實的聽唐憲宗的話就好了,但是白居易卻屢屢之言納諫,寫下了很多的諷刺時弊的詩文,這下子就惹皇帝不高興了,之後便找了一路貶謫江州、忠州。但白居易不以為意,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隨遇而安,還寫下了赫赫有名的江州司馬青衫溼的《琵琶行》。

    關於白居易的名號還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據說白居易出到長安時, 曾攜帶所作詩文去謁見前輩詩人顧況。 顧況看著詩卷上 “居易” 這個陌生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啊! ”說著,開啟詩卷來看,頭一篇為《賦得古原草送別》 ,當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兩句詩的時候,顧況大為讚歎道:“有句如此,居亦不難。”在顧況的鼓勵和推薦下,年輕的白居易開始聞名天下。

  • 3 # 臥冰踏雪

    眾所周知,“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出自唐宣宗詩《吊白居易》。

    一個新登基的皇帝,給一箇舊朝的貶臣加詩人寫弔唁詩,的確少見,這也充分說明白居易在當時詩壇的地位和新帝對白居易的崇拜。

    有了這個前提,那麼這首《吊白居易》的頷聯就不難理解。愚下以為這是新帝對白居易一生行為,性格,作風的肯定和讚揚。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強調詩歌“緣事而發”,“補察時政”,寫了很多針對時瞥,鞭韃時政的詩,因此得罪了前帝,多次被貶,流落異地,可白居易天馬行空,隨遇而安,豪放開朗。

    這兩句詩恰恰是對白居易一生瀟灑,狂放,豁達,,敢於抨擊時政,敢於諫言,耿直個性的描述,評價,褒揚。

    水平有限,理解尚淺,勿噴。

  • 4 # 吃素的穿山甲

    這是唐宣宗李忱為白居易寫的悼亡詩《吊白居易》中的頷聯,一國之君為一位詩人寫下這樣的深情哀婉的悼唁之作,字裡行間的情真意切溢於言表,實在難得,不僅表明了唐宣宗對白居易其人其詩的高度推崇,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唐朝文化的開放寬容,要知道白居易可是寫了不少諷喻詩,極盡譏笑嘲諷之能事。全詩摘錄如下:

    《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一頷聯把白居易的名字無縫鑲嵌在其中,其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信手拈來而又精妙至極,世人大多對此解釋為浮雲造化都留不住白居易,表達了唐宣宗對白居易的思念之情。但仔細揣摩,這樣機械的想當然的解釋看似有理但實為不妥,很顯然地割裂了全句乃至全詩的整體性,在我看來,更多的是透過對白居易名字合理詮的深度釋,對白居易一生歷程和個人品格作了一個整體性的論述,表達了對白居易人格的褒揚與讚美。

    浮雲不繫名居易

    “浮雲不繫”是對白居易一生的總體概述。白居易官場生涯浮浮沉沉,在長安、江州、杭州、洛陽、蘇州等地輾轉漂泊,後於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在洛陽病故。他年輕時曾以詩拜訪當時的社會名流顧況,顧況曾拿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而後讀到他的“離離原上草”一詩時,不由改口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而縱觀白居易的一生,當得上“居天下亦不難”。而唐宣宗即位後不久,白居易就已病故,他們倆沒有多大君臣之間的交集,但白居易的詩作在當時婦孺皆知唐宣宗肯定早聞其名,對其詩也不陌生,而唐宣宗在吊白居易時,用“浮雲不繫”四個字概括其一生,可謂妙絕,既迴避了白居易在官場沉浮中是是非非的“官方定性”,又準確地表達了白居易一生那種浮雲般的無拘無束從容歲月。

    造化無為字樂天

    “造化無為”是對白居易人格的高度褒揚。白居易一生忽上忽下起伏不定,但不管處在政治中心還是偏僻之地,白居易都是不改其本色,在其位謀其政,始終秉持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安身立命的原則,無論順境逆境,從不怨天尤人,都是一副安之若素的姿態,“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觀其一生,從早期有為的“憤青”性格到暮年無為的“閒適”追求,這種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的樂天安命做派,確實透露出道家“無為”的底色。其實所謂“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爭、不亂為、不添亂,也就是順“道”而為。這種“道”正是造化的精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不刻意追求“逆天改命”,而是自得其樂地“順天應命”。在唐宣宗眼裡,白居易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那種“造化無為”的至高境界,以致於到了“與天同德”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的方向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