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錯峰成長

    奚派老生風格主要體現在“唱”上。講究字韻,以字來定腔,以情來行腔。老人們常說奚派耍著唱,耍板耍腔,氣口運用比較多。也算是規範嚴謹的一類。

    奚嘯伯本人知識淵博,藝術修養高,所以舞臺表演清新脫俗,氣質典雅,深沉文靜,細膩委婉。

    演唱儘管嗓音音量不大,但是很有韻味,悅耳醇厚,清晰可辨,有“洞簫之美”

    大弟子歐陽中石是大學教授,,再傳弟子當屬張建國,以及湖北的李小蟬。

  • 2 # 不止看戲

    如果說奚派老生的唱腔特點是怎麼來的,還得分析研究一下。奚嘯伯是京劇後四大鬚生,言菊朋的弟子。所以我們聽早起的奚嘯伯的唱段的話,言派的味道非常濃。正要出名的時候,餘叔巖先生又特別看要他,和他一起演戲,甚至給他說戲,自然而然地,奚嘯伯又吸收了不少餘派的特點。 加上奚嘯伯特殊的嗓子,腦後摘音,“一”音特別好,非常亮,所以奚嘯伯發揮自己的這個特點逐漸形成婉轉細膩、清新高雅的特點。奚派名劇《范進中舉》《白帝城》,很多唱段都是“衣七轍”,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以免展示給觀眾。 另外,奚嘯伯對字的處理也很講究。比如《范進中舉》中,“我定下文題叫八十股”,中有9個“考”字,這9個考字,每一個都有變化。現在京劇舞臺上的奚派老生,年齡大一些的有張建國,但是現在已經演出越來越少了,正值舞臺青春的有張建峰,兩位不但演戲,也樂於積極的投入到京劇藝術的傳播中。

  • 3 # 魏青衣

    京劇老生行當中的奚派創始人是“後四大鬚生”之一的奚嘯伯,奚嘯伯的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一大基礎,兩大流派”,分別是以老譚(譚鑫培)派為基礎,以言(言菊朋)派和餘(餘叔巖)派為借鑑。

    奚嘯伯很善於將其他流派的優秀特色融入到自己的藝術特色中,而且他的路子寬,各派的戲他都演,但又賦予了自己的風格,使觀眾可以得到一些與別家不同的藝術享受。

    奚嘯伯很講究“嘴裡”“字眼”,又有一套比較系統的演唱理論和方法。例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等。此外,“要板”處理“過門”、“趕板奪字”、運用氣口等等,也很有講究。

    再加上他那種浮雲掩月、聲如洞簫的嗓音,雖窄小而能夠達遠,雖幽暗而柔潤。尤其老生所特別需要的“衣齊”“人辰”一類的轍口,是他的特長。所以,集中起來,自然地形成了他那“委婉細膩、清新雅緻”的藝術特色。

    奚嘯伯的演唱,最早完全是宗法譚派。我們知道,譚派的藝術特點是“規範而優美”,在落落大方中顯示出藝術的技巧,在樸實無華中顯示出醇厚的韻味。

    每提起譚派來,奚嘯伯總說:老先生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信手拈來,哪兒都有戲,隨便一個小腔,都可以唱出人物。說的時候就常常以《罵曹》裡“丞相委用恩非小”的這個“非小”為例。

    他認為這樣唱不只是唱得乾淨明快,主要的是顯出了禰衡這個人物狂傲不羈的性格。他對譚派的這一點體會,可以說是相當深刻的。稍微往後一點的時間,言派、餘派的東西就大量地進入了他的藝術中來。

    奚嘯伯和梅蘭芳合作次數最多。最精采的合作戲是《二堂舍子》。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他總是傍著梅蘭芳的。在名家的直接薰陶之下,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象《二堂舍子》這樣一出比較“溫”的戲,他卻演得很感人。

    解放後,他和梅蘭芳又合作演出這齣戲。有一次,梅蘭芳滿意而親切地對他說:“嘯伯,你這個戲可真成熟了。演出的當時,我們都不象在演戲,簡直就是自己的事,我們都似乎置身於生活之中了。”

    從梅蘭芳的這段話可以想象,他們的合作是非常的精采。只是可惜那時沒有錄象,更遺憾的是連他們合作的錄音也沒有。

  • 4 # 明揚51

    談談我對奚派老生藝術的看法。

    奚嘯伯,祖姓喜塔臘氏,滿族正白旗人。其祖父曾任前清文淵閣大學士,其父精於書法繪畫,也曾為官多年。 奚嘯伯自幼愛好京劇,青年時期經常出入北京各大票房,1929年正式下海。改乳名”小白“為嘯伯,意為”愛唱的人“

    能與馬、譚、楊並列四大鬚生,奚嘯伯先生所創“奚派”在藝術上自是有其獨到之處。其特色簡而言之有以下幾點:

    第一:本質。源自言派。

    宗法言派的委婉曲折,吸收馬派的華麗,就是用馬派唱法唱言派的腔。

    言菊朋素與奚家往來甚密,奚嘯伯也常去言家聽言菊朋調嗓,而言也對年幼的奚嘯伯十分賞識。奚嘯伯11歲正式拜在言門下為徒,從耳濡目染到耳提面命,以言派為開蒙的奚嘯伯自幼打下的就是深深地言派烙印。以奚派代表劇目《哭靈牌》為例,奚嘯伯之前以言派最具特色,現在這齣戲言派已經唱不過奚派了。但奚的嗓音條件並不同於言的窄而細,照搬照抄並不適合奚嘯伯的自身條件。後經餘叔巖悉心指教,並巧妙地借鑑吸收已大紅大紫的馬連良的行腔特色,用馬派華麗、瀟灑、靈動帥氣的唱法去唱言派委婉曲折略顯奇異的唱腔,並加以”柔“化,逐步確立了奚派老生藝術特色。

    第二:特色。以幽、悠之音達洞簫之美。

    奚嘯伯嗓音條件一般,特別是音量較弱,這也促使他傾畢生精力,形成了一套”以字定腔、以情行腔“為原則有系統有法則的演唱學問。不以高門大嗓、酣暢淋漓取勝,而是另闢蹊徑,寧靜悠遠深沉綿長,吐字遒而不濁,行腔新而不俗。達到了清晰悅耳,韻味醇厚、回味深邃的藝術境界。長於表現悽婉、哀怨的人物形象,如他的《范進中舉》、《白帝城》等戲中的演唱,如泣如訴,悲愴淒涼,直如鶴唳九霄,感人肺腑。特別是在《范進中舉》中塑造的落魄文人形象,入木三分。此戲奚派之外再無其他流派敢動,蓋因誰也唱不過奚嘯伯。

    第三:風格。精緻委婉,雅緻文靜,別緻新穎,細緻嚴謹。

    出身書香門第的奚嘯伯,知識淵博,在歷史、文學、書法等領域有很高的修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他的唱腔藝術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舞臺上的奚嘯伯,氣質脫俗,清新典雅,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講究四聲音韻,吞吐收放法度嚴謹,運用準確適度。不論唱唸入情入微,字字入耳,聲聲送聽,清晰鏗鏘,絕無半點飄音倒字、馬虎潦草之處。

    第四:戲路。唱唸為主,做打稍遜。

    奚派藝術特色集中體現在唱唸上,他畢竟不是正式科班出身,做、打併不是他的強項。但並不影響他對藝術完美的追求。曾言”《定軍山》這齣戲我可以一輩子不唱,但我必須要學會。“憑藉著驚人的毅力,掌握了這出繁難的靠把老生重頭戲,其所下的功夫可想而知。

    第五:傳承。日漸式微。

    與風行的餘、馬、譚、楊相比,奚派與言派一樣,逐漸淪為小眾流派。其子奚延宏、孫子奚中路均未能承其衣缽,改工他行。弟子中蘇成龍、孫寶成等領會甚多,這二位也是我明場看過的兩位正宗奚派傳人,特別是原屬天津京劇三團的蘇先生,80年代初時常觀看。而石家莊京劇團的孫寶成先生我曾有幸看過他的《范進中舉》,也是由奚延宏配演的胡屠戶,甚是精彩。中石老人頗具神韻,但畢竟不以唱戲為主業。

    再傳弟子中以張建國為最佳,其他如建鋒等轉以”翻嘎調“、”飈高音“為賣點,奚派特色早已所剩無幾了。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而已。

  • 5 # 自得騎樂1999

    記得看過一個人寫的介紹張伯駒先生的文章中就有這個問題。張先生就對說某某某唱腔有什麼特點很不以為然。他說,餘叔巖先生的唱腔有特點嗎?他就是在規規矩矩的唱戲。我看某些人所謂的特點其實是毛病。言菊朋還是票友時,學的老譚派,下海後,嗓音不好,唱不了譚派,又要照顧一班人,只好利用自己的嗓音取巧,被後人推崇為言派了。我覺得張先生說的在理。唱戲就要規規矩矩,該是什麼就是什麼。現在這些所謂的京劇流派基本上都是後來者強加於人的,而那些開宗立派者本人倒很不以為然的。記得馬連良先生就對他的學生說過自己最滿意的是年輕時唱的那些,而對老了以後的唱的就不以為然了,好學生多學自己年輕時的唱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裝修甲醛需要釋放多長時間才可以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