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和正心心理

    逆反心理這個在以前是“青春期”的專有名詞,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在小學二三年級孩子的身上了。這可能與青春期提前有關,也可能與社會環境變化以及孩子所接受到的資訊有關。

    說到孩子逆反心理,我想到一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因此,“逆反”這個現象的出現我們不能孤立的從孩子身上去看這個問題。這其實就是親子互動的一種現象。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孩子覺得受控制、不舒服就不願意那麼做,因此就有逆反心理出現。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去承認一個被大家忽略,也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孩子得到的愛大部分都是有條件的、沒有尊嚴的愛。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生存能力,什麼事情都需要依賴父母才能生存。這時候,他們就需要討好父母,順從父母,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不然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說“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害怕父母的拋棄,所以只能壓抑自己的喜好和選擇。除了這種威脅以外,家長常常會假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你知道我為什麼打(罵)你嗎?如果我今天不打(罵)你,你就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此時家長的言行是矛盾的“傷害是為了愛”,如果是真愛,家長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來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家長對孩子的懲戒其實在宣洩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當做踢貓效應的那隻貓。

    有時,家長與孩子就處在競爭關係中。家長也有內在的孩子的部分,比如說累了需要休息,心煩的時候需要一個人靜靜,也希望追一部劇、刷一下朋友圈放鬆一下,而這時孩子不知趣的來打擾你,你內子的孩子就覺得你想要的東西被搶走了,因此就會跟孩子生氣發火。但是,在這場爭奪戰中,孩子往往需要迎合父母,好像父母陪孩子玩是對孩子的施捨。

    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他們覺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可以單飛了(這種感覺僅僅是一個錯覺,他們很多事情還是需要依賴父母),開始學會主張自己的權利。這時候的父母看到孩子不再順從的時候,就越擔心孩子會出亂子,控制越近,父母越控制孩子越掙脫。惡性迴圈就這樣開始了。這是家長覺得孩子逆反的原因之一。

    其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道理可講。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表現。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提高,邏輯思維已經產生,他需要找人來辯駁,來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是最好的任選,因為他不要承擔什麼嚴重的後果。

    其三,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與認知的發展不匹配,這時期的孩子內心動盪不安,這樣的情緒波動就會引起其他行為上的波動,例如學習成績下降、不願意上學、沉迷遊戲等。家長出於關心,會用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孩子,那些事情都是小事情,並且告訴孩子應該要怎麼做。家長站在真理和道德的制高點俯視孩子時,必然導致孩子內心的不滿,他們更不願意和家長說。他們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世界上沒人能懂我。孤獨,憂鬱就成了他們對自己的定義。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先建立關係,再解決問題。也就是家長先不著急和孩子講道理,不要著急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而是先從內心關心孩子,與孩子保持情感上的聯結。去理解孩子那些看似怪誕行為背後的原因,寬容以待。當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近了以後,孩子的逆反表現就會所有下降,他們很多心事就願意和你說,這時候在透過提問引導,引發孩子去認真思考自己的問題,陪伴他,讓他自己去探索和尋找答案。

  • 2 # 話說心情

    逆反心理的現象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

    像小孩子和父母頂嘴,是不是逆反?

    像小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了,是不是逆反?

    小孩子想做自己的事情了,是不是逆反?

    ……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逆反心理的一個表現,大家一聽到逆反心理,馬上會升起糟糕、壞了,孩子出問題了,實際上根本就不瞭解孩子。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一聽到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時候,心裡就產生“出事了”的想法呢?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對逆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人與人之間相處,會不會完全的認同?根本不會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彼此不認同是正常的事情,但為什麼彼此之間不說逆反呢?這種不認同與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認同有什麼本質區別嗎?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是因為彼此的角色不同,然後就隨意的找一個名詞過來,一顯示自己研究有成,二顯示自己懂得多,或許我個人這話說得有點酸啊。自己不是什麼心理學家,教育家,不過實在是這個逆反心理的說法給大量的家長和孩子造成了莫大的困擾。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逆反心理的出現是一件好事情!

    因為我們沒有對逆反心理的產生做出正確的認識,所以誤認為逆反心理不好,事實與此完全相反的。

    最開始,孩子對我們父母有非常強烈的依賴感,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父母來完成和指導,所以孩子對我們是十足的依賴和信任。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大概在5、6歲左右的時候,大腦的前額葉開始發育,在思維上面產生了比較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觀念。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已經發現他們會不大聽我們成人父母的話了,孩子的觀念與父母之間的觀念開始有所衝突的部分出現了。

    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古人在這個時候還專門給孩子們進行“開筆禮”,表示他們開始在思考了,要學習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了。

    而我們現在大家是什麼心理呢?可能孩子有點不聽話了。這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思維和心理的發展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才會說孩子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真相其實是孩子獨立思維、邏輯思維的發展,是孩子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的開啟。所以,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我們父母不應該去擔憂,而應該去慶幸。

    這個階段的孩子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前額葉,也就是他們的額頭,一般來說額頭寬闊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和格局都會很大,額頭偏小的話,思維可能就會受到先天的限制,需要加強邏輯判斷和決策思維的訓練。

    面對逆反心理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父母應該開心,尤其是發現逆反心理的苗頭的時候。比如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了,想自己做一些事情了,想自己動手啊,想自己體驗啊……

    當出現這些苗頭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們去體驗去感受。此時的父母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適應內心的改變。

    這個時候的孩子,從依賴我們父母,到獨立自主完成,父母從能幹到空閒,心裡難免會產生一種空落落的感覺。有些父母不適應這種心裡的感受,馬上火冒三丈,讓孩子受點棍棒之苦。然後父母與孩子之間就產生隔閡,這就是現在所謂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這個時候的父母需要的就是調整心態,為自己孩子的思維獨立、判斷決策能力的提升而開心,要為他們祝福。當我們為孩子高興的時候,孩子們會怎麼樣,認可我們,彼此相互認可,這逆反心理會出現嗎?相信大家都一目瞭然了。

    所以,逆反心理的處理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調整心態,認同孩子的成長,認同孩子的思維。在這個孩子思維、心理發展的階段,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為他們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而高興,為他們的長大成人而開心。

    結語

    當孩子有逆反心理或者逆反行為的時候,不要急躁,要放下自己內心的不安,認真的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們父母只需要靜靜地看著他們成長,適當的提提參考意見,不做決定。

    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孩子們就會更加快速地成為獨立思考、自主決策的一個人。

  • 3 # 聽雨穿林

    深層原因:他(她)開始發育了,內分泌開始變化。獨立意識代替依附。似竹筍要破土而出,就會有反抗泥土的壓力。嚴重傻的孩子沒反叛期。順下他們,讓他們破"土"而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從出生到被害一共活了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