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宮女史
-
2 # 豈人由天
唐朝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後世的影響甚遠。確實唐朝出現的太上皇比歷朝都多,高祖李淵、武則天、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順宗李誦、昭宗李曄。但這幾位當太上皇一定都不是心甘情願當的,被當太上皇的原因有:奪謫、逼宮、兵變等。為何在唐朝一而再再而三地會發生這種事?既然唐朝的皇帝都不傻,那為什麼不盡量避免這種事的發生呢?
說到原因,頭一個想到的是藩鎮割據,這個原因還真的有,但僅此一條無法解釋唐朝這麼多太上皇的產生原因。因為藩鎮敢於割據不稟中央是唐晚期才有的。
要全面理解唐朝就必須要談佛教,說唐朝不談佛教等於抽菸不點火。所以我們先聊聊佛教的那些事。佛教是一個外來宗教,唐朝的歷代皇帝卻極為推崇,侍佛之事甚興,全民重金禮佛以致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及引起儒佛之爭。唐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昌黎先生忍不住寫了篇《諫迎佛骨表》,差點被唐憲宗要了卿卿性命。“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昌黎先生從中央幹部直接貶到煙瘴之地當了個小縣長。
透過皇帝對佛教的態度說明,唐朝的皇帝普遍願意接受外來事物,不封閉。唐朝社會相對開放和包容,以致社會昌盛經濟繁榮。這也是289年的唐朝歷史能統稱為“大唐盛世”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會昌中興時的唐武宗有一段“會昌滅佛”,但其目的是為了擴大府稅,鞏固權力,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因為到了大中之治的唐宣宗時期又香火鼎盛得不得了。
從經濟反射政治,唐朝的這些皇帝與其他歷朝皇帝相比還真沒有一個是專橫暴戾的,武曌也算不上,否則龍椅哪裡還輪得到李家坐?按今天的話講那叫“民主”。可能正因如此,在唐早中期,權力頂層的皇族新生力量較容易挑戰到舊有皇權,直到此時此刻,或許老皇帝更多還是相信這是自己的劫數和業障,信佛的人嘛!最後也只能弄幾本皇家正版金剛金多讀幾遍吧!
唐晚期藩鎮割據,地方勢力擁兵自重,豪強宦臣左右皇權,這時的太上皇已是無可奈何的產物了。到最後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乾脆就把李唐廢了自己當了皇帝。後世的朝代為了邀免再出現這種情況而吸取了前朝的經驗教訓,我認為有以下這些:
宗教方面,自唐以後的後世我們再也見不到如此規模,如此規格的禮佛勝舉了。後世皇帝對宗教的態度也頗為耐人尋味。有一個故事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回去寺廟,他問寺廟住持,‘要不要向佛祖下跪?’住持答,‘今日佛不跪過去佛。’另外,清朝時期基督教在中國傳播一度較廣,乾隆的御用畫師郎世寧就是個傳教士。結果基督教因與清庭的教禮之爭直接被皇帝給禁掉了。
皇權方面,到了宋朝,太祖趙匡胤“制錢谷、奪兵權”避免了國家再出現藩鎮割據,“杯酒釋兵權”這齣戲就是這麼來的。從此中國歷史上就再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藩鎮割據了。至於宦官干政的事,反倒後世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愈演愈烈,以致把大明朝都整完蛋了。這可能是因為皇帝的吃喝拉撒睡都離不開太監,雙方的關係無法避免地太密切了吧!直到滿人入關當了皇帝,看著前朝的死狀清帝無法釋懷,才痛下決心要杜絕宦官干政。乾隆皇帝更是嚴令太監們“待之尤嚴,稍有不法,必加棰楚”。你想想,太監稍微犯點小錯誤都要吃棒槌,而且要打到皇帝覺得他確實是想清楚了為止!這就太恐怖了!所以,當年大太監李連英不管如何受寵都不敢越雷池半步。
故而,唐朝以後的朝代再也沒有大量出現太上皇的怪事了。
回覆列表
大唐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是很強盛的,但大唐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太上皇特別多,在289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六位,算是古代王朝之最了。這六位太上皇分別是:唐高祖李淵、武則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唐昭宗李曄。
這裡四姑娘就來說說他們是怎麼變成太上皇的:
唐高祖李淵:李淵在617年開始在太原起兵,然後在618年稱帝建國。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李世民逐漸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建立了赫赫戰功,並最終和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626年6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然後讓尉遲敬德去找李淵報告政變,李淵迅速屈服於李世民。兩個月後,61歲的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最初李淵依舊住在太極宮,除了不能干涉政事外,待遇和從前差不多,之後李世民又將太極宮的大部分宮女遣散。再後來,李淵住進了偏遠的大安宮,自此父子倆鮮少見面。李淵雖然已經過了六十歲,卻還在630年有了最小的一個兒子李元嬰。635年,做了近十年太上皇的李淵去世,當時李世民為李淵建造的大明宮還沒有竣工。
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武周政權,雖然短暫,影響卻是深刻的。690年,67歲的武則天登基為帝,最開始的幾年,武則天也是勵精圖治的,但在迎回廬陵王李顯並立為太子之後,縈繞在武則天心頭的大事已經解決,不可避免的,武則天也開始安於享樂,尤其是生病之後,非常寵愛二張兄弟,二張干政弄得朝廷烏煙瘴氣。於是,以張柬之為代表的五位大臣聯合李唐王室成員密謀發動神龍政變,其目的就是誅殺二張兄弟,但真正到了政變的時候,在二張兄弟被殺後,眾人索性又逼著武則天退位。李顯復位,武則天遷居上陽宮,成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亡國之君。李顯每隔十天就帶著文武百官到上陽宮問安,十個月之後,武則天去世。以則天大聖皇后的身份與李治合葬乾陵。
唐睿宗李旦: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子,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成員,然後李旦復位。之後,李隆基成為太子,當時太平公主權傾朝野,逐漸和李隆基開始了明爭暗鬥,李旦夾在中間左右為難。712年,李旦讓位於李隆基,成為太上皇,但李旦實際成為的是太上皇帝,依舊握有實權。而太平公主仍舊在李旦的庇護下有強大的勢力。一年之後,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賜死了太平公主。之後李旦正式退位為太上皇,住進了百福殿,716年去世。
唐玄宗李隆基:755年,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義清君側,擁三鎮兵力起兵造反。李隆基派兵鎮壓,但已經七十歲的李隆基昏庸懦弱,決策失誤,導致兩京失守,在長安即將陷落之際,唐玄宗打著御駕親征的名義跑了。在到達馬嵬驛的時候,士兵譁變,殺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等人。這場兵變是太子李亨和陳玄禮共同策劃的。之後,陳玄禮護送李隆基南下入蜀,李亨則北上靈武,並在一個月之後登基繼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兩京收復後,李亨將李隆基迎回長安,將其安置在了興慶宮,高力士和陳玄禮依舊服侍李隆基。只是李隆基時常被當時權傾朝野的太監李輔國欺負。760年,李輔國又把李隆基弄到了甘露殿。而且把高力士流放了,又逼著陳玄禮辭官回家,李隆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在762年去世。緊接著,唐肅宗李亨也去世。
唐順宗李誦:李誦是一個很悲劇的皇帝,他出生的時候(761年)安史之亂還沒有平定,盛唐再也不復存在。李誦做了26年的太子,終於在805年的正月繼位,本有雄心壯志,重用革新派人士,進行改革,意在改變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政的局面,以加強皇權。但很快,宦官俱文珍就謀劃立李純(即唐憲宗)為太子,並在八月逼李誦退位為太上皇,第二年的正月,李誦突然去世。當時才46歲。
唐昭宗李曄:李曄的悲劇在於他生在唐末,等他成為皇帝的時候,雖然黃巢起義已經被鎮壓,但藩鎮割據勢力卻真正強大起來,大唐中央再也控制不了地方,而李曄也不得不依靠這些軍閥。最開始,李曄是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的,只是他失敗了,他不過是軍閥們互斗的一個工具。他被韓建囚禁起來長達三年,在終於回到長安後,又被宦官算計,在900年,被囚禁在上陽院,併成了太上皇。只是宦官們很快被朱溫所殺,901年,朱溫又輔佐李曄復位。三年後朱溫派人殺死了李曄。
又三年後,大唐被朱溫所滅,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