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鵬投資筆記
-
2 # 艾國澤
理財新人建議買買基金,試試水!多學習一點理財知識!
很多人買基金很糾結,我覺得與其糾結要不要買,不如想想你怎麼買,首先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這份買基金的錢是否剛需,最好是閒錢,虧了也不要慌,其次我們要了解基金的型別,股票型基金適合長期定投,而相對穩定的債劵型則不適合,簡單來說,就是股票型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而債劵型基本上屬於穩賺不賠,收益穩定的!基金的篩選一定要在同類型的進行對比,否則沒有意義,買股票基金的底層邏輯就是每一次買點在下跌中買入,進行定投,這樣才能獲得更高收益,最大程度的分散風險,同時A股市場對這類基金的影響極大,在細分領域中,選擇什麼型別的基金比什麼時候買入更加重要,在2019年這一年中,幾乎所有大幅收益的基金都是科技型基金,所以選擇什麼板塊的基金比什麼時候買入更加重要,個人建議,債劵型和股票型合理配置,基金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收益即可考慮賣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買的基是什麼型別,可以在持倉中看到投資分佈狀況,也算是培養一下自己的理財理念,同時增加財富增值,目前可能還沒有什麼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未來隨著個人能力增長帶來工資收入的增長,越早開始複利效應也會發揮越大!
以下是我的收益!
隨著你理財知識的不斷提高,後續你自己就會自主進行場內交易了!
-
3 # 邪惡的書生氣
你這個收入不能買房買車,不要無效社交,多讀書學習、多研究業務、多拜訪客戶,先讓自己有價值。你的優勢是不怕虧錢,可以做很多嘗試,因此我建議儘可能把剩餘的資金存入基金定投,等待股市的下一次上漲週期,並且機會來的時候你已經有足夠的倉位。
-
4 # 遠航小衛士
個人建議你:
每個月強制儲蓄2千(零存整取的方式),剩餘1千作為每月開支!先積累你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為你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此乃,方為上策!!
-
5 # 正兒八經扯扯蛋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無論有多少錢,都可以慢慢學習理財。
我的建議是1萬存餘額寶,這樣既有一點點的收益,又能滿足日常的不時之需。
剩下的錢可以通過支付寶或者銀行的APP定投一支基金,基金相對而言風險小,比較穩健。
暫時不適合投資股票,一是因為你的本金太少,即便能賺錢也是給券商交手續費了,二是經驗不足,風險較大。
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價值,賺的錢越多你的選擇就越多。
最後提醒一下,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
6 # SamCai90
存餘額寶就行,你目前月薪較少,理財的重點是節流並多儲蓄而非高風險的投資。另外,作為剛畢業的學生,你用錢的地方肯定很多,保持流動性、隨存隨取才是關鍵。
-
7 # 資料方向
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大學畢業一年就有理財意識,還有存款,非常不錯。
1.年輕人最好的理財是投資自己
活在當下的人,都在消費自己。有遠見的人,才懂得投資自己,越早投資自己,就能夠越早獲得收益。
1)瞭解自己
多問自己幾遍,喜歡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瞭解自己的過程就是領悟的過程,知道了自己的去向,你就能夠遠離渾渾噩噩的日子,開啟有目標有方向的生活。
2)提升進階
當今社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大學文憑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獲取自己專業裡面的一些頂級證書,無論是留在本單位晉升,還是出去闖蕩,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敲門磚;你還需要深耕一線,腳踏實地積累經驗。哪個老闆不喜歡又有實際工作能力,又有資質的人才?
閱讀是被低估的寶藏,不僅能讓你獲得新的知識,還能提升你的心智水平,促進你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開啟書本,就好像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各地的天窗,身體未遠行,靈魂卻早已上路。
2.合理運用理財工具
把理財目標定為:實現保值增值、抵禦通貨膨脹,並且能夠適當博取超額投資收益。根據這一目標,選擇了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三種工具。
2)債券型基金,十年來累計淨值增長56.41%,年化收益4.97%。債基流動性沒有貨基好,根據合同,有的可以隨時贖回,有的必須在固定期限內贖回,有的在封閉期內無法贖回,即使是隨時贖回,如果持有時間未滿一定期限,手續費會比較高,贖回不是很划算。
3)混合型基金,十年來累計淨值增長99.45%,年化收益7.15%。混基在十年裡有三年出現了淨值回撤的情況,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時候,也獲取了一定的超額投資收益。
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用這三種工具做一個組合。首先購入5000元的貨基,作為應急專款,保障流動性;剩餘的錢一分為二,分別買入債基和混基,實現抵禦通貨膨脹,並適當博取超額投資收益的目標。如果每月還能有結餘,可以繼續定投債基和混基。
-
8 # 卓爾豐
首先,大學畢業一年,工資3000,如果是在體制內的工作,我覺得還比較好,畢竟是鐵飯碗,而且五險一金交的比較高,不必為自己的生計而發愁,並且閒暇的時間比較充裕,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實自己,而且理財是一條非常實用的方法,他不僅可以跑贏通貨膨脹,而且還可以讓自己賺取額外的收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中,比如存在銀行、買房子、買基金、買股票等等,在這裡我推薦你買基金,基金的收益相對來說肯定是要比銀行的利息要高,而且風險相對於股票要小的多,因為基金就是你拿錢給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相對來說收益和風險還是有保證,你說你一個月的工資3000,但是我不確定你的硬性消費有多少,也就是說你一個月能存多少錢,在這裡我建議你定投,我曾經算過一筆賬,一個大學生在大學的第一個月就開始定投200塊到基金,每個月的收益一個點,那麼在他畢業的時候,基金裡的錢就有12244.55塊,而他投進去的成本只為9600,這就是複利的恐怖之處,所以要養成好的理財習慣,他不光讓你不亂花錢,而且能讓你的錢生錢
回覆列表
建議1∶先做指數基金定投,及時學習基金,股票投資知識,逐步切換到題材類基金投資,以及股票投資。投資額度,看你自己每月的成本是多少了。
建議2∶畢業一年,月薪3000,薪資成長空間很大,建議多學習,提高自己的薪資基數。
相信薪資基數不斷增長,投資理財收益逐漸方法,你會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
1.理財投資經歷∶畢業領到工資就開始購買理財產品,基金,股票,包括A股,美股,港股,數字貨幣等通通玩了一遍,最開始的兩年虧了一些,最多的時候大概5個月左右的工資,後面慢慢的熟悉了風險,優化了自己的資金配置,當前畢業5年,投資收益年化15%左右。
2.學習經歷∶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認認真真做事,畢業三年內,薪資翻倍。
最後∶祝你往後投資的日子裡有一個很好的收益,祝你的薪資翻倍翻倍再翻倍,一起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