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花姐姐吖

    當然必須可以,因為自己就是從孩子成為媽媽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換位思考,多方面照顧體會引導孩子的想法,這是陪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共同成長~

  • 2 # 甘梅地瓜條DJ

    當然可以,畢竟都是孩子時代過來的人,社會競爭壓力日日劇增,孩子不會跟父母說很多事的, 所以父母跟孩子多溝通,對症下藥

  • 3 # 蟬雨鳴寒

    能。這是作為長輩與孩子友好、心與心交流的基礎,否則,在無法設身處地的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問題,會造成很多尷尬的,會把距離越拉越遠

  • 4 # 和光同塵56519696

    雖然孩子什麼也不懂,我相信爰的力量,能夠傳遞。種下善良,長出正直,收穫希望。我天天想這樣的事,幹這樣的活,樂此不疲。

  • 5 # 絕205735402

    孩子的情緒歸根結底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他們還處於成長狀態,對世界有一種很強烈的認知和探索意識,不太成熟的階段,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和理解的精神,以老友的方式與之溝通,進而疏導、提點。

  • 6 # 醉臥星空

    孩子的目的是比較直接和明確的,不像大人懂得那麼多彎彎曲曲,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向大人索取情感或者物質,得不到,那麼不管是什麼理由和藉口!

  • 7 # 靈魂感悟

    經常不會去為孩子想,也做不到,現實很多成年人都用自己固有的思維去要求和對待孩子,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去思考,這在生活中很常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

    比如,曾經有一次帶著孩子去商場,自己被什麼商品吸引了,離開她一小會,回頭看見孩子在給一個擺在貨架上的小熊娃娃穿衣服,當時我就想也沒想衝孩子喊:“你怎麼能隨便動商場裡的東西,還把娃娃衣服脫了。”於是氣沖沖地帶孩子離開了商場。孩子當時很委屈,淚彎彎看著我。等我恢復平靜後,孩子小心翼翼地用她弱小的聲音對我說:“媽媽,剛才我是看到小熊沒有穿衣服,才順手幫它穿的。”當時我就呆住了,再次問她:“小熊的衣服不是你脫的嗎?”她說:“不是啊,我看見衣服在它邊上才幫它穿的,怕它會冷,你們大人總是誤會小孩。”聽完我摸摸她的小腦瓜,心疼剛才自己為什麼莫名發火。就算是脫了再穿,也沒什麼啊。明明她是在做好事,我卻誤會她。當時會有多少家長會誤會是自己的孩子調皮,脫了小熊的衣服呢?看到大人回來了,再敢緊穿上。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例,不代表大眾,但這樣的小事很多。那次之後,我在看待這類問題上,都下意識的多問下孩子,找到真正原因,減少誤會。

    還有一次,幾個鄰居家孩子一起在鄰居家玩過家家,不知哪個孩子把水撒在了實木地板上,因為心疼地板會壞,於是就問是哪個孩子乾的,自己的孩子性格老實,不好爭搶,相對別的孩子就先指責了自己的孩子,說是她做的,可能是性格原因,她也沒有辯解,只是不說話了,當時也相信了,只能道了歉,於是只能把孩子帶回家。回家後孩子突然和我說再也不和那個小朋友玩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她說謊,明明是她撒的水,還說是我。不和會說謊的小朋友玩了。”我反問她:“為什麼當時你不說出來?”她說:“你們大人就是這樣,常常誤會小孩,說了你們也不信。”是啊,孩子會這樣下結論不正是因為我們大人沒有設身處地在她們角度想問題,看待問題嗎?我只能和孩子說:“以後只要是誤會,你要把實際情況和大人說出來,讓大家瞭解真相,而不是自己去承受,包括以後在社會上生存也是一樣,你越不去說明,誤會也就越深。事後再去解釋的意義不大。”

    再有就是上學孩子的作業問題了,常常一作業就是後媽了,各種的抓狂,氣惱都來了,沒有例外,這是必然。孩子有他們做事的節奏,和大人完全是不一樣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已經習慣了有條不紊,而他們還是孩子,還沒有形成我們的那一套方法,所以一到作業時各種的磨蹭,各種的拖拉,相信有輔導過作業的家長都深有體會,一看做的不 對不行就是破口大罵:“你是屬豬的嗎?這麼簡單都不會做?老師教的都忘哪去了?”諸如此類,舉不勝舉了。

    其實細想起來,我覺得自己沒有像孩子愛我一樣那麼愛孩子,可能我們是孩子的唯 一,而孩子卻是我的一部份吧。可能因為環境原因,沒有和孩子一直生活在一起,每次孩子回來,都會給我帶禮物,也算是分享這一週來她的收穫,而我在給孩子買東西時居然還會猶豫,舉棋不定,感覺孩子可以對我無私,而我卻有點自私了。

    和孩子相處,還是儘量多在他們角度想想,多多的幫助他們成長,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不單單是在與孩子教育上,與任何人的相處都是很實用的法則。

  • 8 # 好二姑娘

    上半年的時候,剛哥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上唱了一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歌尾唱到崩潰大哭。

    是的,這世上的確沒有真的感同身受。尤其是成年人和孩童之間,即使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走過來​的。不能感同身受,又怎能設身處地的體諒孩子的難處呢?成年人總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習慣於以命令的語氣苦口婆心的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些口頭禪的殺傷力堪比“一個巴掌拍不響”,讓孩子想辯駁卻無力辯駁,想反抗又無從反抗。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用盡力氣,最終還是無聲。

    我有個同事,明年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這幾天​正為孩子報什麼興趣班發愁,羅列了十幾個遲遲不能決定,便來詢問我有何建議,我只回了她一句:你為什麼不問問你閨女想不想學,對什麼感興趣呢?她一時無語,說:我只想著學什麼好,沒考慮這些,再說小孩子懂什麼好不好的,只知道玩。

    你看,大人總是這樣自以為是,其實孩子比我們能想象的知道的多多了。大人每每都是“我希望你怎樣怎樣”、“你應該怎樣怎樣”,極少有人會問問孩子:你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只知道一味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本沒錯,錯就錯在,大人太想贏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如同開局賽馬,玩家在場外喊得撕心裂肺,馬兒在場下跑的筋疲力盡。縱然此局拔得頭籌,然而下局呢,下下局呢?馬兒再勇猛,體力也是會耗盡的。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作為大人,有義務教育孩子看顧孩子,給他們指明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康莊大道不只一條,只要孩子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少些干涉,多些鼓勵呢?

  • 9 # 花生麻麻育兒筆記

    你能站在孩子的情感圈裡體諒孩子的難處嗎?

    正在儘量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但還不能完全做到。沒經歷過,真正的感同身受很難,畢竟我們是不同的個體,但我會努力。

    2歲多的時候,我家孩子開始出現一些行為,吃草莓我要是幫他把草莓蒂揪了,就不幹了,還有他的玩具車在床上擺一排,車頭都是一個方向,位置固定,我們要是不小心挪動了位置,孩子 就會崩潰大哭,從外面回來,必須他開門,我們開門進來,就得重新在出去讓他開一次,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心想至於嗎?後來看多了育兒書籍,瞭解了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現什麼行為,就能感同身受的為孩子想了。

    有時候我們不能理解孩子,主要是我們的觀念裡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就得聽我們的,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從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為什麼現在好多家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特別緊張,就是因為溝通不到位,矛盾越積越多,最後繃不住了,炸了。

    看多了由於父母的專制,導致孩子做出極端行為的新聞,我開始反思,我開始學著放低姿態,以孩子視角去考慮問題,我試著和孩子建立一個平等溝通的平臺,孩子的感受我不一定完全體會的到,但我會給他說的機會,說出來我就接受孩子的感受。

    我們家孩子現在快三歲了,一些關於他的事情,我會試著詢問他的想法。有一天,我叫他下樓玩,語氣有些急,我兒子說:媽媽,你能好好和我說話嗎?就比如你叫我下樓玩,你可以問我要不要去,我說可以就去,不可以就不去。”我:好吧。當孩子已經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我們就需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為他做決定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了。

    我理想中和孩子的關係大概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我會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abyliss蒸汽捲髮器蒸汽的作用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