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顏妲己
-
2 # 啟示SHARE
兩人不夠相愛,相互理解吧。
一、結婚是迫於身邊的壓力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恐婚了,都覺得自己一個人過挺好的,在不確定那個人是把自己放心尖上的,她們也不敢輕易放下警惕。
然後會結婚呢,可能由於年齡到了,家裡人和身邊的人不停催促,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會出現假結婚應付家裡人,也就會不想有孩子了。
每個女性都是第一次生育,她們要被迫面對很多未知與不測,她們的形象得立馬跳轉,那樣子才足夠被稱為母親。
十月懷胎本就不易,沒有一個人可以替她分擔,好不容易渡過鬼門關,卻有可能發現孩子的父親奶奶們第一時間關注的是孩子男女,而不是她的痛苦。
有多少男性是孩子一出生急匆匆的奔向自己的妻子,對她說一句:“你辛苦了。”所以很多時候因為細節愛上了那個人,卻也因為細節被迫害。
明明孩子是夫妻二人的為什麼就只是媽媽一直在陪伴?還有就是說在家裡照顧就是多休息一下,看孩子是在休息嗎?
而且撫育一個孩子長大,所以要的錢財精力是很多的,所以才會導致女性不想生孩子吧。
不希望婚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是因為真的真心相愛吧。
-
3 # 飼養員的麋鹿
因為觀念已不同。比起“我要當母親”,“我有沒有能力當母親”更重要
以前女性生孩子好像是必須的,有“傳宗接代”的意思,也害怕“沒有兒女送終”。
但是現在的人已經不一樣了,自己就過得很好很精彩了。
自己就可以無限拓展自己生命的緯度,不需要說“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以前的人是“生完再說教育”,當代獨立女性是“先想教育再談生育”。
思考我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準備好當好一個母親比我要當母親重要。
試想一下——
剛好夠花的錢,再生個孩子,錢不夠用就意味著需要拼命賺錢,拼命賺錢就意味著孩子會比較缺錢父母的陪伴,缺失父母愛,也意味著自己的生活壓力會巨大,生活壓力巨大就會把情緒帶到家庭生活,家裡就會多了爭吵,多了爭吵孩子又會受到影響,夫妻感情也受到影響。
這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與其這樣還不如不生,兩個人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
是肉被撕開,骨頭被掰開的痛。
這也是很多女生不想生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
4 # 藥尒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
原因就二點
懷孕期間身材走樣,面板各方面會變差,懷孕後期水腫,失眠各種症狀,每次檢查害怕結果不好,情緒失控,各種胡思亂想。還要擔心配偶出軌。生完小孩後,日夜顛倒,冇自由,失自由,熬夜是常態,最怕就是你一個人在操勞,身邊的人只會指手畫腳卻不幫忙,喪偶式育兒。而且對於小孩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與長輩發生更多矛盾。 -
5 # 你會不會暗裡著迷
你將面臨更少的經濟壓力:除了少數的土豪劣紳外,許多父母害怕在生完孩子後買一些花哨但令人愉快的東西,而一切都必須首先考慮如何使他們的孩子生活得更好。
還有就是你會有一個更大的社會世界:因為你不必關注孩子,你需要單獨找更多的朋友。他們可能只是想見你吃飯,但也可能有一些親密的朋友一輩子。簡而言之,生完孩子後,以你為中心的社會交往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6 # 悅彩愛分享
第一點,想結婚是因為他找到了愛的人。他願意由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享受這種彼此的愛戀
第二點,不想要孩子是因為他自己都沒有長大。他還沒有學會如何去照顧孩子。還沒有到了母愛或父愛散發的年齡。
第三點。當兩個人的新鮮感漸漸淡去的時候,就會需要一個孩子,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
7 # 悠風輕吟
我覺得你的結論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在相親市場上,我沒見過那個女的想找個沒有生育能力的,或者說沒有生育能力的男的在相親市場上也沒有特別大的競爭力,所以我覺得你的結論可能是錯的
-
8 # 王盛銀
社會總會出現不守傳統的女人,出現一個女土結婚不想生小孩,同時就帶壞更多的女土看樣,結了婚,也就不想生小孩的了!
-
9 # 系一根心絃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越來越怕生小孩了,這是為什麼?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越發嚴重,但出生率持續走低,為了鼓勵生育國家推出了,延長產假時間,二胎生育補助等政策和福利。但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女性越來越怕,生小孩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要負擔極大的開銷。網傳十大城市育兒成本從孩子出生到上大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甚至高達200萬以上。
上海育兒成本:247萬
深圳育兒成本:216萬
廣州育兒成本:201萬
以上是位居排行榜前4位大城市。
即使是普通城市,普通家庭,雖然沒有這麼貴,但實際開銷也不會很低,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至少要支出約60多萬。
1、懷孕到出生基礎費用2.5萬
這其中包含生產,產檢,營養護理等費用。
2、嬰幼兒階段(0-3歲)費用約5.5萬
嬰兒期吃奶粉比較花錢,包括奶粉,營養早教和保姆費用等。稍大一點需要早教資料,玩具購買衣物等等。
3、學前階段(3-6歲)費用約12萬元
這個時候孩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意外發生率也高,所以這個階段醫療費用會更高些,包含幼兒園到娛樂、飲食、看護等費用。
4、小學階段(6-12歲)基礎費用在約18.5萬元
小學階段是實行的義務教育,但是有擇校費,培訓費,學雜費,孩子興趣愛好支出。孩子要參加鋼琴繪畫舞蹈,等等都是錢。
5、初中階段(12-15歲)基礎費用約10.8萬。
還是在九年義務當中,除了學雜費,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期,需要充足的營養,假期出去旅遊,購物,服裝費,擇校費等等。
6、高中階段(15-18歲)基礎費用約6萬。
高中如果選擇住校三年下來,費用也不低,還需要各種補課,再加上購買電子產品,各種學習資料,交通費,通訊費等等。
7、大學階段(18-21歲)基礎費用約7.4萬。(以上資料都是前幾年的)
民辦大學學費:每年2-3萬/4年共8-12萬
公辦大學學費:每年/8千元/4年共3.2萬
書本費500元/每年,住宿1200元/每年/4年合計6800元
還有生活費:1500元/每月。還有雜七雜八花銷。每年按2萬元/生活費/4年合計8萬元。
所以一個大學生最少要花費10萬元。(以上7.4萬是以前的資料。)
由於物價上漲和每年的通貨膨脹,教育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所以從懷孕到孩子上大學畢業,一個家庭,經濟上至少要支出60多萬,還是在物價不上漲,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這些還沒有考慮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可見養育孩子的成本有多高。
第二:生完孩子後,安全感降為零。媒體不斷報道,假疫苗,假奶粉。還有意外傷害砍傷學生事件。作為普通人,我們只不過是想過平凡的生活,在當今社會仍然是奢望,成為父母的恐慌。
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醫療安全,在校安全都無法給予,反而增加了我們的焦慮,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第三:被父母催生,父母根本不懂,我們在想什麼。首先,生活放縱自由,想買就買,想出去就去旅遊。
有些男人拼盡全力賺錢,也只夠養活自己,女人自己賺錢自己花,實在不敢降低婚姻質量。
害怕生活壓力大,如果生了孩子兒,不僅要還房貸,生活費,孩子的撫養費,這些都是甜蜜負擔,沉重的責任。
自己自由慣了,怕自己沒有精力,耐心教育好孩子,怕自己不是一個合格媽媽,怕孩子將來受苦。
家裡父母不斷催生,認為只有結婚生子,才是幸福的生活。結婚生子,養兒防老。
父母們會認為:“我這麼做是為了子女好,”然後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子女身上。父母們從來不會考慮:“我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才覺得那就是幸福”。因為中國90%的父母都不會與孩子劃分個人邊界。
這就是現實,生與不生都是你自己決定。如果你認為生小孩是件快樂的事,看著孩子像小樹一樣,慢慢長大,陪伴孩子一起經歷風雨就足夠了。那麼你必須清楚,要面對的各種問題,不去抱怨。如果你認為不生更自由,那就需要承受傳統給你帶來的社會各種壓力。(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吹不生孩子,只是想和大家探討,這是一種社會現象,生與不生你自己決定。)
-
10 # 超愛無敵小可愛
有的是怕生了孩子身材變形,有的怕生孩子影響工作,有的不能生育為了面子就說不想生,還有的兩個人的關係有不確定性和必生呢。
回覆列表
為什麼好多女士想結婚卻不想生孩子?
其實本來結婚和生孩子也不是一碼事,但是可以說不管結婚還是生孩子,都是雙方一起商量,一起負責的。
很多女士不想生孩子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總結起來不過如下幾點:
社會更多元化了很多女生更獨立,更有想法,逐漸把結婚和生孩子分開來看待了,結婚可能因為愛,可能因為喜歡,也可能因為有共通的想法,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想享受彼此,而不希望有孩子的打擾。
專家統計,越是感情越好的夫妻,短時間內都不想要孩子。甚至很多夫妻選擇做丁克夫妻。
更自我了我們經常說現在人更佛繫了,其實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自我,如果自己都沒有找到自我,如何去撫養孩子?很多人想自己沒長大呢,所以這點來看,不管男性、女性,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找到自我也是對的。
經常有人說,父母最該去參加培訓班,如何教育孩子,是個很大的難題。如果沒有準備好,確實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經濟壓力太大現在社會,結婚、買房、買車、養娃,對普通人來說,哪個都得掉一層皮,壓力太大讓人就會有放棄、躲避的衝動,閒下來看看劇,打發打發時間不好嘛?
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有更充足的餘力去撫養下一代,這點上估計很多人都是共識,要不生孩子相當於把生個家庭都破壞了,很多家庭因為孩子吵架、離婚,其實生孩子還是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