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226977774641
-
2 # 手機使用者66818962074
從卵到小工蟻要經過14天,透過幼蟲、蛹等兩個環節。卵為白色或淡黃色,細長形,大小為0.5毫米,形如米粒狀。幼蟻為乳白色,前端較細,常做彎曲狀,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蟻卵"。蛹是最後一齡,幼蟻體縮短,不食不動,被稱為前蛹,前蛹蛻皮後即為蛹。蛹初為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誤認為"蟻卵"。
-
3 # 使用者1226977774641
螞蟻(ant)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 目前有21亞科283屬(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亞科中分出了若干亞科)。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mm-3cm),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型型的社會昆蟲據估計,僅有大約半數的螞蟻——目前約為11700種——被描述了。一個更大範圍的螞蟻區系研究也有待進行。常見的有小家蟻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蟻可分兩大種群:螞蟻類和白蟻類。 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種,中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7年,蟻后則可存活十幾年或幾十年。一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年,甚至50多年。 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工蟻體細小,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餓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蟻”不是螞蟻,白蟻除一樣具有社會外,在生理結構上和螞蟻有很大的差別。 生物的行為是指生物體進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覺得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行為學就是研究這些活動的學科。形態和行為首先被人們注意,但是直到19世紀人們才獲得生物行為研究的理論武器和實驗手段。進化論學說將動物的行為提高到了適應性層次。 目前對生物行為的歸類非常混亂。從遺傳和發育的角度一般將其分為先天行為和後天行為,也就是本能行為和學習行為。但這種分類方法並不常用,人們一般按照行為的功能對其劃分,遺憾的是這種劃分方式並不嚴格,存在大量的重疊區域
-
4 # 手機使用者66818962074
從卵到小工蟻要經過14天,透過幼蟲、蛹等兩個環節。卵為白色或淡黃色,細長形,大小為0.5毫米,形如米粒狀。幼蟻為乳白色,前端較細,常做彎曲狀,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蟻卵"。蛹是最後一齡,幼蟻體縮短,不食不動,被稱為前蛹,前蛹蛻皮後即為蛹。蛹初為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誤認為"蟻卵"。
回覆列表
螞蟻(ant)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 目前有21亞科283屬(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亞科的分類系統和21亞科的系統相比,新的系統從猛蟻亞科中分出了若干亞科)。螞蟻是人們常見的一類昆蟲,很容易識別。一般體小(0.5mm-3cm),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有翅或無翅。前足的距大,梳狀,為淨角器(清理觸角用)。為多型型的社會昆蟲據估計,僅有大約半數的螞蟻——目前約為11700種——被描述了。一個更大範圍的螞蟻區系研究也有待進行。常見的有小家蟻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蟻可分兩大種群:螞蟻類和白蟻類。 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種,中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7年,蟻后則可存活十幾年或幾十年。一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年,甚至50多年。 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工蟻體細小,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 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昆蟲,具有社會昆蟲的3大要素,即同種個體間能相互合作照顧幼體;具明確的勞動分工;在蟻群內至少餓個世代重疊,且子代能在一段時間內照顧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蟻”不是螞蟻,白蟻除一樣具有社會外,在生理結構上和螞蟻有很大的差別。 生物的行為是指生物體進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覺得到的有適應意義的活動。行為學就是研究這些活動的學科。形態和行為首先被人們注意,但是直到19世紀人們才獲得生物行為研究的理論武器和實驗手段。進化論學說將動物的行為提高到了適應性層次。 目前對生物行為的歸類非常混亂。從遺傳和發育的角度一般將其分為先天行為和後天行為,也就是本能行為和學習行為。但這種分類方法並不常用,人們一般按照行為的功能對其劃分,遺憾的是這種劃分方式並不嚴格,存在大量的重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