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哥看世界Y
-
2 # 王祖蔭1
孔子,老子都不贊同“以德報怨”。孔子更明確提"報怨以直"。就是說用公理去校正這個"怨“。二戰後對納粹是“以直報怨“,對日本是"以德報怨”。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
3 # 葉蟬135
從來就不提倡“以德報怨”,自古以來提倡的是“以直報怨”。
“弱者”往往對強者的侵害無能為力,“以德報怨”往往是被迫的,但正是這種被迫的助長了惡人的氣焰,它不會因為你的“德”減輕對你的傷害,反而會變本加厲的。
“以直報怨”就是面對侵害大聲吶喊,儘管可能激怒惡人,造成更大的傷害,但可以給其他的弱者樹立一個形象,鼓勵其他弱者持續的反抗,這就是“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魄,這就是我們民族傳承千年的氣魄。
-
4 # 想想88665
以德報怨是一種境界,不以德報怨是本性所能。大丈夫講的是恩怨分明,有恩必還,有仇必報。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有忍耐底線,無原則的以德報怨,所換來的只能是對方的無休止的貪婪和慾望。因此,我不贊成以德報怨!
-
5 # 夢中晴雨
不以德"報"怨,有錯沒錯,要以報的方式手段程度作權衡,要以法規作裁定,要以道德做標準。器量大則標準高,器量小則標準低,在於每個人的品位。得饒人處且饒人,虎毒不食子是最低標準。謝謝!
中華美德以德報怨的典故比比皆是,比如我們熟悉的將相和,國外也有很好的案例,比如南非國父曼德拉與看守的故事,從這些案例我們知道以德報怨是人們的美德,應該得以發揚。以上大家都很熟悉,我也講一個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的歷史典故,以強調以德報怨的例項並不是個案。
樑楚之歡:戰國時樑楚交界,宋就是樑國的縣令,兩國的士兵都種瓜,因為樑國士兵勤勞,經常養護瓜田,所以瓜長的很好,而楚國士兵則懶惰,很少澆水,瓜長的不好,於是嫉妒樑國,晚上偷偷去破壞對方的瓜田。樑國士兵發現後,報告宋就,也想去破壞楚國的瓜田。宋就認為對方使壞我們也使壞,這樣會結下仇怨。於是派人晚上偷偷去幫楚國澆田,楚國的瓜也跟著長好了。楚國士兵發現樑國士兵的舉動後報告他們的縣令,縣令再上報楚王,楚王感到很慚愧,就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致歉,並與樑王結交。
現在說回題主的提問,我認為不以德報怨也是一種正常的處理方式,我們並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做到以德報怨,實際上也做不到。我們只提倡不要以怨抱怨,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