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賦詩聯句寫正楷

    說鳩摩智是壞人,是不準確的。個人認為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先生很少以好人壞人來勾畫人物,就算是馬伕人,也只能算是一個由愛生恨的可憐人,不能以壞人來評價。阿紫的行為夠壞了,但描寫的形象更象是個從小沒人管教的淘氣孩子(本來也就沒人管教);慕容復雖然用盡心思,也只是個一心想復大業而不擇手段的失敗者。

    至於鳩摩智,應當是金庸筆下一個犯了戒的和尚。當然後來武功全失,所貪的一切,都為段譽做了嫁衣裳。從而明白自己犯了“貪,嗔,痴”三毒,終於省起:如來教導佛子,第一要去愛,去貪,去取,去纏,才有解脫之望。後來真的成了高僧。

    從一出場貪六脈神劍,再貪少林寺的武功,練了七十二絕技,又練易筋經,導致本末顛倒,大禍臨頭。看著處處高高在上,處處瀟灑自如,處處得償所願,哪知道到頭來,卻是一切成空。真的是看著他起高樓,看著他宴賓客,看著他樓塌了。

    “解不了,名韁系嗔貪”;“敝屣榮華,浮雲生死”;“王霸雄圖,血海深恨”。

    “到頭萬事俱空”!

  • 2 # 回眸奕奕笑

    鳩摩智典型的壞人,傳不傳統就難講,佛教是吐蕃國教,鳩摩智貴為吐蕃國師,大輪明王還未現身天龍寺,威勢盡顯,觀其言行舉止,富貴堂皇,一見面就道破枯榮玄機,於佛理佛學可算辯才無雙,學識精妙。然而身為佛家領袖,依仗道家的小無相功到處巧取豪奪,手段不甚光明,剛愎自負,貪婪狡詐,少室山敗於虛竹之手,為謀私利不知難而退而是伺機而作;後面公然偷襲段譽,行事多有玩弄政治手腕,更別說妄語這類戒律,這樣貪嗔痴三毒俱全的人居然是一國佛門領袖,真是十足的諷刺。鳩摩智可以說生動詮釋什麼叫有才無德,德不配位。身居高位不思為萬民謀福祉,一味蠅營狗苟,還不是壞人,誰還可以稱得上是壞人。果然報應不爽,之後的遭遇可謂大快人心,十分契合因果緣法,金庸先生安排他大徹大悟大概是懷著佛門普度眾生的慈悲吧。

  • 3 # 大蝦風輕揚

    鳩摩智是《天龍八部》這部武俠小說中一個來自吐蕃的高僧,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武痴。

    按我的理解,傳統意義上的壞人是指那種窮凶極惡、囂張跋扈、姦淫擄掠、殺人盈野,對國家、對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從鳩摩智出場後的一系列作為,我們可以對他作一個簡單的分析評價:

    一、鳩摩智是吐蕃國師,他的一系列作為,是在為了吐蕃利益的基礎上,兼顧自己的私心,站在各自民族的立場上考慮,也只是各為其主罷了。

    俗話說,一個國家的英雄,必然是另一個對立國家的魔鬼。每個人都是有國家的,有著自己的立場,所做所為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所在國家的利益。鳩摩智貴為吐蕃國師,號稱"大輪明王",地位崇高,身份尊貴,他到大理搶奪六脈神劍,搶奪不成,劫持段譽欲到慕容博墓前火化段譽這個活劍譜,一舉一動,代表的是吐蕃的利益。後又到少林寺挑戰,打著無非是打壓敵對國家武林勢力,兼且利用身份刺探情報,對吐蕃國家的人民來說,鳩摩智是英雄,而對大理和大宋的人民來說,他又是壞人。

    二、鳩摩智是真正的武痴,對武學的痴迷超越了一切。

    鳩摩智武功是高強的,作為吐蕃國師,他的火焰刀功夫也是天龍中的絕學,不次於少林七十二絕技。但這並不能讓他滿足,他嚮往更高明的功夫,為此出手搶奪天龍寺絕學六脈神劍,在參合莊偷盜了王夫人的小無相功,又昧下了遊坦之託他交還少林寺的易筋經,還從慕容博處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在這過程中,他無所不用其極,手段甚至有些下作,不符合他高僧的人設。

    他是吐蕃國師,在吐蕃更是被稱為”大輪明王“。在佛法造詣方面,他是位真正的高僧。在和枯榮大師第一次見面後,就一口道出枯榮參禪的來歷。書中對他的外貌也有詳細的描寫:

    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

    使人一見便生好感,高僧大德的感覺撲面而來。然而,為了滿足自己的武功夢,他卻又迷失了自己,入了魔道,為了武功祕籍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撕下高僧的華麗外衣,暴露出貪婪卑鄙的本質。

    但鳩摩智做了這麼多壞事,卻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他多次和人比鬥,沒有傷人性命,更沒有殺過一個普通平民。甚至還被慕容博利用,來驗證七十二絕技是否可以一個人修煉,最終走火入魔,被段譽吸光內力武功全失。但也由此幡然醒悟,終成真正的高僧,這對他來說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 4 # 霞客818

    金庸大師一生創作了很多影響世人的武俠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經典,而《天龍八部》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每個角色在他的筆下就像是活了一樣,《天龍八部》已經多次被拍成電視劇了,不過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由黃日華主演的TVB版的《天龍八部》。

      1、鳩摩智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

      鳩摩智在《天龍八部》中的設定雖然是一個反派,但是並非那種十惡不赦的壞人,也不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所有壞念頭的來源都只是因為他是個武痴,他挑戰天龍寺和少林寺的目的只不過想奪取六脈神劍和七十二絕技而已,再加上鳩摩智很少做出很卑鄙的事情來,因此觀眾對他並不會覺得反感。

      鳩摩智雖然有時候挺壞的,但是卻壞得可愛,哪裡可愛呢?因為鳩摩智特別愛裝逼,屬於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型別,這樣的性格經常讓觀眾看得樂開懷。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鳩摩智跑去跟喬峰單挑,結果被喬峰打到差點吐血,依舊擺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之後一個人躲到沒人的地方狂吐血,實在太可愛了。

      鳩摩智雖然是吐蕃國國師,但是無論對誰基本都是彬彬有禮,非常有禮貌,經常以“小僧”自居,而不是張口閉口都是“本座”之類的,這充分說明了鳩摩智特別懂得禮數,就算鳩摩智生活在現代,如果能繼續這麼有禮貌的話,相信也是很受歡迎的。

      TVB版的鳩摩智是由演員李國麟扮演的,這個角色之所以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歡,是離不開李國麟老師的精彩演繹的,李國麟絕對是一個全能的演員,在劇中每個神情和動作都非常傳神,再加上鳩摩智那可愛的丸子頭、大耳垂造型,不討人喜歡才怪呢。

  • 5 # 古樑鏞

    金庸先生系列武俠小說中,江湖高手可以劃分為兩個區域,一是中原江湖高手,一是異域江湖高手,金庸先生作為一名佛教信徒,他的佛學知識非常淵博,因此在他創作武俠小說的時候,佛教文化也成為其小說重要情節的一部分,縱觀金庸武俠小說,異域江湖高手大部分為番僧,如《天龍八部》中的吐蕃國師鳩摩智,《射鵰英雄傳》中的蒙古國師金輪法王,《倚天屠龍記》中的西域少林寺,《鹿鼎記》中的西zang喇嘛。

    在這眾多番僧角色中,鳩摩智和金輪法王無疑是人氣最高的兩位,有人說鳩摩智是壞人,而有的人則認為鳩摩智不是壞人,那麼,鳩摩智到底算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壞人呢?

    下面詳細分析。

    鳩摩智

    中原百姓眼中的鳩摩智:異域狂僧,狼子野心

    為什麼佛學造詣高深,位居吐蕃國尊位的鳩摩智來到中原後,就成為“狂僧”“狼子野心”的人呢?我們先看看鳩摩智來到中原後的所作所為。

    在《天龍八部》中,鳩摩智初次登場於大理國天龍寺,大理雖然不屬於中原,但是大宋和大理國交好,互通訊息,因此鳩摩智為禍天龍寺、挾持大理國世子段譽的事情,一時間傳遍江湖。隨後鳩摩智又造訪了燕子塢,以其高超的武功無情教育了中原武林新秀慕容復,這在無形之中打臉中原武林。

    鳩摩智先是和少林高僧進行佛學交流,很明顯,大輪明王並不是浪得虛名,其高深的佛學造詣讓少林和尚自愧不如,特別是那些自詡為少林高僧的玄字輩和尚,隨後,鳩摩智用道家小無相神功催發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中的多門武學,其展現出來的威力讓少林高僧心如死灰,鳩摩智猖狂放言:想不到少林寺的絕技,居然要在小僧手裡發揚光大?

    一句話,讓少林寺顏面盡失。

    掃地僧

    就在鳩摩智得意忘形的時候,奈何天佑少林,半路殺出個虛竹子,揭穿了鳩摩智的武功本質,讓鳩摩智頓時從雲端墜落,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鳩摩智確實有大家風範,他氣定神閒,絲毫不為虛竹打亂他的計劃而生氣,反將一軍,揭露虛竹之用的不是少林武功。

    無論如何,鳩摩智單挑少林寺,少林寺是敗了,虛竹既然不能為少林寺挽回顏面,在此十分尷尬的時刻,金庸先生大筆一揮,掃地僧橫空出世,掃地僧用實力告訴天下人,你們要明白,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少林寺都是藏龍臥虎,你們要找少林寺的麻煩,那是自取其辱。

    鳩摩智和慕容博

    在掃地僧的正義審判之下,面對鐵一般的事實,鳩摩智居然依然耍賴,不錯,就是耍賴,他不僅僅明不張膽的偷襲掃地僧,更是執迷不悟,在這種情況下,再結合鳩摩智之前的表現,我們就可以發現,鳩摩智是一個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擇手段的人,不論是以力強取或者坑蒙拐騙,他都可以信手拈來,實在是一個無賴式的人物,頭頂一國國師桂冠,佛學高人背書,行事作風卻如此卑劣,實在談不上什麼英雄好漢。

    因此,在中原百姓眼中,鳩摩智是個狼子野心的人。

    吐蕃百姓眼中的鳩摩智:活佛轉世,精神領袖,中國人希望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鳩摩智的稱號是“大輪明王”?

    原因其實有兩點,其一,鳩摩智在大雪山大輪寺為僧。其二,鳩摩智佛學造詣高深,直達佛祖境界。

    為什麼說鳩摩智佛學造詣直達佛祖境界呢?原因就在“明王”兩個字上。

    在佛教文化中,明王是佛祖“忿”的化身,俗話說“金剛伏魔”,佛陀也有怒的時候,比如釋迦摩尼佛忿的化身為無能勝明王,彌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孔雀明王等等,佛教中的明王有很多,比如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等等。

    鳩摩智全稱“大輪明王”,由此可見其佛學造詣之高,因為在吐蕃佛教文化中,每年都會舉辦佛學研討會,而“辯經”正是其中一項,就是大家一起,通過討論佛學認知而傳播佛法,增長佛學修為,鳩摩智正是此中高手。

    佛母大孔雀明王

    因此在吐蕃百姓眼中,鳩摩智就是中國人精神領袖,吐蕃國向外發展的外交官,鳩摩智對於國家發展非常重視,他早年間安排師弟偷入少林寺藏經閣,盜取絕世武功,在《天龍八部》西夏招駙馬的時候,鳩摩智又為吐蕃王子全力安排,力求吐蕃和西夏同氣連枝。

    因此,在吐蕃百姓眼中,鳩摩智是個十足的大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甲33輪,巴薩vs馬競,卡拉斯科禁區無故摔倒獲得點球,他到底有沒有假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