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鏡清
-
2 # 挖掘機式遂發槍
我基本上同意你部分說法,北洋水師由於是一個太平軍降將丁汝昌當海軍提督,就沒了能走下來的路,其他指揮官由於種種原因,只知道機械的照搬黎薩海戰奧地利對義大利海軍的橫隊衝角戰術,忘了敵人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艦齡都比中方的新。速度越來越快,超過北洋水師速度一大截。
敵人的戰術是事前反覆演習過的,不像中方消極避戰,保船為上。
淮軍都多少年不打仗了,提督都在劉公島基地蓋的一排排房子出租獲取利益,水師官兵奉餉超過綠營兵幾倍,花天酒地,鬥志消沉。
反觀對手,用武士道忠君一死謝君恩的思想反覆灌輸給將士,天皇每月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祿拿出來和大家一起來捐款買英制新型軍艦。日本鬼子的戰前動員很是到位,幾歲兒童做遊戲都是喊的打沉鎮遠,定遠,。
而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大臣鉤心鬥角,靠編練淮軍起家的李鴻章深得老師曾國藩有軍才能有權的真正精髓。把北洋水師視為私產,派只會騎馬射箭的丁汝昌當高科技的海軍司令,是個笑不出來的笑話。
海戰中,日軍的速射炮和重機槍採用了不怕多消耗彈藥,大量殺傷我方甲板上水兵的惡毒技量,用第一遊擊隊包圍北洋水師兩翼弱旅廣乙廣甲等小噸位軍艦,嚇跑了軟骨頭方伯謙為管帶的濟遠艦,"超勇"和揚威艦被擊傷起火退出戰列,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了擊穿敵軍中最孤狠地吉野艦,冒死出擊不料鍋爐被擊中與艦同沉。
總之,李鴻章不是積極備戰,而是私下靠淮軍的老闆與學生的關係用人,告訴你們避戰保船,日本聯合艦隊是主動尋找我軍作戰,新購買的逆天速射炮出盡了風頭,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老頭,帝黨的核心人物,天天給李鴻章出難題,各自為戰,還能不敗,這樣的中樞神經,能打勝是活見鬼了!
日本鬼子的大名鼎鼎的江田島海軍學校,建校的紅磚都是從大英帝國運來的,海校學員不能遊一萬米不能畢業,請來的都是海軍強國英華人當老師。明治天皇為了省出捐款三歺改兩歺,而李鴻章的親信旅大最高長官龔首領,在小老婆微信下載了讓他保護好自己,日軍一到大連灣就跑沒影了,買了再好再新的武器也是送人。l
河山依舊,物是人非,今天我們站在劉公島修整一新的靜靜地海軍提督府邸前,還是有話沒說完,如鯁在喉,講不下去了!
今天我們站在北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旅順口時,一艘艘,嶄新的軍艦\映照在Sunny下,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的樂曲聲中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
-
3 # 海鏡清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看得出來題主是經過認真思考的。
北洋海軍在大東溝海戰中排出了和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相似的雁形陣,都是弱勢一方試圖透過亂戰攪亂敵方陣型、亂中取勝的戰術。那麼,為什麼前者失敗,而後者勝利了呢?
我們先來看利薩海戰。
正如題主所說,義大利艦隊司令的確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臨戰更換旗艦,那麼,如果他不犯這樣的錯誤,義大利人是否就能避免被奧地利人衝亂和戰敗的結局呢?
其實並非如此。
義大利艦隊在海戰中未讓自己的木殼戰艦參戰(迷之自信),而是僅僅動用了10艘鐵甲艦(以往都說12艘,實際上沒有),總噸位約4萬噸。而奧地利則除了7艘鐵甲艦(總噸位2.8萬噸)在前面打頭陣外,後面還有20艘木殼軍艦,因此不論噸位還是火力,都是奧地利人佔上風。
雙方鐵甲艦基本上是同一技術水平,義大利最快的鐵甲艦12.96節,奧地利最快的鐵甲艦12.54節。但是義大利鐵甲艦中有一個拖油瓶“巴勒斯特諾”,該艦航速只有8節,而該艦恰好是5號艦,位於縱隊中央,這導致其他的軍艦隻能降低航速來將就它,也就是說義大利艦隊最大航速只有8節。而奧地利艦隊是10.5節,航速也是奧地利人佔了上風。
也就是說,即使義大利人不換旗艦,也註定會被更快的奧地利艦隊追上衝亂陣型。
但是,義大利艦隊司令為什麼就這麼蠢,明知道自己艦隊更慢還要停下來換旗艦呢?
這就要從雙方鐵甲艦的型別說起。
當時屬於鐵甲艦的萌芽狀態,所以大多數鐵甲艦都是在原來風帆軍艦的船殼外裝上一層鐵板而已,也就是說火炮依然像風帆軍艦那樣排列在舷側,船首方向反而沒有火力,即所謂船旁列炮鐵甲艦。
奧地利旗艦“費迪南德.馬克斯”,可見舷側密集的炮窗,艦首卻沒有大炮
所以奧地利艦隊指揮官特格霍夫寧願放棄火力,也要船首向敵,是非常明智而勇敢的。說其明智,是因為當時的滑膛炮穿透力不足,無法給鐵甲艦造成嚴重損害。說其勇敢,是因為船首向敵,奧地利艦隊根本無法開火,只能冒著義大利人的炮火向前!向前!向前!
特格霍夫的戰術是一種拼運氣的賭博,不過他賭贏了
如此一來,義大利艦隊司令佩爾薩諾臨陣更換旗艦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他的原旗艦“義大利”號是船旁列炮鐵甲艦,火力不足以阻止奧地利人的衝鋒,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最新式的炮塔鐵甲艦“鉛錘”號。
“鉛錘”號的大炮很少,只有2門300磅炮和2門80磅炮,相比之下,“義大利”號有38門大炮。但是“鉛錘”號的大炮是線膛炮,穿甲力強,其威力足以撕開當時鐵甲艦的防護。而且“鉛錘”設計了巨大的撞角,專門適用於亂戰中的撞擊戰術。
所以,佩爾薩諾換船就是有兩點考慮:一、如果在遠距離用300磅巨炮擊退奧地利人最好。二、如果來不及,陷入亂戰,“鉛錘”也能發揮比“義大利”更好的作用。旗號不足以表達複雜的戰術意圖,所以只有自己親自到“鉛錘”上督戰。
義大利艦隊指揮官佩爾薩諾,他雖然並不聰明,但也不是蠢貨,換旗艦有自己的考慮,不過他運氣太差
顯然,靠區區兩門射速緩慢的巨炮無法遏制奧地利人,而陷入亂戰後,就得看運氣了。
佩爾薩諾指揮航速12節的“鉛錘”兩次試圖撞擊奧地利航速11.5節的“凱撒”號(一艘5811噸的木殼軍艦),但雙方航速差不多,所以都未成功。但“凱撒”也被擊傷,尾桅杆折斷。
利薩海戰示意圖,紅色實心為奧地利鐵甲艦,紅色空心為奧地利木殼艦,藍色實心為義大利鐵甲艦
而奧地利艦隊旗艦“斐迪南德.馬克斯”卻在煙霧中(大炮每一次射擊,黑火藥都會產生大量白煙)撞上了“義大利”號的舷側,“義大利”號隨即失去控制,而其前方的航路又被另一艘奧地利軍艦封住(縱隊就是這個缺陷,機動受限),在不得已後退時,“斐迪南德”又用全速撞上了它的右舷,造成艦身嚴重傾斜,大量的海水從破口處湧入,幾分鐘後,“義大利”號連同上面的400餘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
艦橋上的特格霍夫,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位置,海戰中他卻毫髮無損,勇氣值得讚賞,運氣值得羨慕
拖了後腿的義大利鐵甲艦“巴勒斯特諾”號也在混戰中中彈起火(用炮彈擊沉1艘鐵甲艦,奧地利人運氣太好了),爆炸沉沒。至此義大利艦隊敗局已定,佩爾薩諾被迫下令退卻。而奧地利艦隊由於也有數艘軍艦負傷,因此未對義大利艦隊進行追擊。
所以奧地利人的勝利,與其說是戰術的勝利,不如說是在數量、噸位、火力、航速的基礎上再加一些運氣。
而北洋海軍就不同了。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海軍的噸位、火力、航速都遠不如日本海軍,採取什麼戰術都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打亂戰搏一搏運氣。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和30年前相比,技術有了很大發展,日本海軍的大量速射炮發射的下瀨火藥炮彈,在遠距離上就把北洋海軍打得七零八落,而其航速優勢又讓北洋海軍無法抵近,只能被動挨打。
日本海軍始終利用航速優勢繞著北洋海軍打,北洋海軍想拼命而不可得
所以大東溝海戰的失敗,根源不在於北洋海軍是否盲目模仿利薩海戰,而是北洋海軍只有這麼一點本錢,除了像特格霍夫那樣衝上去拼命別無選擇,可是,北洋海軍連想拼命都做不到,人家不和你拼刺刀,而是蹲在遠處用機槍掃!
-
4 # 挖掘機式遂發槍
我基本上同意你部分說法,北洋水師由於是一個太平軍降將丁汝昌當海軍提督,就沒了能走下來的路,其他指揮官由於種種原因,只知道機械的照搬黎薩海戰奧地利對義大利海軍的橫隊衝角戰術,忘了敵人日本聯合艦隊的軍艦艦齡都比中方的新。速度越來越快,超過北洋水師速度一大截。
敵人的戰術是事前反覆演習過的,不像中方消極避戰,保船為上。
淮軍都多少年不打仗了,提督都在劉公島基地蓋的一排排房子出租獲取利益,水師官兵奉餉超過綠營兵幾倍,花天酒地,鬥志消沉。
反觀對手,用武士道忠君一死謝君恩的思想反覆灌輸給將士,天皇每月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祿拿出來和大家一起來捐款買英制新型軍艦。日本鬼子的戰前動員很是到位,幾歲兒童做遊戲都是喊的打沉鎮遠,定遠,。
而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大臣鉤心鬥角,靠編練淮軍起家的李鴻章深得老師曾國藩有軍才能有權的真正精髓。把北洋水師視為私產,派只會騎馬射箭的丁汝昌當高科技的海軍司令,是個笑不出來的笑話。
海戰中,日軍的速射炮和重機槍採用了不怕多消耗彈藥,大量殺傷我方甲板上水兵的惡毒技量,用第一遊擊隊包圍北洋水師兩翼弱旅廣乙廣甲等小噸位軍艦,嚇跑了軟骨頭方伯謙為管帶的濟遠艦,"超勇"和揚威艦被擊傷起火退出戰列,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了擊穿敵軍中最孤狠地吉野艦,冒死出擊不料鍋爐被擊中與艦同沉。
總之,李鴻章不是積極備戰,而是私下靠淮軍的老闆與學生的關係用人,告訴你們避戰保船,日本聯合艦隊是主動尋找我軍作戰,新購買的逆天速射炮出盡了風頭,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老頭,帝黨的核心人物,天天給李鴻章出難題,各自為戰,還能不敗,這樣的中樞神經,能打勝是活見鬼了!
日本鬼子的大名鼎鼎的江田島海軍學校,建校的紅磚都是從大英帝國運來的,海校學員不能遊一萬米不能畢業,請來的都是海軍強國英華人當老師。明治天皇為了省出捐款三歺改兩歺,而李鴻章的親信旅大最高長官龔首領,在小老婆微信下載了讓他保護好自己,日軍一到大連灣就跑沒影了,買了再好再新的武器也是送人。l
河山依舊,物是人非,今天我們站在劉公島修整一新的靜靜地海軍提督府邸前,還是有話沒說完,如鯁在喉,講不下去了!
今天我們站在北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旅順口時,一艘艘,嶄新的軍艦\映照在Sunny下,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的樂曲聲中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
我在網上看到一種關於利薩海戰和甲午海戰的說法,說利薩海戰奧地利獲勝是因為義大利艦隊機動到一半時糊塗地停了下來,更換旗艦,奧地利艦隊趁機衝進了義大利艦隊中,否則奧地利一定失敗,而北洋水師的人們不知道這段歷史,誤以為橫隊能剋制縱隊,結果被日本艦隊教訓了下,縱隊戰術才是海戰的主流,大部分軍艦都是發揚側面火力的,北洋水師的人們卻守株待兔,買了一批利薩式的軍艦,結果根本沒有用,我還認為日本艦隊最關鍵的戰術是第一遊擊隊後方包圍北洋水師,就像阿提拉教訓羅馬軍團一樣,北洋水師就像羅馬軍團一樣緩慢死板,日本艦隊就像匈人騎兵一樣機動靈活,北洋水師的老式架退炮和日本艦隊的速射炮就像羅馬軍團的標槍和匈人的箭雨一樣差距巨大,再加上黑火藥炮彈和苦味酸炮彈的差距,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看得出來題主是經過認真思考的。
北洋海軍在大東溝海戰中排出了和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相似的雁形陣,都是弱勢一方試圖透過亂戰攪亂敵方陣型、亂中取勝的戰術。那麼,為什麼前者失敗,而後者勝利了呢?
我們先來看利薩海戰。
正如題主所說,義大利艦隊司令的確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臨戰更換旗艦,那麼,如果他不犯這樣的錯誤,義大利人是否就能避免被奧地利人衝亂和戰敗的結局呢?
其實並非如此。
義大利艦隊在海戰中未讓自己的木殼戰艦參戰(迷之自信),而是僅僅動用了10艘鐵甲艦(以往都說12艘,實際上沒有),總噸位約4萬噸。而奧地利則除了7艘鐵甲艦(總噸位2.8萬噸)在前面打頭陣外,後面還有20艘木殼軍艦,因此不論噸位還是火力,都是奧地利人佔上風。
雙方鐵甲艦基本上是同一技術水平,義大利最快的鐵甲艦12.96節,奧地利最快的鐵甲艦12.54節。但是義大利鐵甲艦中有一個拖油瓶“巴勒斯特諾”,該艦航速只有8節,而該艦恰好是5號艦,位於縱隊中央,這導致其他的軍艦隻能降低航速來將就它,也就是說義大利艦隊最大航速只有8節。而奧地利艦隊是10.5節,航速也是奧地利人佔了上風。
也就是說,即使義大利人不換旗艦,也註定會被更快的奧地利艦隊追上衝亂陣型。
但是,義大利艦隊司令為什麼就這麼蠢,明知道自己艦隊更慢還要停下來換旗艦呢?
這就要從雙方鐵甲艦的型別說起。
當時屬於鐵甲艦的萌芽狀態,所以大多數鐵甲艦都是在原來風帆軍艦的船殼外裝上一層鐵板而已,也就是說火炮依然像風帆軍艦那樣排列在舷側,船首方向反而沒有火力,即所謂船旁列炮鐵甲艦。
奧地利旗艦“費迪南德.馬克斯”,可見舷側密集的炮窗,艦首卻沒有大炮
所以奧地利艦隊指揮官特格霍夫寧願放棄火力,也要船首向敵,是非常明智而勇敢的。說其明智,是因為當時的滑膛炮穿透力不足,無法給鐵甲艦造成嚴重損害。說其勇敢,是因為船首向敵,奧地利艦隊根本無法開火,只能冒著義大利人的炮火向前!向前!向前!
特格霍夫的戰術是一種拼運氣的賭博,不過他賭贏了
如此一來,義大利艦隊司令佩爾薩諾臨陣更換旗艦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他的原旗艦“義大利”號是船旁列炮鐵甲艦,火力不足以阻止奧地利人的衝鋒,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最新式的炮塔鐵甲艦“鉛錘”號。
“鉛錘”號的大炮很少,只有2門300磅炮和2門80磅炮,相比之下,“義大利”號有38門大炮。但是“鉛錘”號的大炮是線膛炮,穿甲力強,其威力足以撕開當時鐵甲艦的防護。而且“鉛錘”設計了巨大的撞角,專門適用於亂戰中的撞擊戰術。
所以,佩爾薩諾換船就是有兩點考慮:一、如果在遠距離用300磅巨炮擊退奧地利人最好。二、如果來不及,陷入亂戰,“鉛錘”也能發揮比“義大利”更好的作用。旗號不足以表達複雜的戰術意圖,所以只有自己親自到“鉛錘”上督戰。
義大利艦隊指揮官佩爾薩諾,他雖然並不聰明,但也不是蠢貨,換旗艦有自己的考慮,不過他運氣太差
顯然,靠區區兩門射速緩慢的巨炮無法遏制奧地利人,而陷入亂戰後,就得看運氣了。
佩爾薩諾指揮航速12節的“鉛錘”兩次試圖撞擊奧地利航速11.5節的“凱撒”號(一艘5811噸的木殼軍艦),但雙方航速差不多,所以都未成功。但“凱撒”也被擊傷,尾桅杆折斷。
利薩海戰示意圖,紅色實心為奧地利鐵甲艦,紅色空心為奧地利木殼艦,藍色實心為義大利鐵甲艦
而奧地利艦隊旗艦“斐迪南德.馬克斯”卻在煙霧中(大炮每一次射擊,黑火藥都會產生大量白煙)撞上了“義大利”號的舷側,“義大利”號隨即失去控制,而其前方的航路又被另一艘奧地利軍艦封住(縱隊就是這個缺陷,機動受限),在不得已後退時,“斐迪南德”又用全速撞上了它的右舷,造成艦身嚴重傾斜,大量的海水從破口處湧入,幾分鐘後,“義大利”號連同上面的400餘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
艦橋上的特格霍夫,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位置,海戰中他卻毫髮無損,勇氣值得讚賞,運氣值得羨慕
拖了後腿的義大利鐵甲艦“巴勒斯特諾”號也在混戰中中彈起火(用炮彈擊沉1艘鐵甲艦,奧地利人運氣太好了),爆炸沉沒。至此義大利艦隊敗局已定,佩爾薩諾被迫下令退卻。而奧地利艦隊由於也有數艘軍艦負傷,因此未對義大利艦隊進行追擊。
所以奧地利人的勝利,與其說是戰術的勝利,不如說是在數量、噸位、火力、航速的基礎上再加一些運氣。
而北洋海軍就不同了。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海軍的噸位、火力、航速都遠不如日本海軍,採取什麼戰術都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打亂戰搏一搏運氣。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和30年前相比,技術有了很大發展,日本海軍的大量速射炮發射的下瀨火藥炮彈,在遠距離上就把北洋海軍打得七零八落,而其航速優勢又讓北洋海軍無法抵近,只能被動挨打。
日本海軍始終利用航速優勢繞著北洋海軍打,北洋海軍想拼命而不可得
所以大東溝海戰的失敗,根源不在於北洋海軍是否盲目模仿利薩海戰,而是北洋海軍只有這麼一點本錢,除了像特格霍夫那樣衝上去拼命別無選擇,可是,北洋海軍連想拼命都做不到,人家不和你拼刺刀,而是蹲在遠處用機槍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