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log小於

    正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人員和國家奶業產業體系專家組成調研組,應法國畜牧研究所的邀請,2017年9月對法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考察。經過調研,我們認為,法國發達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為現代奶業生產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法國奶業生產始終堅持家庭牧場的生產方式,強調奶農自營、主飼料自給、適度規模

  • 2 # 稂衡兵

    因為國家扶持政府重視,做小資農業能養家致富,想想我們農民有多少農家土特產,無毒無害,綠色食品,但在有些人眼裡是不推行的,反而看看那些

  • 3 # 綠珠妹妹
    法國奶業概況

    法國奶業在歐盟市場佔據重要地位, 牛奶產量在歐盟位列第二, 佔歐盟市場的17%。據法國畜牧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6年法國牛奶產量2470萬噸, 擁有380萬頭成母牛, 67000家牧場, 牛奶生產遍佈全國, 主產區在西部山區, 約佔全中國產量的一半。奶牛品種以荷斯坦為主, 佔66%;其次是蒙貝利亞, 佔17%, 諾曼底第三, 為10%, 其他品種佔7%。從生產規模看, 以中型牧場為主體, 大約一半的牧場養殖規模在40~80頭之間 (成母牛數量) , 平均57頭, 2016年平均每個牧場的產量為395噸, 在歐盟發達國家中位列後面, 是排名最高的丹麥 (1367噸/牧場) 的27.7%, 略低於比利時 (412噸/牧場) 和德國 (404噸/牧場) 。政府政策導向是鼓勵適度規模, 補貼主要依據飼養規模, 以50頭為標準, 超過部分不再增加補貼, 同時要求奶農符合環境標準要求。政府補貼約佔奶農收入水平的10%~20%。法國奶農主體構成是中老年群體, 老齡化是法國奶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目前從事奶牛飼養的人員中, 40歲以下佔20%, 而大於50歲的佔45%。吸引年輕人加盟是法國奶業的一個重點, 但是有門檻限定, 包括需要有2年奶業專科教育經歷, 並獲得學位, 這是申請政府各種專案的前提條件。法國乳製品生產目前全面實現了全產業鏈管理, 全面建立可追溯的產品質量監測機制, 國家是食品安全的擔保人。奶產品質量控制點是防止化學汙染, 評估食品新增劑中化學物質含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公司+農戶”的產業組織模式

    “得奶源者得天下”, 法國投資者所有的奶製品公司為保證奶源安全, 並降低交易成本, 通常採取與農戶直接簽訂供貨合同的合作模式, 公司與農戶之間不設中間組織。因此, 那些與公司合作的奶農規模相對偏大, 以滿足公司對控制成本的要求。以2010年全球排名第三、歐洲最大的牛奶及奶製品企業拉克塔利斯集團為例, 與其簽訂合同的奶農平均生產規模通常在70頭成母牛左右, 公司目前與1.2萬個奶農建立了合同關係。為保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 與合作社為法國奶農服務、幫助法國奶農銷售原料奶的經營戰略不同, 公司基本實行在消費市場當地生產、當地加工的發展戰略, 以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拉克塔利斯集團目前已經在42個國家建立了237個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

    在“公司+農戶”模式下, 公司建立專業技術隊伍, 為奶農提供畜群結構、飼養、飼料、防疫、配種、收購等全過程服務, 保障公司原料奶全年供應量的穩定和質量。公司與奶農簽訂的供貨合同通常五年一週期。內容主要包括奶農向公司提供的鮮奶量及其奶牛飼養規模, 價格每年商議。

    如我們訪問的拉克塔利斯集團的一家合同牧場, 農場主夫妻二人目前飼養79頭奶牛, 預計一年後達到100頭規模。2016年, 夫妻透過銀行低利率貸款, 投資150萬歐元, 建立了新圈養牛舍, 並分別購買了2臺擠奶機器人和糞便處理機器人 (政府補貼50%) , 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農場主96公頃的土地種植青貯飼料, 主料基本達到自給自足。其中55公頃土地是自有, 41公頃是租用土地, 政府有租金補貼, 每年標準不同, 約在1000歐元/公頃左右。

    此農場主只加入了人工授精合作社, 沒有加入其他的合作社。他介紹說, 公司給奶農的奶價與合作社的差不多, 但合作社人多嘴雜, 遇到問題要大家共同決定, 這是他所不喜歡的, 他更願意由一個權威人物來決策。在他這類的大農場主 (小規模奶農沒有機會加入“公司+農戶”, 因為無法滿足公司的生產門檻要求) 看來, 在參與市場競爭中, 公司與合作社沒什麼兩樣, 如果公司給農戶的價格低, 那麼農民就會跑到合作社那裡, 公司的奶源保障就會受到威脅。拉克塔利斯集團的營銷經理告訴我們, 他們鮮奶收購價格比法國最大的合作社索迪雅每升高出1分錢, 合作社是他們定價的重要參照系。事實上, 公司與農戶在牛奶定價中存在著天然的對立, 合作社的存在發揮了市場標尺作用, 成為公司定價、奶農討價還價的重要砝碼。

    幾點啟示

    第一, 奶業產業組織體系建設應當是一個功能完備多樣化的社會生態系統。法國經驗表明, 一個健康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應當是由代表不同相關利益群體的各類組織組成的、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多層級的網路體系。它意味著, 無論是奶農、公司、加工企業, 還是經銷商, 都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各類奶業產業組織對外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 對內相互之間存在合作與競爭, 只有不斷健全完善生產者組織、合作社組織、行業組織、區域性組織等不同型別、相互交叉的各種組織, 並透過相互合作、相互牽制, 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才能夠避免惡性競爭, 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提升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保障各方的利益。特別是處在產業鏈末端的弱勢奶農, 更需要組織起來, 逐步形成以行業和地區為紐帶、從基層到全國性的組織體系。此外, 中國奶業應加快奶業行業組織的改革, 去行政化, 真正成為奶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組織。

    第二, 有效發揮合作社在維護廣大奶農社員利益、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中的標尺作用。合作社制度與公司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者是奶農利益的忠實代表, 自始至終地圍繞法國奶農的利益最大化開展經營服務, 不賺奶農的錢, 在原料奶的收購定價中充分得以體現;而後者是以投資者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的唯一目標, 因此, 為了讓投資者實現最高的投資回報率, 公司既有動力“拋棄”法國奶農, 在全球佈局建立生產基地, 以降低原料奶成本;也有動力盡可能地壓低奶農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合作社的存在, 成為公司原料奶定價的最大障礙, 競爭的力量迫使公司要參考合作社的原料奶定價標準。

    目前中國奶農的組織化程度仍舊很低, “公司+農戶”模式控制了奶業產業組織的基本形式, 奶農合作社被公司大資本所控制的現象普遍, 奶農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這種單一模式既不利於廣大奶農基本利益的維護, 也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 還不利於整個奶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 下一步應以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 強化奶農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 同時大力發展奶農合作社聯合社, 有效發揮合作社的市場標尺作用和社會化服務功能, 促進市場充分競爭, 改善奶農的市場境遇。

    第三, 堅持奶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 生態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奶業政策中, 為解決奶農生產規模小而散的問題, 存在著片面追求公司化大規模生產的傾向,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中, 對養殖小區建設強調上千頭的大規模和公司化經營, 這與國際奶業發展所提倡的保護生態環境、滿足動物福利、實現廣大奶農生產者的收入穩定增長目標的發展大趨勢相背離, 為此, 我們應結合國際奶業發展的潮流, 對近些年來奶業生產模式導向進行深刻反思, 並及時進行政策調整, 從中國“大國小農”的生產要素和資源稟賦基本國情出發,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 逐步轉向以農戶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理念, 實現環境友好、保障動物福利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多斤育肥豬耳朵發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