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00年中,人們觀測到全球氣溫上升了約1℃,並伴隨有二氧化碳濃度的揚升。這些資訊讓世界為之震驚,推動著全球氣候(特別是溫度)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甚至對政治與經濟格局也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這上揚的1℃真的會產生讓人驚恐的影響嗎?我們人類有能力抵禦全球的氣候變化嗎?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溫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與1901年至1950年的平均值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7 ℃左右。然而,考慮到地球的生命週期,100年實在是一個太小的數字,如果把時間尺度放寬來看,地球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冷暖變化呢?
距今大約2萬年前,北半球的許多地方曾被冰川覆蓋著。自85萬年前開始,地球重複著冰川的逐漸累積、突然的溫暖氣候和短暫的冰川退縮期(稱為間冰期),每個冷暖交替週期大約持續10萬年左右,每個週期最高與最低溫度之差大約在3℃-5℃之間,這種週期性的變化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地球在繞軌道運動時傾斜角度發生變化引起的。在北美,最晚的冰期稱為威斯康辛冰期(Wisconsin glaciation),這是以其擴充套件到的最南端的地點之一來命名的。最近的暖期始於12000年前,約在7000年前達到最高峰,然後開始下降。如果不考慮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效應,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人類將會看到冰川的增長。
讓我們再次把時間尺度放寬到數億年。自現代大氣形成後,地球的氣候在“冰室”和“溫室”中切換,在過去的5億年間,出現了4個主要的暖期和4個主要的冷期。在冷期,極地以及大量的陸地被冰川覆蓋,全球平均溫度低;而在暖期,極地冰川很少或消失,陸地冰川消失。
暖期常出現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而冷期則常出現低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在距今1億至10億年間的大部分時間,地球的氣候主要是“溫室”,但被若干“冰室”所打斷。而過去200萬年來,主要是逐漸變冷的過程佔優勢,導致了冰期的出現。現今1萬年的間冰期只是過去200萬年佔優勢的冰期的幾個短暖期插曲之一。
從數億年的時間尺度來看,地球平均溫度的波動很大,在一個冷-熱週期內,最高與最低溫度之差可接近20℃。總體來看,地球的氣候在溼-熱與幹-冷之間大幅變動。在地球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氣候比現代要溫暖得多,而在其他時期,地球比現在要冷。在前寒武紀末以及石炭紀、二疊紀和第四紀,大量的區域被冰川所覆蓋,但是這些冰期被長時間的較溫暖的時期所隔開。
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全球氣溫呈現出幅度不同的週期性波動。若以季節來比喻,現在的地球宛如四季之春。與歷史上的大幅波動相比,1℃的揚升真可忽略不計,不值得驚呼。
在宏闊的“冰室”和“溫室”面前,一切生命(包括人類在內)都無法阻擋,它重塑地貌,重塑生命,它“隨意”地將森林變為草原甚或沙漠,它也能“輕易”地將荒漠染成綠洲。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人類無力阻擋大尺度的自然變化,但卻有能力也有必要約束自身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護好我們的氣候與環境。
在過去的100年中,人們觀測到全球氣溫上升了約1℃,並伴隨有二氧化碳濃度的揚升。這些資訊讓世界為之震驚,推動著全球氣候(特別是溫度)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甚至對政治與經濟格局也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這上揚的1℃真的會產生讓人驚恐的影響嗎?我們人類有能力抵禦全球的氣候變化嗎?
近幾十年來,全球氣溫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與1901年至1950年的平均值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7 ℃左右。然而,考慮到地球的生命週期,100年實在是一個太小的數字,如果把時間尺度放寬來看,地球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冷暖變化呢?
距今大約2萬年前,北半球的許多地方曾被冰川覆蓋著。自85萬年前開始,地球重複著冰川的逐漸累積、突然的溫暖氣候和短暫的冰川退縮期(稱為間冰期),每個冷暖交替週期大約持續10萬年左右,每個週期最高與最低溫度之差大約在3℃-5℃之間,這種週期性的變化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地球在繞軌道運動時傾斜角度發生變化引起的。在北美,最晚的冰期稱為威斯康辛冰期(Wisconsin glaciation),這是以其擴充套件到的最南端的地點之一來命名的。最近的暖期始於12000年前,約在7000年前達到最高峰,然後開始下降。如果不考慮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效應,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人類將會看到冰川的增長。
讓我們再次把時間尺度放寬到數億年。自現代大氣形成後,地球的氣候在“冰室”和“溫室”中切換,在過去的5億年間,出現了4個主要的暖期和4個主要的冷期。在冷期,極地以及大量的陸地被冰川覆蓋,全球平均溫度低;而在暖期,極地冰川很少或消失,陸地冰川消失。
暖期常出現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而冷期則常出現低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在距今1億至10億年間的大部分時間,地球的氣候主要是“溫室”,但被若干“冰室”所打斷。而過去200萬年來,主要是逐漸變冷的過程佔優勢,導致了冰期的出現。現今1萬年的間冰期只是過去200萬年佔優勢的冰期的幾個短暖期插曲之一。
從數億年的時間尺度來看,地球平均溫度的波動很大,在一個冷-熱週期內,最高與最低溫度之差可接近20℃。總體來看,地球的氣候在溼-熱與幹-冷之間大幅變動。在地球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氣候比現代要溫暖得多,而在其他時期,地球比現在要冷。在前寒武紀末以及石炭紀、二疊紀和第四紀,大量的區域被冰川所覆蓋,但是這些冰期被長時間的較溫暖的時期所隔開。
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全球氣溫呈現出幅度不同的週期性波動。若以季節來比喻,現在的地球宛如四季之春。與歷史上的大幅波動相比,1℃的揚升真可忽略不計,不值得驚呼。
在宏闊的“冰室”和“溫室”面前,一切生命(包括人類在內)都無法阻擋,它重塑地貌,重塑生命,它“隨意”地將森林變為草原甚或沙漠,它也能“輕易”地將荒漠染成綠洲。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人類無力阻擋大尺度的自然變化,但卻有能力也有必要約束自身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護好我們的氣候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