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首先是童貫,人稱“媼相”,是北宋六賊之一,他是歷史上極罕見的封王的宦官。在當時,破西夏,平方臘都算是他的功勞,故而他能夠位極人臣,但實際上他不過是上諂媚君王權臣,對蔡京投桃報李,下欺壓將士百姓,這樣得來的功勞,沒有啥大本領,最後北宋滅亡時被處死。

  • 2 # 弘傳定瓷

    受宋朝君主立憲制的影響,宋朝並沒有出現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如果真要找的話,宋徽宗時期的童貫可以勉強算一個,但是他也是需要當時的宰相蔡京去支援的,否則根本提不上權傾朝野,其實這個現象沒有什麼需要去討論的,但是他背後的原因還是很有意思的,我們可以拿明朝和宋朝做對比,簡單分析一下:

    兩宋延續319年,明朝276年,在這過程當中明朝出現的宦官干政的現象很嚴重,例如熹宗時期的魏忠賢,可以說是很出名的了,當然也不是好名聲,是權傾朝野、欺上瞞下的罵名,而宋朝嚴格上來說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和他們的內部體制有很大關係的。

    首先,宦官權傾朝野是指什麼樣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宦官代替或者部分代替皇帝的行政權力,國家的事務由宦官來處理,但我們首先要搞懂這種現象是需要有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實現。這種現象並不是簡單的說出現在皇帝忙於享樂、荒於朝政或者皇帝能力達不到的情況條件,因為哪個朝代(包括宋朝)都有不理政事的皇帝,往深度剖析的話,宦官權傾朝野這種現象出現的條件就是皇帝權力過大所導致的!一般每個朝代的組織架構都是在開國初期確定的,而這種組織架構就決定了皇權的大小,如果皇帝的權力過大,而以宰相為首的政府班子權力太小,一旦出現昏君或者不理朝政的皇帝,宦官就會跳出來了,反過來說,如果皇帝的權力和宰相的權力可以透過制約達到一種平衡的話,即使皇帝不行,還有宰相呢,宦官跳出來干政的機率就小很多了

    宋朝沒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來源於我在開頭說到的“君主立憲制”了。我並不是說宋朝的組織架構就是“君主立憲制”,而是類似於“君主立憲制”的前身,在宋朝皇帝更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國家象徵,而以丞相為首的政府才具有具體的行政權力,南宋朱熹說“天下之事,一切委之執政(宰相團隊)......是以朝廷尊嚴,命令詳審,雖有不當,天下亦皆曉然,知其謬出於某人......”,也就是說,行政權力交給宰相團隊,即使朝廷有錯,也是宰相的錯誤,而不是皇帝的, 皇帝高高在上是不會出錯的。而且最直接的權力制衡就是皇帝的詔書儘管是皇帝頒佈的,卻必須由宰相副署同意才可以釋出,這是宋朝朝廷上下的一種理念和不成文的制度,他所導致的就是皇帝有時候得討好宰相,還得向宰相送禮,例如宋真宗想“封禪泰山”還需要向宰相王旦好好說,而且是送禮後好好說,生怕王旦不同意就沒法執行了。所以宋朝皇權和宰相的權力達到了制約平衡,即使如宋徽宗般沉迷於書畫不理朝政,也有宰相執政,也有宰相不讓宦官干政,當然宰相干不好,皇帝可以撤換了你。

    其次,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過規定,“宦官干政者殺”,但是明朝卻沒少出現這種現象,歸其原因就是在於皇帝權力過大。朱元璋藉助宰相胡惟庸的案子,趁機撤掉了宰相這個職位,設立六部,但六部之事都由皇帝拍板,皇帝的工作量很大,權力也很大。這雖然加強了皇權,但也給了宦官可趁之機,只要你皇帝不願意幹或者不能幹這麼多活,我就可以替你幹,替你幹一次以後,我乾的只會越來越多,我就可以權傾朝野了。

    其實,放在治理貪腐,這種權力制約的方法也同樣很有效,單純的嚴打嚴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官員畏懼貪汙,單純的高薪養廉也只能給官員一個不貪的理由,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措施都杜絕不掉官員貪汙的可能性,只有多措施並舉才行

  • 3 # 恆實說

    首先這事要從誰是太監講起。其實太監原本是一個官名。這就是隋唐以後朝廷的事了。太約在唐高宗時期,唐高宗李治將“殿中省”改為“中御府”,並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這其中地位高的宦官才能被尊稱為太監。時間移了朱明以後,隨著宦官的權勢日增增長,慢慢的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統稱為“太監”了。

    太監的由來講清楚後,咱們就來看一下趙宋太監的那些事吧!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其實宋朝也有一些太監有奪權的心,但是根本就沒有壓權的力。真正的原因卻是這樣的:

    一、可以有家庭,不可幹朝政:宦官不僅能結婚娶妻(《朱子語類卷127》朱熹老夫子曾經不無眼紅的說:古人置宦者,正以他絕人道後,可入宮。今卻皆有妻妾,居大第,都與常人無異。這都不是,出入又乘大轎)。但是太監娶妻可是不能隨便娶呦!有官方明文規定的:宗室不得與內臣之家為親。

    二、福利高,待遇高:趙宋自有他看待宦官的一套觀點:祖宗立法,不以內侍溷[hùn]清流,故自有階官。宦官群體雖然品位低(正五、六品左右),但薪資福利好的很。這與大清老佛爺慈禧所說的:寧贈外邦,不予家奴的概念截然相反。退休福利高。柳永就曾寫詩一首,曾珥貂璫為近侍,卻紆絛褐為閒翁。但是想退休養老?那就千萬不要跨過與中外大臣交相結托這條紅線。

    三、升官嚴:《宋史》列傳225 宦者1說:宋世待宦者甚嚴。宦官王繼恩在鎮壓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後,中宰相提議,把王繼恩提拔為宣徽使。這事一提出來就遭到宋太宗大聲斥罵:朕讀前代書史,不欲令宦官預政事。宣徽使,執政之漸也,止可授以他官。

    四、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趙宋曾有一段時期,朝中宦官流行起好儒學、喜讀書、好吟”、有詩名......,而宋人不無輕篾地說:宮中左右皆閹宦,有何知識?

    有人會說:徽宗當政時,六賊當道。他們怎麼怎麼樣......但是有一點,那是童貫之流的宦官無法達到的高度就是:宦官權勢難以凌駕於宰相之上。

    舉個小例子:徽宗想提升童貫當宰相,於是就把這個相法給蔡京說了。沒承想蔡京言辭拒絕:宰相這樣的高位,怎麼能給一個宦官呢?貫以宦者建節鉞過矣,使相豈所當得邪!就連蛇鼠一窩的蔡京,也從根子裡蔑視宦官,更別說朝中各文武大臣了。

    五、有祖制提防著宦官: 宋太祖趙匡胤自從黃袍加身做上皇帝之後,他就非常提防兩種人:一個是手握重兵的武將、第二個就是朝夕相伴的太監。故此宋太祖時規定,宦官“或有不得已而差出外方,止令幹一事,不得妄採聽他事奏陳、不許宦官掌機密、僅僅這兩條,就基本斷了宦官掌權的可能性。

    六、錯而改之:雖說有過一段時間宦官當政的汙跡,但是宋徽宗退位後,“諫官、御史與華人議者蜂起”,宋欽宗迫於群臣公議,把童貫等宦官之流貶竄。

    總得來說,趙宋時期雖然出現了很多有權勢的宦官,如童貫、王繼恩、劉承規、周懷政、梁師成、李彥......但是趙宋對於宦官的態度,基本是採取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木棒的方針。所以回顧趙宋這幾百年,除了童貫這極品例子以外,幾乎就沒有什麼宦官干政擾政的現象出現了。
  • 4 # 青年史學家

    歷史上宦官權力比較大的莫過於漢朝、唐朝、明朝,其中以唐朝的太監的權力最大,一度甚至掌握皇帝的廢立和生死。不過,其他朝代雖然沒有出現現象級的太監專權情況,但是權閹是的確存在的,比如現在許多華人都很嚮往的宋朝就是一個例子,宋朝實際上也出了很多權閹。

    宋徽宗時期備受寵信的童貫就是一個權勢煊赫的太監。與歷史上其他權力較大的太監不同,童貫所掌握的更多是軍權而不是政治上的權力。因為北宋缺少良將,在邊關出現危機時,宋徽宗最終不得已派出了自己寵信的太監童貫出馬。不過童貫也的確有兩下子,居然多次打敗西夏,要知道這在當時連北宋的武將都是很難做到的。

    後來,伐遼,徵方臘,童貫都是主要將領,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在朝廷裡面,童貫與蔡京狼狽為奸,一個被稱為公相,一個被稱為媼相。

    童貫因為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中的四州,因而被封王。

    這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李輔國之外,他是第二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宮裡的龍椅為什麼不是面向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