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麼經常掛在嘴邊的人,到底是蠢,還是壞。當聽到“別人家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從沒讓我失望過,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別的城市發展那麼好等等”這些話時,你會怎麼想?
3
回覆列表
  • 1 # 莫念美文

    如果是在兩三年前我覺得說這話並沒有什麼值得深究的,但是自從結婚生了寶寶以來,接觸的人不一樣,看人的眼光心境都不太一樣了。

    有個表姐很漂亮,追她的人大把,回來因為跟談了幾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又接受了一個對她特別好追了她很久的一個男的,現在是我姐夫。還沒結婚兩年就開始鬧矛盾,主要是我姐夫天天就知道玩電腦玩遊戲,抱孩子逛街從來都是我表姐抱孩子兼擰東西,我姐夫從來都是空著手,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但是在他倆的朋友圈都是花樣秀恩愛,不知情的人真的是羨慕嫉妒恨。還有剛結婚的女朋友,因為跟婆婆有點下矛盾導致她老公對她視而不見,但是在人前也都是很恩愛的。還有的你看他們家庭美滿又不缺錢,但是其實很多矛盾只是我們外人不知道而已。

    其實說那麼多並不是想說每一家都不和諧,只是人家過日子人家自己知道,不會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相信也會均衡,不會單單把甜都分給某一個人。我們在不滿意自己現狀羨慕別人家的時候,或許人家也在羨慕著我們。所以,知足才能常樂!

  • 2 # Mary197168681

    我聽講過,我一貫來不理會別人說什麼,和做什麼,人家做什麼事是人家的事,不會參與任便論,我在中國時比較宅,上就上班,下班回家很少出門了,都是在中國的時候事情,不想那出來講了,講有什麼意義呢!

  • 3 # 何秋雲2

    別家的女人好,是男人們躲著說,別家的男人好,是女人當面和男人說。這就是農村人愛談論的事,有些女人,總愛說別家這樣好那樣好,實際上是說自家好。

  • 4 # 一點懷念的那口飯

    首先,要理解最好的自己一句話,我一直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有24小時,為什麼人與人不一樣,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不可能一樣,所以,不要糾結為什麼別人比我強,你想比他強也一樣要付出努力。

    當聽到類似得話時候,自己想想,自身得問題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說這句話時候可能是他的問題,如果一些人說這個問題時候,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從自身找原因,從自己的點滴小事開始改變,認真,努力,多讀書,努力成長。

    最後,一定要相信自己,這個社會,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會成功。

  • 5 # 阿特育兒

    我常常會聽到家長會當著孩子面前問著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那麼乖那麼棒,而我的孩子怎麼都這樣?”,其實每次遇到這種對話情境,我第一個都會先看孩子的反應,有些孩子會眼巴巴地望著家長並露出一臉落寞的表情,有些孩子則會假裝沒有聽見而一直在旁邊把玩其他東西但時不時還會看一下家長。

    我甚至也遇過家長直接對著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才不像你這樣,我比較喜歡乖小孩,你不乖,我不喜歡你。”,我每次也會先觀察孩子的反應,許多孩子在這種說法下會鬧情緒,因為孩子感受到威脅,認為爸媽不喜歡自己而喜歡別人,也有一些孩子聽多了這種說法,就會對家長反應得很冷淡,甚至也會響應家長“我才不喜歡你。”

    不少家長跟我提過這樣說是希望孩子能夠像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行為,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乖一樣聽話,然而這樣的說法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激勵的效果,反而充斥著滿滿的批評,會帶給孩子很深沉的打擊,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

    那麼遇到家長說這樣的話,我不覺得家長是本著一股壞意而說出來的,只是比較沒有技巧,不知怎樣引導孩子才是最有效果的。

    有句話這麼說:別人家的總是最好的。

    這怎麼說呢?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我們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好,那是我們沒有看到他家孩子鬧的狀況,也許就正好你遇到那些孩子時都沒湊巧遇上那些會引爆孩子情緒的點。

    也許仔細回想一下,可能也有聽過別人對著你說“你的孩子真乖”,但你也許也會想著“其實才不是這樣的呢!他鬧起來可嚇人的了!”

    我建議家長可多把焦點放向孩子的優點,當我們試著聚焦在孩子好的行為之上時,且明確地肯定孩子做出來的好行為,避免只是很空泛地說孩子很棒很聰明,而是多說一些具體的肯定,多肯定孩子是因為努力而被誇讚,如畫畫很仔細所以顏色畫得很均勻,看起來很漂亮。

    孩子會因為被肯定而知道什麼行為是被喜歡的,而這些被具體肯定的好行為,便會明顯增加了出現頻率。

    對於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如孩子如果在鬧脾氣時,不要急著只是批評孩子不聽話,甚至批評孩子不如別人好貨威脅孩子要把他丟掉之類的,因為這可能會讓孩子更焦慮,情緒越弄越糟的情況下,他就更沒辦法好好應對當下的問題了,這樣反而會模糊了焦點,家長遇到情緒越來越爆的孩子,其實也會越來越無助。

    有時家長的確搞不清楚孩子的情緒來源,真的很容易被孩子鬧得更火大,於是發了一場比孩子威力還強的脾氣,結果到頭來沒處理好孩子的問題,甚至會加深了對孩子的負向標籤,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不配合,這樣的印象會讓家長在看到表現良好的孩子時,特別容易脫口而出地讚賞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好,並順帶跟別人數落一下自己孩子的不好。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持續透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而漸漸形成自我信念的,認定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是一種很難推翻的自我信念。而孩子其實都會聽著家長對他的評價,逐漸定義自己是個怎麼樣的孩子。

    說慣了孩子壞,他則很容易覺得儘管自己努力也是徒勞無功,於是會更為氣餒;反之,說慣了孩子好,且明確地說出怎樣的好,他則很容易相信自己只需要努力都會有好狀態或好表現的。

    建議下次遇到孩子莫名鬧脾氣時,可先確認一下孩子的生理需求,我們先確認好是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造成無法配合的表現,如肚子痛或拉肚子或太熱或衣服太黏。

    如果確認生理需求都是被滿足的,建議可觀察孩子的反應,先同理和旁白他的狀態,例如想買什麼而有點在鬧情緒了,建議家長這時敏感一點地察覺孩子的狀態,並先試著認真聽了孩子的需求,知道了他要買什麼,我們可以說嗯媽媽知道你好想買這個,但我們之前有說好我們來賣場是要買xxx的,今天沒有要買玩具,我們可以一起記住這個玩具,到你生日的時候你可以從你那麼多喜歡的玩具中選一個你最喜歡的買(根據每個家裡的規定和約定)。

    在這部分我會建議家長要先能預測孩子可能會出哪些亂子,一般來說三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講一些規則了,可以試著在去那些容易出亂子的地方前,就先跟孩子提醒說過的規則,例如本來說去賣場不能買玩具,如果吵了要買玩具那就要離開賣場了,跟孩子說好這個原則,孩子也要能答應這件事情。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說出口的原則,不要因為孩子鬧了脾氣而就範,不然很容易慣了一次,孩子就會誤以為總是可以透過鬧情緒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麼看來,有時也許我們這些大人不知不覺地養成了孩子這些壞情緒或壞行為的,我們卻一直因為這些而對著孩子或對著外人數落著孩子的不好,那他肯定很落寞,且不知道該如何做才會更好的。

    有時候,孩子是做一些不好的行為,我建議可以先試著忽略孩子不合適的行為,直接且明確地引導孩子做出更好的行為,例如孩子他為了想要吸引你注意而打了一下你,這時候如果只是把重點放在打人是不對的而懲處他,並沒有辦法讓孩子知道那之後怎麼做會更好,所以會建議孩子做出打人的動作,可以拉住孩子的手輕輕拍你的肩膀,旁白著“好想要媽媽看我,可以拍拍媽媽,如果用力拍,媽媽會好痛,不喜歡。”,這樣孩子才會更清楚自己往後做什麼是更好的。

    如果孩子有時有點鬧情緒,我們也可以忽略鬧情緒的反應,並藉由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轉換掉孩子當下的狀態,例如孩子他不想自己收碗而在那生氣,與其跟孩子僵在那裡,我們可以試試看直接看向洗碗槽跟孩子說“哇,我看到洗碗槽裡面有好多碗在排隊哦,我來看看是誰的碗還沒有進來排隊洗澡呢?”,也許透過這樣的轉換,孩子馬上感到很有趣地趕緊把碗拿去洗碗槽裡放了,也可以省去一場驚天動地的親子拉鋸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跳繩會把腿上脂肪練成肌肉嗎?